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籍信息
目錄
卷之一
十三科
預養以培其元—
防養以保其真二
蓐養以防其變三
鞠養以慎其疾四
辨小兒壽夭
群小兒形色
辨小兒脈息
辨小兒脈證治
五臟證治總論
肝臟證治
心臟證治
脾臟證治
肺臟證治
腎臟證治
卷之二
胎疾
臍風證治
變蒸證治
急慢驚風
驚風總論
搐後余症
癇
驚風諸證
卷之三
治諸熱證:調理脾胄、感冒四氣、中濕
傷食證治
積聚證治
泄瀉證治
痢疾證治
卷之四
瘧疾
腫病證治
腹脹、
黃疸、腹痛、癖病、蟲痛、癩疝、啼哭、夜啼、諸汗、大小便病、治小便、治大便、小兒目病、
治鼻、頭病、面部、附錄醫案
幼科發微賦
醫道至博,幼科最難。如草之芽兮,貴手調養;似蠶之苗兮,慎予保全。血氣充兮,脈無可診;神識未開兮,口不能言。城求於心,評察乎面,苟得其要也,握造化於妙手,未達其旨也,摘章句於殘編。
調護若失,疾病乃生。頭要涼而背要暖,食勿飽而衣勿錦。腸胃脆薄兮,乳哺傷而成積;精神怯弱兮,聞見異而成癇。嗟哉慈母兮,過於姑息;笑彼粗工兮,誤於湯丸。伐其發生之氣,夭其童稚之年。徒啼號於邱隴①,休禱祀於旃。
徵候要識,夭壽須知。不在手指之側,但憑面部之間。心火上而天庭可察,腎水下而地角直觀。右頰金而屬肺,左頰木而屬肝。脾土之位,鼻準之端。青驚赤熱,黃積
白疳、如煤之黑兮,必中惡毒;似赭之紫兮,斯感乎風寒。
胎稟虛損兮,則發稀而頭軟;
賦質充實兮,自肉厚而骨堅。性靜兮少笑,神困兮多眠。肺熱兮濁涕結於鼻內,脾冷兮清涎滯於頤間。兩目連劄③兮,肝風之鼓;雙瞳直視兮,心火之炎。氣不足而
囟陷,突起則為熱也;血有餘③而瞼鮮,萎黃則為虛焉。
行坐遲者腎弱,啼哭多者心煩。脾熱者弄舌,肝④強者握拳。發堅作穗兮,疳癆漸起;顱解欲破兮,短折可占。皮聚肉脫兮,元氣損而欲逝;鼻昂唇縮兮,谷氣絕而難全。赤蚓入眼兮,不必問夫
盧扁;青蛇繞口兮,何須問⑤乎神丹!
五臟各證,一言可參;肝主風而叫哭頓悶,心主熱而驚悸呵欠,肺主氣而喘嗽善嚏,脾主困而吐泄喜眠,惟腎本虛,為命所關。肝常有餘兮,實則生風;脾常不足兮,虛則成疳。木乘於土兮,泄痢久而發搐者不治;火刑於金兮,咳嗽久而成癇者必殘。
一臘之中,臍風最險;
百晬之內,痰嗽尤難。證莫危於中惡,勢莫急於流丹。變蒸盡於周歲,必計日以為準;驚搐發於期月,難引日以求安。有所苦者呻吟,失所欲者嗞煎。晝常叫兮,肝臟之熱;夜多啼哭兮,脾臟之寒也。
出胎而疾者,胎毒之發;能食而疾者,食積之乾。胎毒之變也,為黃、為瘤、為瘡毒;食積之變也,為症、為癰、為痞滿。吐瀉有寒有熱有食,咳嗽有虛有實有痰。痢因積得,瘧以痞延。脹乃脾胃之虛,腫則風濕之感;疝本肝來,淋以膀胱之熱;痘因脾致,渴以津波之乾。
風從肝起,熱自心生。風熱並而搐急,吐瀉久而成慢、證分八候,治貴十全。痰涎未去兮,為言語之窨澀;氣血未復兮,成手足之拘攣。天吊如痓而上竄,內吊似疝而里疼。客忤輕於中惡,蟲痛類於發癇。形症既餛於雷同,診治宜祥於藻鑒。
眼中白膜兮,肝疳已現;鼻下赤爛兮,肺肝所傳。壯熱而渴兮,邪火熏於絳宮;多瘡而瘠兮,真水涸於玄關。飲食傷而脾損,津液亡而胃乾。乾奚手足之漸細,
哺露糟粕之不斂。愛吃泥土兮面黃,齒白而頭皮光急;喜啖瓜果兮口饞,肉削而腹皮滿堅。
治病之證已明,立治之法尤簡。平胃燥濕,五苓利水,二藥合而吐瀉兼調;污
青疏風,導赤瀉火,兩方並而驚風可蠲。金花涼驚而退熱,玉液寧嗽以化痰。保和消積兮,同香連又治痢疾;異功補脾兮,助集聖可救癆疳。理中止吐瀉而寒熱通用。保命鎮驚癇而急⑥慢相兼。
抱龍主驚風而平痰火,惺惺解變蒸而散風寒。養脾平瘧兮,瘧久有母者消癖;豆蔻止泄兮,泄久生風者調元。白朮救虛渴之仙藥,丁香取蟲積之神丹。五色泄髒中之熱,三聖除膈上之痰。口舌生瘡者洗心,胸脅急痛者控涎。參苓肥兒兮,虛贏甚者勿棄;地黃補腎兮,稟氣怯弱者有驗。
嗟夫!嬰兒稚弱兮,豈堪藥石;良工調理兮,尤貴精專。或補或泄兮,中病即止;易虛易實兮,其證勿犯。治不乖方兮,有如援弱救焚,藥不對病兮,何異帶刀背劍。發吾心之秘兮,為取免以彀置,獲斯術之利兮,勿得魚而忘筌。
十三科
古來醫有十三科,分例分門證治多,何事幼科門例少,豈因難治廢吟喔。
大方脈科,
小方脈科,婦人科,
傷寒科,風科,眼科,口齒咽喉科,瘡腫科,針灸科,正骨科,金鏃科,祝由科,養生科。
以上一十三科,分門分例,詳悉俱備。唯小方脈一科,錢、陳二先生外,不多見也。蓋小兒初生,只是一塊血肉耳,雖有
神髒、
形髒,有其具而未能用也。百日之後,知覺運動以漸而生。至於有疾,口不能言,脈無可診,名曰啞科。一、二、三歲,口雖能言,而胃氣未實,經脈未滿,其脈難辨。故曰: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其有疾也,而欲治之,則腸胃脆薄,不勝湯丸;榮衛微弱,難施針灸。四歲以後,諸病與大人同,但藥劑小耳。驚疳症疹四證,當別論之。經曰:不能察其幼小者,調冠壯易明,童稚難治也。
有嬰四法集成篇,博採諸書盡格言,人慾求嗣能讀此,何優丹桂不森森。
嗟夫!世之求嗣者,唯知問命卜,禱鬼神,而不知當務之為急也。余嘗集《
廣嗣紀要》,列例十條:一修德,二寡慾,三擇配,四調元,五感孕,六保胎,七護產,八育嬰,九風水,十祈禱,求嗣之道盡矣。今集《育嬰家秘》,又分四目:一曰預養以培其元,二曰胎養以保其真,三曰蓐養以防其變,四曰鞠養以慎其疾。預養者,即調元之意也;胎養者,即保胎之道也;蓐養者,即護產之法也;鞠養者,即育嬰之教也。二書之論並行而不悖也。有志求嗣者合而觀之,篤信而守之,則桂子森森,厥後其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