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腸上皮化生是腸上皮黏膜取代胃黏膜在胃內的異常增殖,是從慢性胃炎、萎縮到異型增生、腺癌的胃癌級聯反應過程的中間階段,是胃的癌前病變。化生的腸上皮是一種高度分化的上皮,最明顯的特徵是出現杯狀細胞,另外,腸黏膜中任何類型的上皮細胞均可出現在化生的上皮內。根據腸化生黏膜的組織學表現可分為2種類型,即完全小腸型腸上皮化生和不完全小腸型腸上皮化生。目前患病率尚不清楚,但患病率與地區的胃癌發病率有相關性,患病率也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病因
臨床表現
檢查
淡黃色結節型和瀰漫型多見。
(1)淡黃色結節型 單發或多發的2~3mm的淡黃色結節,略呈扁平狀,突出於胃黏膜,表面呈絨毛狀,或細顆粒狀。
(2)瓷白色小結節型 孤立或多發的細小結節,瓷白色半透明狀,表面光滑、柔軟。
(3)魚鱗型 部分胃黏膜結構呈條狀擴大,排列呈魚鱗狀,一般呈條狀或瀰漫性分布。
(4)瀰漫型 黏膜瀰漫不規則顆粒狀不平,略呈灰白色。
2.病理檢查
(1)Ⅰ型 組織形態類似小腸黏膜上皮,可見吸收細胞、潘氏細胞和杯狀細胞。
(2)Ⅱ型 組織形態兼有胃和小腸黏膜的特點,可見杯狀細胞和吸收細胞,另有柱狀細胞。
(3)Ⅲ型 組織形態類似大腸黏膜上皮,可見吸收細胞、潘氏細胞和杯狀細胞。
(4)Ⅳ型 組織形態兼有胃和大腸黏膜的特點,吸收細胞完全被柱狀細胞所取代,無潘氏細胞,可見杯狀細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