胎兒期有機磷農藥暴露對兒童神經行為發育的影響

胎兒期有機磷農藥暴露對兒童神經行為發育的影響

《胎兒期有機磷農藥暴露對兒童神經行為發育的影響》是依託上海交通大學,由丁國棟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胎兒期有機磷農藥暴露對兒童神經行為發育的影響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丁國棟
  • 依託單位:上海交通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我國是個農藥生產和使用大國,繼有機氯農藥在80年代初被全面禁止使用以來,有機磷農藥(OPs)就逐漸成為國內套用最廣泛、使用量最大的農藥。我們的前期研究亦發現,上海普通孕婦和兒童OPs暴露水平遠高於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已有研究證實,農藥暴露可對兒童神經行為發育產生不良影響,孕期暴露更為敏感。然而,目前國內在該方面的研究尚處於起步階段。為此,本研究依託於2013年初已經開展的“上海出生佇列”,建立一個“農藥暴露與兒童健康”的前瞻性研究。旨在探索孕期不同階段的農藥暴露特徵及其影響因素,並採用BayleyⅡ嬰兒發育量表在嬰幼兒6、12 及24個月時,從智力發育(MDI)和運動發育(PDI)兩個方面,評價宮內農藥暴露對兒童神經發育的影響。同時,圍繞與神經行為發育密切相關的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水平及甲基化程度,探索農藥的神經發育毒性機制。本研究為制定干預措施,保證兒童健康提供科學依據。

結題摘要

中文 項目的背景:我國是個農藥生產和使用大國,農藥的總產量位居世界第二,約占全球農藥市場的30%,而有機磷農藥(organophosphate pesticides, OPs)是國內目前農業生產上套用最廣泛、使用量最大的農藥。動物實驗已證實,生命早期OPs暴露可損傷子代的神經行為發育,且這些異常行為的改變可伴隨至成年期。然而,有關孕期OPs暴露與兒童神經發育的流行病學研究資料在我國並不多見。 主要研究內容:從孕期開始建立前瞻性出生佇列,並追蹤隨訪孩子至出生後2周歲。問卷收集父母的人口社會學信息,留取父母和子代的生物樣本,摘抄新生兒的出生病史(妊娠結局),並使用Gesell發育量表對嬰幼兒進行動作能、語言能、應人能、應物能進行評估。採用多因素線性回歸模型,校正混雜因素後,定量分析孕期OPs暴露對新生兒出生結局以及嬰幼兒神經發育的影響。 重要結果:我們發現我國孕婦OPs暴露水平遠高於歐美已開發國家相應人群的報導水平,且孕期OPs暴露可負面影響2歲幼兒的神經行為發育,但沒有發現對1歲嬰兒神經行為發育的影響。我們還發現孕期擬除蟲菊酯類農藥(PYRs)暴露還可以負面影響新生兒出生體重,孕期溴化阻燃劑(PBDEs)暴露可以負面影響2歲幼兒的神經行為發育,孕期低劑量雙酚A(BPA)暴露與男嬰的出生身長呈正相關。 關鍵數據:孕期十倍增加(對數化處理)的OPs暴露水平可以降低2歲幼兒應人能發育商數2.49點(95%可信度區間:−4.85到−0.14)。孕期十倍增加的(對數化處理)PYRs暴露水平可以降低新生兒出生體重-96.76克(95%可信度區間:–173.15 到 –20.37)。孕期十倍增加(對數化處理)的BDE-99和BDE-47暴露水平可以分別降低2歲幼兒語言能發育商數2.16點(95%可信度區間:−4.52到−0.20)和應人能發育商數1.89點(95%可信度區間:-3.75到-0.03)。孕期十倍增加的(對數化處理)BPA暴露水平可以增加男嬰出生身長0.63厘米(95%可信度區間:0.25 到1.01)。 科學意義:以豐富、科學的數據闡明我國易感人群(孕婦)農藥及其他環境污染物暴露及其健康危害的研究資料,為制定干預措施,保證兒童健康提供科學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