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小葉

肺小葉

每個細支氣管及其所屬的肺組織構成的結構單位。包括細支氣管、終末細支氣管、呼吸性支氣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小葉間有結締組織分隔。大小不等,在肺表面者為錐體形,尖端朝向肺門,錐底多朝向肺表面,不達肺表面的呈不規則形。從肺表面觀,直徑為0.5~2cm。從支氣管至終末細支氣管為肺的導管部,其餘為肺的呼吸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肺小葉
  • 外文名:lobule 
一、肺氣腫,二、肺段及次級肺小葉,

一、肺氣腫

肺氣腫(pulmonary emphysema)是指終末細支氣管遠端(呼吸細支氣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氣道彈性減退、過度膨脹、充氣和肺容積增大或同時伴有氣道壁破壞的病理狀態。按其發病原因將肺氣腫分為以下幾種類型:①老年性肺氣腫,由於老年肺組織生理性退行性改變所引起;②代償性肺氣腫,由於部分肺組織失去呼吸功能(如肺萎縮不張,或肺葉切除術後,或胸廓畸形),致使健康的肺組織代償性膨脹而發生;①及②都不屬於病理性的;③灶性肺氣腫,由於吸入的粉塵,特別是煤塵著於呼吸性細支氣管壁而引起纖維組織增生和收縮,致使管腔擴大而產生的肺氣腫;④旁間隔性肺氣腫,由於肺小葉間隔纖維組織附近的肺泡過度擴張充氣或破裂融合,形成肺氣腫泡,其破裂後可引起自發性氣胸;⑤α1抗胰蛋白酶缺乏性肺氣腫:由於遺傳因素,如先天性血清α1-抗胰蛋白酶(α1-AT)缺乏,不能防止肺組織遭受白細胞和巨噬細胞產生的蛋白溶解酶破壞,而誘發的肺氣腫;⑥阻塞性肺氣腫,由慢性支氣管炎或其他原因逐漸引起的細支氣管狹窄,終末細支氣管遠端氣腔過度充氣,並伴有氣腔壁膨脹、破裂而產生,臨床上常為慢性支氣管炎的併發症。從廣義上講,肺氣腫可分為兩大類。一為阻塞性肺氣腫,二為非阻塞性肺氣腫。此處重點概述阻塞性肺氣腫,它分為氣腫型亦稱紅喘型(PP型)、支氣管炎型亦稱紫腫型(BB型)及混合(X型)。BB型支氣管炎症狀嚴重,肺氣腫病變較輕,PP型肺氣腫病變嚴重,支氣管炎症狀輕。

二、肺段及次級肺小葉

肺段及次級肺小葉(pulmonary segments and secondary pulmonary lobules):
肺段為段支氣管及其所屬肺組織構成的圓錐形結構,尖端指向肺門,底位於肺表面,各肺段均有其一定的位置,相鄰肺段間以薄層結締組織相隔,藉助段支氣管及肺段間肺靜脈的走行可大致區分肺段。
次級肺小葉簡稱肺小葉,每一個肺小葉含3~5支終末細支氣管,這些細支氣管及其遠端的支氣管肺泡結構稱為呼吸小葉即腺泡,大小為7~8mm。每一支終末細支氣管又分出1、2、3級呼吸性細支氣管及肺泡管、肺泡囊及肺泡。次級肺小葉和腺泡是肺野CT能見到的最小單位。肺小葉與肺段的結構相似,中心為終末細支氣管及其伴隨小動脈,周圍有纖維結締組織間隔及其內走行的小靜脈、淋巴管。肺小葉大小1~2.5cm,呈多角形結構,一般有五個角,垂直走行的細支氣管和伴行動脈在HRCT圖像上表現為小葉中心的點狀結構,距小葉間隔1cm左右;斜行的細支氣管和伴行動脈則表現為分叉狀結構,但不會達到小葉間隔,這些結構之間肺實質呈不均勻點狀。解剖上只有在胸膜的附近3~4cm區域內才能看見發育完好的肺小葉,在肺門附近幾乎看不到完整的小葉結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