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1.飲食不衛生
有些病菌於腸道中會產生毒素,造成急性胃腸炎等胃腸道疾病。
2飲食太油膩
吃得太油膩,造成腸道不易消化。高蛋白質或高脂肪的飲食,易造成腸道菌群改變,不利於有益菌存活。如果油膩食物攝入過多,體內脂肪酶和蛋白酶就會不堪重負,直至耗竭。
3.心理因素
壓力過大直接影響的生理功能就是胃腸道功能異常。如胃酸過多、胃腸減緩蠕動或加快蠕動等。胃酸過多會損傷胃黏膜,加快蠕動會造成頻頻腹瀉,減緩蠕動會造成腹脹。
4.生活作息不正常
飲食不能做到定時定量,造成腸道過於飢餓或過於飽食,導致腸道運動異常,長期可以使胃腸負擔過重。
5.進食速度
吃得太快:會使咀嚼不到位,造成消化液和食物不能充分攪拌混合,因而不能進行充分的消化分解,對胃腸道造成傷害。
臨床表現
胃腸道脹氣常是由消化不良引起的,消化不良多表現為飯後腹部疼痛或不適等多種症狀,如噯氣、打嗝、肚子脹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胃腸脹氣多在飯後加重,同時伴有早飽、噯氣、噁心、上腹痛等症狀。腸易激綜合徵的胃腸脹氣多伴有腹痛(便後減輕)、腹瀉,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的症狀。
檢查
即使消化不良的患者也應及早就醫,作相關檢查,如影像學檢查、超聲、胃鏡、肝功能等項目,以便明確診斷。
診斷
根據臨床表現及相關檢查明確診斷。
鑑別診斷
胃腸道脹氣需要與早期胃癌、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胰、膽、肝臟等疾病相鑑別。
併發症
由於引起的原因不同,其併發症也不同,表現多種多樣:
1.影響呼吸
腹腔脹氣,橫膈升高,胸腔變小,肺的呼吸功能受到限制,可引起呼吸困難。
2.水電解質失衡
嚴重腹脹,腸腔內容物瀦留,腸壁受到壓迫,不僅影響腸內容物吸收,還使腸壁血漿滲入腸腔,引起水、電解質紊亂。
3.毒素吸收
腸腔內瀦留的食糜在細菌的作用下發酵腐敗,產毒產氣,被機體吸收,加重病情。
4.影響血液循環
腹部脹氣,橫膈上提,壓縮胸腔,心臟的收縮和舒張功能受到影響。腸腔脹氣,腸內壓升高,影響腸壁血液循環。腹腔內壓升高,下腔靜脈回流受阻,因回心量減少,影響心臟射血。
治療
應積極尋找產生胃氣脹的病因。在未能完全明確診斷之前,為了減輕患者的症狀,可採用以下對症治療措施。
1.促胃腸動力藥,能加強食物從胃內排空,減輕胃氣脹。
2.腸道菌群失調使產氣菌大量繁殖也可致胃腸脹氣,此時可選用微生態製劑,如培菲康、腸樂、整腸生、乳酸桿菌或雙歧桿菌製劑等,可改善腸道菌群狀態而減輕腹脹(但勿與抗生素、吸附藥同時服用,以免影響療效)。
3.餐前服用吸附氣體的藥物,如活性炭、西甲矽油等。
4.複方消化酶製劑,是臨床套用較為廣泛的藥物。它能補充酶,促進消化吸收,又能快速緩解腹脹症狀,是一種新型複方製劑。該藥含有的胰酶、纖維素酶可以幫助機體消化三大營養物質和含纖維素較多的粗糙食物,促進消化吸收,減少食物在腸內的腐敗產氣,改善消化不良症狀,緩解腹脹,少吃豆類的東西和高纖維的蔬菜,多吃些易消化的粥湯之類的飲食,多做運動,吃一些山楂、酵母類有助於消化。
5.近期因生氣、情緒緊張等引發的腹部飽脹、脅肋脹痛、噯氣等可選用一些中成藥製劑,如舒肝和胃丸、木香順氣丸等。
6.旅行便秘(指由於工作、生活地點環境變動引起的便秘)伴隨的胃腸脹氣可選用輕瀉劑輔助治療,如乳果糖、福松等。
7.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腸脹氣多在飯後加重,同時伴有早飽、噯氣、噁心、上腹痛等症狀。可選用促消化藥和胃腸促動力藥,如酵母片、乳酶生和多潘立酮等。腸易激綜合徵的胃腸脹氣多伴有腹痛(便後減輕)、腹瀉、便秘,或腹瀉與便秘交替的症狀,此時可選用五羥色胺受體激動劑等。
8.阿托品、左旋多巴、異丙腎上腺素、舒喘寧、氫氧化鋁等藥物,有使胃排空延遲的效應,可導致胃腸脹氣出現,應儘量不用或少用。二甲矽油、蒙脫石散、活性炭可以通過消除胃腸道中的泡沫,吸附氣體等從而有效緩解腹脹氣。
9.運用腹式呼吸法:腹式呼吸的方法其實很簡單;當我們吸氣時,腹部漲起、呼氣時,腹部縮緊。雖然剛開始可能不太習慣,但習慣了,有助於刺激腸胃蠕動、促進體內廢物排出,另一方面也能使氣流順暢,增加肺活量。
預後
由於引起的原因不同,其預後也有很大差別。
預防
1.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2.首先必須改變飲食習慣,吃東西時,細嚼慢咽,而且不要一次吃得太多、太撐。
3.平時避免喝碳酸飲料,口香糖,並且最好不要用吸管喝飲料,因為這些都會無形中增加氣體的攝入。
4.少吃含有果糖或是山梨醇(糖)的食物或甜點,因為這也是產氣的元兇。
5.豆類食品一定要煮到熟爛了再吃,因為太硬的豆子,不但易消化還容易造成脹氣。
6.有些人對某種食物特別容易產氣或是脹氣,就必須根據以往經驗避開這些特定的食物。
7.飯後不要久坐,可以進行溫和輕緩的運動,這有助於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