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兒丸(《洪氏集驗方》)

肥兒丸,中醫方劑名。出自《洪氏集驗方》卷五引張采助教方。主治《醫方類聚》引《醫林方》:小兒黃瘦。

基本介紹

  • 名稱:肥兒丸
  • 出處:《洪氏集驗方》卷五引張采助教方
  • 組成:黃連、蕪荑仁、神曲、麥櫱、蘆薈
  • 主治:《醫方類聚》引《醫林方》:小兒黃瘦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附方,

組成

黃連(炒)、蕪荑仁(炒)、神曲(炒)、麥櫱(炒)、蘆薈(細研)各等分。

用法用量

上為細末,蕷豬膽汁調,麵糊為丸,如小綠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飯飲吞下。

主治

《醫方類聚》引《醫林方》:小兒黃瘦。

附方

名稱:肥兒丸
組成:白蕪荑(去殼秤)、黃連(去須)、神曲、麥櫱各等分
用法:上為末,用猿豬膽煮糊為丸,如大麻子大。每服三十粒,食前米飲送下
主治:小兒食積,脾熱成疳,乳食不下,腹脹吐瀉,腹大青筋,體瘦多涎,發稀白禿,齦爛目翳,口舌、周身生瘡,小便澄白。以及驚風后失音。①《幼幼新書》:或治疳積,或治疳瘦。②《直指小兒》:風后喑不能言。③《普濟方》:涎多,乳食不下,涎流不出口者,乃名脾熱。④《明醫雜著》:小兒食積五疳或白禿體瘦,肚大筋青,發稀成穗,或遍身瘡疥。⑤《保嬰撮要》:嘔吐不食,腹脹成疳,或作瀉不止,或食積脾疳,目生雲翳,口舌生瘡,牙齦腐爛,發熱瘦法,遍身生瘡,小便澄白
出處:《幼幼新書》卷二十五引《朱氏家傳》
名稱:肥兒丸
組成:黃連(去須)、神曲(炒)各一兩,使君子仁、肉豆蔻(面裹煨,去面)、麥櫱(炒)各半兩,木香二錢,檳榔(不見火)兩個
用法: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蘿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熟水送下,食空服
主治:小兒乳食不節或病久臟腑胃虛蟲動所致諸疳,羸瘦面黃,肚腹脹大,發豎堅黃,不能行走,爛齦口臭,好食泥土,神疲發熱,二便不調,或頸項結核。①《衛生總微》:諸疳,久患臟腑胃虛蟲動,日漸羸瘦,腹大不能行,發豎作穗,肌體發熱,精神衰弱。②《普濟方》引《全嬰方》:好食泥土,發豎,面無精光。③《局方》(寶慶新增方):面黃口臭。④《醫方類聚》引《澹寮方》:爛齦。⑤《保嬰金鏡》:食積五疳,口渴,大便不調,小便不清,或頸項結核,發稀
出處:《衛生總微》卷十二
功用:①《走馬急疳治療奇方》:進飲食,健脾胃,殺蟲消積。②《醫方類聚》引《澹寮方》:長肌退黃
名稱:肥兒丸
組成:檳榔(用面劑裹,煨熟,去面,銼,焙)、陳皮(洗,去白)、青皮(洗,去白)、胡黃連、宣連(去須,銼碎,微炒)、白蕪荑(炒,去扇)、使君子(煨,去皮)、肉豆蔻(如檳榔法煨)、人參(去蘆)、夜明砂(微炒)、赤芍藥、龍膽草(洗淨,銼,炒)各等分
用法:上為末,薄麵糊為丸,如蘿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用紫蘇、木瓜湯送下;瀉痢,米飲送下,不拘時候,一日二三次
主治:小兒五疳八痢,陰陽氣不順,虛痞腹脹,嘔逆,腹痛瀉痢。或小兒疳病累服藥無效者
出處:《傳信適用方》卷四引荊南候醫方
功用:消化乳癖積聚,肥肌,退面黃瘦,殺蟲,安胃蟲,進飲食
名稱:肥兒丸
組成:黃連、神曲(炒)各一兩,大麥櫱、肉豆蔻(面裹煨)、使君子肉、木香(不見火)各二錢,檳榔(不見火)半兩,乾蚵蚾(酥炒黃色)一個
用法:上為細末,麵糊為丸,如蘿蔔子大。每服三五十粒,熟水吞下,食空服
主治:小兒疳病,多因缺乳,吃食太早,或因久患,臟腑胃虛蟲動,日漸羸瘦,腹大不能行,發豎,發熱無精神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