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全套又稱肝功能實驗,指的是蛋白質代謝功能、血清總蛋白和清蛋白比值測定、血漿凝血因子測定、血氨測定、脂類代謝功能檢查、膽紅素代謝檢查、膽汁酸代謝檢查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肝功能全套
- 外文名:Liver function is complete
- 屬於:人體內的最大的腺體
- 功能:約 1500餘種
- 包括:它在體內蛋白質、糖、脂類等
肝臟簡介,檢查範圍,注意事項,正常指標,
肝臟簡介
肝臟是人體內的最大的腺體,功能繁多,約 1500餘種,其基本功能有物質代謝功能,包括它在體內蛋白質、糖、脂類、維生素、激素等物質代謝起重要作用,同時肝臟還有分泌、排泄、生物轉化及膽紅素代謝等方面功能。
檢查範圍
肝臟病常用的實驗室檢查
為了解肝臟功能狀態設計的實驗室檢查方法,稱為肝功能實驗。
1、蛋白質代謝功能檢查:
除r球蛋白以外的大部分血漿蛋白,如清蛋白、糖蛋白、脂蛋白、多種凝血因子、抗凝因子、纖溶因子及各種轉運蛋白等均系肝臟合成,當肝細胞受損時這些血漿蛋白合成減少,尤其是清蛋白明顯減少,導致低清蛋白血症,臨床上可出現腹水與胸水。r球蛋白系免疫球蛋白,由B淋巴細胞及漿細胞所產生,當肝臟受損,尤其是慢性炎症時,刺激單核—吞噬細胞系統,r球蛋白生成增多。當患嚴重肝病時血漿纖維蛋白原、凝血酶原等凝血酶因子合成減少,臨床上出現皮膚黏膜出血傾向。此外體內胺基酸及核酸代謝產生的氨在肝內通過烏氨酸循環合成尿素,經腎臟排除體外,從而維持血氨正常水平,當肝細胞嚴重傷害時,尿素合成減少,血氨升高,臨床上表現為肝性腦病。
原理:90%以上的血清總蛋白和全部的血清清蛋白是由肝臟合成,因此血清總蛋白和清蛋白測定是反映肝臟功能的重要指標。
3、血漿凝血因子測定:
除組織因子及由內皮細胞合成的VW因子外,其他凝血因子幾乎都在肝臟中合成,凝血抑制因子如抗凝血酶Ⅲ(AT-Ⅲ)、α2巨球蛋白、α1抗胰蛋白酶、C1脂酶抑制因子及蛋白C也都在肝臟中合成。凝血因子半衰期比清蛋白短得多,尤其是維生素K依賴因子(Ⅱ、Ⅶ、Ⅸ、Ⅹ)。因此在肝功能受損的早期,清蛋白檢測完全正常,而維生素K依賴的凝血因子卻有顯著降低,故在肝病早期可用凝血因子檢測作為過篩試驗。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測定(APTT): 嚴重肝病時,維生素K缺乏時APTT延長。
(3)凝血酶凝固時間測定(TT): 肝硬化或急性暴發性肝功能衰竭合併DIC時,TT可延長。
(4)肝促凝血酶原激酶試驗(HPT):能反應因子Ⅱ、Ⅶ、Ⅹ 的綜合活性。
(5)抗凝血酶Ⅲ測定(AT-Ⅲ):主要在肝合成,70%-80%凝血酶由其滅活,它與凝血酶形成1∶1共價複合物而抑制凝血酶。嚴重肝病時AT-Ⅲ活性明顯降低,合併DIC時更低。
4、血氨測定:
脂類代謝功能檢查
血清脂類包括膽固醇、膽固醇脂、磷脂、甘油三脂及游離脂肪酸。血液中的膽固醇及磷脂主要來源於肝臟。
血清膽固醇和膽固醇脂的測定。
膽紅素代謝檢查
當紅細胞破壞過多(溶血性貧血)、肝細胞膜對膽紅素轉運缺陷(Gilbert綜合徵)、結合缺陷(Crigler-Najjar綜合徵),排泄障礙(Dubin-Johnson綜合徵)及膽道阻塞(各型肝炎、膽管炎症等)均可引起膽紅素代謝障礙,臨床上通過檢測血清總膽紅素、結合膽紅素,非結合膽紅素、尿內膽紅素及尿膽原,藉以診斷有無溶血及判斷肝、膽病在膽色素與代謝中的功能狀態。
1、總膽紅素測定(STB)
原理:血清中不加溶解劑,當血清與重氮鹽試劑混合後快速發生顏色改變,在1分鐘時測得膽紅素即為結合膽紅素(CB)。總膽紅素減去結合膽紅素即為非結合膽紅素(UCB)。
臨床意義:根據CB與STB比值,可協助鑑別黃疸類型,如CB/STB<20%提示溶血性黃疸,20%-50%之間為肝細胞性黃疸,比值>50%為膽汁淤積性黃疸。某些肝膽疾病的早期,肝炎的黃疸前期之黃疸型肝炎,失代償肝硬化、肝癌等,30%-50%患者表現為CB增加,而STB正常。
3、尿膽原檢查
原理:在膽紅素腸、肝循環過程中,僅有極少量尿膽原逸入血循環,從腎臟排除。
4、尿膽紅素檢查
原理:非結合膽紅素與不能透過腎小球屏障,因此不能在尿中出現,而結合膽紅素為水溶性能夠透過腎小球基底膜在尿中出現(腎閾<34μmol/L)。
臨床意義:尿膽紅素試驗陽性提示血中結合膽紅素增加;a、膽汁排泄受阻。b、肝細胞損害,C、鑑別黃疸:溶血性黃疸為陰性,上述二種為陽性。先天性黃疸中Dubin-Johnson和Rotor綜合徵為陽性。而Gilbert和Crigler-Najjar綜合徵則為陰性。
膽汁酸代謝檢查
原理:膽汁酸在肝臟中由膽固醇合成,隨膽汁分泌入腸道,經腸菌分解後小腸重吸收,經門靜脈入肝,被肝細胞攝取,少量進入血循環,因此膽汁酸測定能反映肝細胞合成,攝取及分泌功能,並與膽道排泄功能有關。
臨床意義:膽汁酸增高見於( 1)肝細胞損害;(2)膽道阻塞;(3)門脈分流腸道中次級膽汁酸經分流的門脈系統直接進入體循環;(4)進食後可一過性增高。為一生理現象。
攝取、排泄功能檢查
肝臟有倆條輸出通路,即除肝靜脈與體循環聯繫外,還通過膽道系統與腸道相連線,位於肝細胞之間的毛細膽管,互相連線或網並與小葉間膽管相通,接受肝細胞分泌出來的膽汁。體內物質代謝的終末產物由外界進入體內的藥物,染料、毒物、或從腸道吸收來的非營養物質,
以及一些肝內代謝產物(如膽色素、膽汁酸鹽、膽固醇)均所經過肝細胞的攝取、代謝、轉運,最後隨膽汁的分泌而排入腸腔,並隨糞便排出體外。當肝臟受損及肝血流量減少時,上述物質排泄功能更降低,因此外源性給予人工色素(染料)、藥物來檢測肝臟排泄功能是經常套用的肝功能檢查方法之一。臨床上常運用靜脈注射靛氰綠( ICG)、利多卡因或磺溴酞鈉來了解肝臟的攝取與排泄功能。
血清酶及同工酶檢查
肝臟是人體含酶最豐富的器官,有數百種之多,而常用於臨床診斷的不過10餘種。如有些酶存在於肝細胞內,當肝臟損傷時,酶釋放入血,使血清中這些酶活力增加,如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醛縮酶、乳酸脫氫酶(LDH)。有些酶是肝細胞合成,當肝病時,這些酶活性降低,如凝血酶。當膽道阻塞時,使血清中這些酶活性增加,如鹼性磷酸酶(ALP)г-谷氨醯轉酞酶(r-GT)。有些酶與肝纖維組織增生有關,當肝纖維化時,血清中這些酶活性升高,如單胺氧化酶(MAO)、Ⅲ型前膠原肽(PⅢP)、透明質酸酶(HA)、脯氨醯羥化酶(PH)等。同工酶是指具有相同催化活性,但分子結構、理化性質及免疫學反應等都不相同的一組酶,因此又稱同工異構酶。這些酶存在於人體的不同組織,或同一組織,同一細胞的不同細胞器中,因此,同工酶的測定增加對肝膽系統疾病的鑑別診斷能力。
注意事項
肝功能全套檢查注意事項
1.肝功能檢查前不能進食,肝功能是抽血檢查要求空腹,空腹時間一般為8~12個小時。這是因為飲食後血液中的成分會發生改變,這樣在檢查時就會出現異常現象,從而造成誤診。
2.在肝功能檢查前一天的飲食要以清淡為主,因為過於油膩的飲食可能會造成轉氨酶等其他指標的不正常,這樣也會使檢查結果出現誤差。
3.在肝功能檢查前要注意不要服用藥物,因為有些藥物會加重肝臟負擔,造成肝功能暫時性損傷,從而引起肝功能檢查結果的準確性。
4.在肝功能檢查前要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要劇烈運動,這都有可能會造成轉氨酶升高,從而影響檢查結果。
5.檢查前一天一定不能喝酒,喝酒會導致轉氨酶的升高,影響檢查結果。
肝功能檢查注意事項
一、空腹檢查:B肝患者肝功能檢查多項測定值與飲食有關係,進食後一些物質經過消化道吸收入血,使血液成分發生變化,而導致肝功能檢查出現誤差。
二、禁食某些食物:做肝功檢查前一天,最好不要食用含有豐富的紅蘿蔔素、葉黃素的事物,避免影響膽紅素的測定;還需避免高脂肪食物的攝入,比如牛奶、蛋製品等,可能造成血脂明顯增高;此外,肝功能檢查前也不可飲酒,避免造成血清轉氨酶增高,影響檢查結果。
三、禁服某些藥物:藥物需經肝臟代謝和解毒,會加重肝臟負擔,損傷肝臟細胞,引發肝功能的異常,而影響肝功能檢查結果。
四、禁止劇烈活動:劇烈活動可對血清轉氨酶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在做肝功檢查前,應禁止劇烈活動,檢查前一天的晚上還需注意保證充足的睡眠。
正常指標
谷丙轉氨酶(ALT) 0~40
穀草轉氨酶(AST) 0~37
穀草/谷丙(AST/ALT) 0.80~1.5
谷氨醯轉移酶(GGP) 7~32
鹼性磷酸酶(ALP) 53~128
總膽紅素(TBILI) 5.1~19.0
直接膽紅素(DBILI) 0.0~5.1
間接膽紅素(IBILI) 5.0~12.0
總蛋白(TP) 6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