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衣原體(Chlamydia pneumoniae, Cpn)感染是一個呼吸道傳播的傳染病。傳播途徑是通過肺炎衣原體患者的飛沫或噴嚏,被健康人呼吸入呼吸道;肺炎衣原體在後者呼吸道細胞里生長、繁殖及侵襲,從而造成感染狀態。
傳播途徑及人體暴露,傳播途徑,人體暴露,健康防治及處理措施,健康效應,預防與控制,
傳播途徑及人體暴露
傳播途徑
肺炎衣原體感染是一個呼吸道傳播的傳染病。傳播途徑是通過肺炎衣原體患者的飛沫或噴嚏,被健康人呼吸入呼吸道;肺炎衣原體在後者呼吸道細胞里生長、繁殖及侵襲,從而造成感染狀態。
人體暴露
肺炎衣原體是一個嚴格細胞內寄生的革蘭氏陰性小球菌。它不能獨立生活,必須依賴宿主細胞的能量和營養才能自我生長、繁殖。肺炎衣原體有它獨特的生活周期:健康人通過飛沫吸入肺炎衣原體原生體→進入健康者的呼吸道,並被巨噬細胞吞飲,這個過程大約需2~5h→原生體在巨噬細胞里若未被破壞而得以生存後,在細胞漿里發育成空泡樣結構,稱中間體,這個過程大概10h→中間體吸取寄生細胞的能量,開始分裂、繁殖,生長出數量不等的新的小體,其形態似網狀,故名網狀體→在巨噬細胞的細胞漿里經過多次的反覆分裂、繁殖和增大,同時存在原生體、中間體和網狀體3種小體,並有胞膜包裹,呈現形態不規則的多形性及多樣性。這時稱這種結構為肺炎衣原體包涵體(Inclusionbodies)。從肺炎衣原體原生體入侵人體到形成包涵體大概需3~4d,這段期間為感染的潛伏期隨後包涵體內容物即原生體、中間體和網狀體繼續生長、分裂和增大,使包涵體的胞膜破裂。巨噬細胞的細胞膜也破裂,數以百萬計的成熟EB釋放出寄生的細胞,再次侵入宿主的健康組織和細胞或通過咳嗽排出體外,感染健康人群,造成新的感染。
現有研究認為,健康者可通過接觸環境中存在的病原體如存在於空氣中小顆粒上的病菌或紙巾上的病原體等而患病。
健康防治及處理措施
健康效應
Cpn感染潛伏期10~65d。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無症狀感染和輕症患者常見。
急性呼吸系統感染
其主要表現包括咽炎、喉炎、鼻竇炎、中耳炎、支氣管炎及肺炎,以肺炎最常見占50%以上,支氣管炎次之。老年人以肺炎多見,20歲以下的青少年,則多為支氣管炎及上呼吸道感染。常以發熱、全身不適、咽痛及聲音嘶啞起病,數日後出現咳嗽,此時體溫多已正常。亦可引起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原有支氣管哮喘的患者感染肺炎衣原體後,可加重病情。還可引起咽炎、鼻竇炎及中耳炎,此多與肺炎及支氣管炎同時存在。病變一般均較輕,但即使套用抗生素治療,病情恢復較慢,咳嗽及全身不適等症狀可持續數星期至數月。病情嚴重者可因原基礎疾病加重或因發生併發症如細菌感染而死亡。
傷寒型
少數患者表現為高熱、頭痛、相對緩脈及肝脾大,易並發心肌炎、心內膜炎和腦膜炎,重症患者出現昏迷及急性腎衰竭,表現類似重型傷寒。
肺炎衣原體感染與動脈硬化、冠心病及急性心肌梗死之發病的相關性
有研究認為肺炎衣原體感染與動脈硬化的發生相關,是發生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對冠心病患者應注意除外肺炎衣原體感染,並認為防治肺炎衣原體感染有可能減少冠心病的發生。據報告,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及外周動脈栓塞等心血管病患者,常合併肺炎衣原體感染,用羅紅黴素等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並經過2~7a的隨訪,可明顯降低心血管病的進展。同時發現有腎衰竭的冠心病患者,其肺炎衣原體的感染率更高,且更易促進心血管病的進展。
其他
可引起虹膜炎、肝炎、心內膜炎、腦膜炎及結節性紅斑等。是愛滋病、惡性腫瘤或白血病等疾病發生繼發感染的重要病原體之一。另發現在一些疾病如惡性腫瘤、腦血管病、腎功能不全、帕金森綜合徵、肝硬化及糖尿病患者,均可檢出較高陽性率的肺炎衣原體抗體,兩者間的確切關係尚不明確。近年來發現,肺炎衣原體感染在COPD中常見(65%),重症患者更高,且發現COPD患者肺炎衣原體特異性抗體陽性率明顯高於健康人群,尤其是>50歲的COPD患者,4%以上的急性發作與肺炎衣原體感染有關。另可並發上額竇炎、心內膜炎、心肌炎、腦膜炎等。
預防與控制
肺炎衣原體感染的預防應注意呼吸道隔離,隔離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及時治療患病個體。如流行期不要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停留時間過長,經常洗手,講究個人衛生,強化對環境公共衛生的管理和監督。增強體質,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是預防呼吸道感染的有效途徑。
(1)要注意避免接觸感染源。Cpn的傳播方式主要是人—人通過飛沫傳播,也可從環境中接觸後通過手自體接種。因此,要有較好的生活環境,室內要注意清潔衛生,要經常開窗換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可經常到空氣新鮮的戶外活動,避免到空氣污濁的公共場所,外出後注意清洗面部(口鼻處)和手,特別是要避免接觸已患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如家長患呼吸道感染要儘量少與小兒接觸,如必須接觸一定要戴上口罩,並注意進行室內的消毒。
(2)要注意加強身體抵抗力。一是通過被動免疫,即預防接種來提高抵抗力。6歲前的兒童,預防接種是防患傳染病的最有效辦法。二是要提高主動免疫能力,如注意營養,增強體質,進行日光浴,空氣浴等。
(3)要注意對引起疾病的誘因進行控制。如環境溫度的影響,要根據天氣變化適當穿衣,避免引起受寒,也不要捂得太多受熱。飲食也需注意,如營養不良,身體抵抗力低下,就容易被病原體侵襲,還易引起併發症。所以應消除營養不良,防治佝僂病、貧血、缺鋅等營養性疾病。當然營養過剩或飲食不當也是呼吸道感染的誘因。因此,食量要適當,食物要合理,注意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的攝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