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型食物中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指由於進食被細菌或細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根據臨床表現不同,分為胃腸型食物中毒和神經型食物中毒。胃腸型食物中毒多見於氣溫較高、細菌易在食物中生長繁殖的夏秋季節,以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急性胃腸炎症狀為主要特徵。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food  poisoning of gastrointestinal type
  • 就診科室:急診科
  • 常見病因:進食被細菌或細菌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
  • 常見症狀:中、上腹持續性或陣發性絞痛、嘔吐、腹瀉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引起胃腸型食物中毒的細菌很多,常見的有:
1.沙門菌屬
以鼠傷寒沙門菌、腸炎沙門菌、鴨沙門菌和豬霍亂沙門菌較為多見。多種家畜、家禽、魚類、飛鳥、鼠類及野生動物的腸腔及內臟中能查到此類細菌。細菌由糞便排出,污染飲水、食物、餐具,尤以新鮮肉類、蛋品、乳類較易受污染,人進食後造成感染。
2.副溶血性弧菌
廣泛存在於海魚、海蝦、海蟹等海產品,及鹹菜、醃肉等含鹽較高的醃製品中。生存能力強,但對酸和熱極敏感。
3.大腸埃希菌
俗稱大腸桿菌,革蘭氏染色陰性。多數菌株有鞭毛,能運動,有菌毛、莢膜。多數菌株能發酵乳糖,產酸、產氣。
4.變形桿菌
依生化反應的不同,可分為普通、奇異、產黏和潘氏變形桿菌4種。前三種能引起食物中毒。本菌廣泛存在於水、土壤、腐敗的有機物及人和家禽的腸道中。此菌在食物中能產生腸毒素,還可產生組胺脫羧酶,使蛋白質中的組氨酸脫羧成組胺,從而引起過敏反應。致病食物以魚蟹類為多,尤其以赤身青皮魚最多見。近年來,變形桿菌食物中毒有相對增多趨勢。
5.金黃色葡萄球菌
僅限能產生腸毒素的菌株可引起食物中毒。金葡菌廣泛存在於人體皮膚、上呼吸道、甲溝等部位,污染的魚、肉、蛋、澱粉等食品在室溫擱置5小時以上即可有金葡菌大量繁殖和產生腸毒素。該毒素能耐受煮沸30分鐘仍能保持毒性。
6.蠟樣芽胞桿菌
廣泛分布於土壤、塵埃、米、麵粉、奶粉、香料等。溫度適宜時可大量繁殖和產生腸毒素。

臨床表現

潛伏期短,常於進食後數小時發病;沙門菌有時可達2~3日,O157:H7多在3日左右。主要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中、上腹持續性或陣發性絞痛、嘔吐、腹瀉等。可有畏寒、發熱、頭痛、乏力、脫水、酸中毒休克等表現。
金葡菌和蠟樣芽胞桿菌食物中毒時嘔吐尤為劇烈,嘔吐物可呈膽汁性,可帶有血液或黏液。腹瀉每日數次至10餘次不等。多為黃色稀便、水樣便或黏液便。鼠傷寒沙門菌食物中毒時,糞便具有腥臭味,有時可見膿血便。O157:H7型腸出血型大腸埃希菌(EHEC)食物中毒可呈非出血性腹瀉、出血性腸炎溶血性尿毒症綜合徵(HUS)等不同表現。副溶血弧菌食物中毒常可出現血性腹瀉
病程多在1~3日。金葡菌和蠟樣芽胞桿菌食物中毒病程數小時至1~2日。沙門菌食物中毒病程3~5日,偶可達1~2周。EHEC出血性腸炎多在7日內恢復。

檢查

取患者吐瀉物及可疑的殘存食物進行細菌培養,重症患者血培養,留取早期及病後二周的雙份血清與培養分離所得可疑細菌進行血清凝集試驗,雙份血清凝集效價遞增者有診斷價值。可疑時,尤其是懷疑細菌毒素中毒者,可做動物試驗,以檢測細菌毒素的存在。

診斷

患者有進食變質食物、海產品、醃製食品、未煮熟的肉類、蛋製品等病史。共餐者在短期內集體發病有重要的參考價值。主要為急性胃腸炎的臨床特徵病程較短,恢復較快。結合實驗室檢查可確診。

治療

本病病程較短,應以對症治療為主。
1.一般治療
臥床休息,早期飲食應為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病情好轉後可恢復正常飲食。沙門菌食物中毒應床邊隔離。
2.對症治療
嘔吐、腹痛明顯者,可口服丙胺太林(普魯本辛)或皮下注射阿托品,亦可注射山莨菪鹼。能進食者應給予口服補液。劇烈嘔吐不能進食或腹瀉頻繁者,給予糖鹽水靜滴。出現酸中毒酌情補充5%碳酸氫鈉注射液或11.2%乳酸鈉溶液。脫水嚴重甚至休克者,應積極補液,保持電解質平衡及給予抗休克處理。
3.抗菌治療
一般可不用抗菌藥物。伴有高熱的嚴重患者,可按不同的病原菌選用抗菌藥物。如沙門菌、副溶血弧菌可選用喹諾酮類抗生素。

預防

1.管理傳染源
一旦發生可疑食物中毒後,應立即報告當地衛生防疫部門,及時進行調查、分析、制定防疫措施,及早控制疫情。
2.切斷傳播途徑
認真貫徹《食品衛生法》,加強食品衛生管理。對廣大民眾進行衛生宣傳教育,不吃不潔、腐敗、變質食物或未煮熟的肉類食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