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ie-Bamberger綜合徵

肺性肥大性骨病一般指本詞條

Marie-Bamberger綜合徵又稱肺性肥大性骨關節病、慢性肺性骨關節病、全身性肥大性骨關節病、繼發性肺性骨關節病。該綜合徵首先由Bamberger(1889)報導,第二年Marie又將已經認為是肢端肥大症的患者,依其具有骨變形改變合併有慢性肺部疾病,而另命名為肺性增殖性骨關節病。1963年Berman對本綜合徵的定義,補充了3條必備的主要徵象:杵狀指,長管狀骨骨端骨膜增殖,關節的腫脹、疼痛和壓痛。

基本介紹

  • 別稱:肺性肥大性骨關節病、慢性肺性骨關節病、全身性肥大性骨關節病
  • 英文名稱:Marie-Bamberger  syndrome  
  • 就診科室:內科
  • 常見發病部位:骨關節、肺
  • 常見症狀:杵狀指,長管狀骨骨端骨膜增殖,關節腫脹、疼痛壓痛、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肺癌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病因不明。

臨床表現

1.杵狀指
該綜合徵幾乎均有杵狀指(趾),程度輕重不一,輕者僅見指甲輕度弧狀改變,重者可呈典型的鼓槌狀。
2.關節症狀
四肢關節疼痛腫脹,以前臂和下肢最為常見。疼痛多為持續性,關節壓痛,但少見紅腫及皮下結節。
3.肺部慢性疾病表現
如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肺癌等,骨病的出現往往在肺部疾病以前。

檢查

1.實驗室檢查
少數患者在關節症狀明顯時,可有體溫升高,血沉增快。
2.X線檢查
病變最常見於掌、跖、尺、橈、脛、腓等骨,病變為兩側對稱性的骨膜增生。一般由骨幹遠端開始向近端蔓延,逐漸減弱。嚴重者可累及全身骨幹。甚至達骨骺端。增生的骨膜呈花邊狀或呈蔥皮狀分層,厚度1~10毫米。此外X線上可顯示長管狀骨骨質疏鬆,骨皮質變薄,末端指(趾)骨增大。

診斷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其他輔助檢查即可診斷。

治療

本病主要針對病因進行治療,當原發性肺部疾病痊癒或好轉後,本病的臨床症狀可迅速消失,骨骼病變也可逐漸吸收消失,杵狀指好轉較慢。

預防

積極治療原發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