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眼衣原體既非細菌又非病毒,是體積比細菌小的一種微生物,寄生在細胞內,可引起細胞的持續感染。沙眼衣原體感染的傳染源即是患病病人,也可以通過接觸感染的人的手或衣物傳播,還可以通過接觸過眼或鼻腔分泌物的蒼蠅傳播。
傳播途徑及人體暴露,傳播途徑,人體暴露,健康危害及防治措施,健康危害,預防與控制,
傳播途徑及人體暴露
傳播途徑
性接觸感染傳播:這是衣原體感染的最主要傳播途徑,而且隨著性生活頻度和性伴侶的增多,泌尿生殖道衣原體感染率也隨之增加。
間接接觸傳播:這是衣原體感染的一個重要傳播途徑,它的傳播途徑為“眼—手—眼”。當接觸了衣原體感染病人用過的毛巾、衣物、浴器、便具等也會感染。
母嬰垂直感染:母嬰沙眼衣原體感染可以通過產道接觸感染、宮內感染及產褥期感染,其中產道接觸感染比較多見。
人體暴露
沙眼衣原體既非細菌又非病毒,是體積比細菌小的一種微生物,寄生在細胞內,可引起細胞的持續感染。沙眼衣原體的感染率在不同的人群中有所不同,其感染的高危因素有:年齡小於24歲,同時伴有其他性傳播性疾病,性生活混亂,首次性生活年齡小,口服避孕藥或未採取避孕措施,子宮頸脆弱、有性交後陰道流血。貧困及少數民族地區以及妊娠婦女,發病率均相對較高。年齡21~24歲是最高發病年齡,以後逐年下降,直到30歲達到恆定水平。人群主要通過性接觸、間接接觸和母嬰傳播暴露與沙眼衣原體。
健康危害及防治措施
健康危害
沙眼
由衣原體沙眼生物變種A、B、Ba、C血清型引起。主要經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即眼—眼或眼—手—眼的途徑傳播。當沙眼衣原體感染眼結膜上皮細胞後,在其中增殖並在胞漿內形成散在型、帽型、桑椹型或填塞型包涵體。該病發病緩慢,早期出現眼瞼結膜急性或亞急性炎症,表現流淚、有黏液膿性分泌物、結膜充血等症狀與體徵。後期移行為慢性,出現結膜瘢痕、眼瞼內翻、倒睫、角膜血管翳引起的角膜損害,以致影響視力,最後導致失明。據統計沙眼居致盲病因的首位。
包涵體包膜炎
由沙眼生物變種D~K血清型引起。包括嬰兒及成人兩種。前者系嬰兒經產道感染,引起急性化膿性結膜炎(包涵體膿漏眼),不侵犯角膜,能自愈。成人感染可因兩性接觸,經手至眼的途徑或者來自污染的游泳池水,引起濾泡性結膜炎又稱游泳池結膜炎。病變類似沙眼,但不出現角膜血管翳,亦無結膜瘢痕形成,一般經數周或數月痊癒,無後遺症。
泌尿生殖道感染
經性接觸傳播,由沙眼生物變種D~K血清型引起。男性多表現為尿道炎,不經治療可緩解,但多數轉變成慢性,周期性加重,並可合併副睪炎、直腸炎等。女性能引起尿道炎、宮頸炎等,輸卵管炎是較嚴重併發症。該血清型有時也能引起沙眼衣原體性肺炎。
性病淋巴肉芽腫
由沙眼衣原體LGV生物變種引起。LGV要通過兩性接觸傳播,是一種性病。男性侵犯腹股溝淋巴結,引起化膿性淋巴結炎和慢性淋巴肉芽腫。女性可侵犯會陰、肛門、直腸,出現會陰—肛門—直腸組織狹窄。
新生兒感染圍產期感染可引起早產、體重低下、死產和新生兒死亡。最常見的感染是新生兒在出生後5~13d發生化膿性結膜炎,其他部位如鼻咽、肺、中耳、生殖道和直腸可以發生感染。無熱性肺炎一般發生在出生後3個月,患兒有間斷的或嚴重的百日咳樣咳嗽,呼吸急促,有吸氣性捻發音等。
預防與控制
預防沙眼衣原體感染是一個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由於沙眼衣原體常附著在患者眼睛的分泌物中,任何與此分泌物接觸的情況均可造成其傳播感染的機會,因此,要加強衛生宣傳教育,普及衛生知識,培養良好衛生習慣,保持面部清潔,不用手揉眼,手巾、手帕要勤洗、曬乾;託兒所、學校、工廠等集體單位睡眠區應進行分隔和通風,應分盆分毛巾或流水洗臉,加強理髮室、浴室、旅館等服務行業的衛生管理,嚴格毛巾、臉盆等消毒制度;合理處理垃圾,改善廁所環境,減少或消滅蒼蠅,並要注意水源清潔,以阻斷沙眼傳播的途徑,減少感染的傳播,防止沙眼的感染。
同時,要避免不良的性行為及不潔性生活,提倡屏障避孕等,也是避免包涵體結膜炎、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重要措施。孕婦如果感染沙眼衣原體可以用紅黴素治療。治療後複查,確認痊癒後才能從陰道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