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虛寒證,證名。見於《備急千金要方》卷十七。是指陽氣虧虛,肺失溫煦,主氣失司,虛寒內生所表現的證候。又稱肺陽虛證,常見於“肺痿”,“哮喘”等疾病中。
病因,病機,辨證要點,治法,常用中藥,常用腧穴,常見證型,預防調護,
病因
本證多由肺氣素虛,寒邪反覆外襲,損傷肺陽,或久病咳喘,耗損陽氣,或先天稟賦不足,素體虛弱而致肺陽虛衰,或年老體弱,脾腎陽虛衰,陽氣耗傷所致。
病機
肺陽虛弱致肺失宣降,故咳喘無力,聲低息微,胸悶氣短;肺主通調水道,肺陽虛弱則津液失於布攝,津液不得升散與下輸,留於肺中而成痰飲,則咳吐涎沫清稀量多;陽氣虛衰,失於溫煦,則呼吸氣冷,肢體欠溫,精神委靡;升散無力,則衛陽不得敷布,表衛不固,自汗較多,且易外感;陽虛失於溫化水濕,則面色晦暗或㿠白,口淡不渴,小便清長,甚或水濕溢於肌膚,則面浮肢腫。舌淡紫胖嫩,苔白滑,脈沉遲而弱,為陽氣虛弱、血行滯緩、痰濕內停之象。
辨證要點
以咳喘無力,痰白清稀量多與虛寒見症為辨證要點。
治法
補氣溫肺。
常用中藥
甘草、人參、細辛、乾薑、五味子、半夏、杏仁、款冬花、陳皮、茯苓、前胡、紫菀、熟地黃、白朮、桂枝、桔梗、防風、荊芥、當歸等。
常用腧穴
肺俞、風門、列缺、天突、足三里、豐隆、內關、腎俞,關元,膻中、氣海等。
常見證型
肺虛寒證 肺痿
臨床表現:咯吐涎沫,其質清稀量多,不渴,短氣不足以息,頭眩,神疲乏力,食少,形寒,小便數,或遺尿。舌質淡,脈虛弱。
治法:溫肺益氣
方劑:甘草乾薑湯或生薑甘草湯加減。
針灸療法:咳嗽取穴肺俞、風門、列缺、天突,痰多配足三里、豐隆。艾灸取肺俞、腎俞、關元三穴。
預防調護
1、宜多吃些溫補食物,忌食生冷。
2、本證多為慢性病患者,應注意護理,必須注意寒溫的變化,防感受外邪而使病情複雜加重。
3、病室應保持清靜,空氣流通,陽光充足,病室內避免煙塵,要注意避免哮喘的各種誘發因素。
4、加強鍛鍊,多作呼吸保健操,氣功鍛鍊。注意保護機體陽氣,做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