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系資產
上市公司
控股A股上市公司:ST明科、華資實業、西水股份、愛使股份(現名游久遊戲)
參股A股上市公司:北方創業、魯銀投資、新黃浦、ST朝華、金地集團、農產品、東凌糧油
參股香港資本市場公司:必美宜、首鋼資源、中策集團
參股台灣資本市場公司:日盛金控
曾經控股公司:上華投資(現名北控水務集團)、華陽科技(現名宏達礦業)
合作公司:維維股份
券商
控股:恆泰證券、長財證券、新時代證券、太平洋證券、遠東證券(已合併)
參股:申銀萬國證券、國泰君安證券
銀行
控股:包商銀行、濰坊銀行、哈爾濱銀行
參股城商行:天津商業銀行(現為天津銀行)、廈門市商業銀行(現為廈門銀行)、泰安商業銀行、包頭大眾城市信用社、溫州市商業銀行、寶雞商業銀行、內蒙古銀行、大連銀行、錦州銀行
參股上市銀行:北京銀行、華夏銀行、興業銀行、深發展(現為平安銀行)
保險
控股:天安財險、天安人壽、華夏保險、生命人壽、國信人壽
參股:長城人壽、中再人壽、中再財險、新華人壽
信託
控股:新時代信託、新華信託
參股: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託、北京信託等公司
期貨
控股:恆泰恆貨
參股:華聞期貨
已退出:浦發期貨
金融租賃
浙江金融租賃(已退出)、西部金融租賃
PE公司
新財富投資集團、北京賽德萬方、安徽合和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雲南敏行投資
明天系經歷
明天集團是由北大清華的一批大學畢業生白手起家,經過十幾年辛苦打拚,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仍在穩步發展的民營企業集團。
1995-1996年,當時聯想、方正、清華同方等一批校辦企業的成功鼓舞了我們這批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大家騎著腳踏車,披星戴月,從做HP、IBM代理起家,逐步完成了原始積累。當時明天公司做電腦在中關村已有相當規模,現在IT界的許多元老、公司都和我們很熟悉。
1997-2000年左右,中國資本市場正處於大發展時期,我們抓住了機遇,投資法人股、金融股,取得了非常大的收益。
2000年以後,我們主要轉入PE投資,我們很欣賞並學習了沃倫·巴菲特的投資哲學,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應當講效果很明顯。
2000-2005年,股市經歷了許多次熊市,我們由於堅守穩健投資、保守經營的策略,所以當全國證券公司紛紛破產,國家投入巨資救助證券公司時,我們沒挪用一分錢客戶保證金、沒需要國家一分錢援助,證券公司仍規範經營到現在,並且越來越健康發展。
當國有企業紛紛改制時,我們積極投資,並和地方政府一起共同把企業經營好、轉型好,我們投資入股的上市公司利稅都大幅度的提高,員工待遇都很穩定。
從1998-2013年,十幾年過去了,當地的國有企業有些已破產了,而我們投資入股的企業仍在健康發展,有些過時產業已順利轉型為朝陽產業,有些則正在轉型中,前景應當講越來越美好。
2000年左右,明天集團投資入股了許多銀行股,比如興業銀行。集團入股時成本只有1-2塊錢,後來上市升到五六十塊錢,利潤非常豐厚,我們為了支撐上市公司發展,把原來由合伙人分享的幾十億利潤裝入了上市公司,讓股東收益、政府利稅都獲得了很大的提升,上市公司也獲得了資本市場的認可。大家發現和我們有關的上市公司很多都有金融投資,而且收益很大,這都是集團原始合伙人自己先花錢投資,為了支持上市公司,把一部分資產裝入上市公司,比如:華資實業投資華夏銀行、西水股份投資興業銀行。
操作手法
通過控制明天科技,圈到數億元資金,隨後布控華資實業、西水股份、愛使股份等四家上市公司,進而布控參股銀行、證券、能源、交通……肖建華構建了明天系巨大的版圖。
分析人士指出,明天系基本採用“軟投資”的策略,即先拿出資金入股並控制企業,然後迅速再抽逃資本金。其主要的目的在於通過搭建金融鏈條以配合其他資本運作,可以較為方便地取得信貸資金,進而緩解現實中可能存在的資金壓力,並通過控股金融機構打通產業鏈和資本鏈。
具體而言,概括其資本運作,可以分為三種手段。第一,下屬公司與上市公司交換或合資成立企業,製造業績和高科技概念。第二,下屬公司與上市公司進行合資,抽取上市公司大量資金。第三,炒作二級市場股票價格,獲利不菲。
1993年,
肖建華開始進入資本市場,藉助“北大概念”和“高科技概念”,先是在北京成立四家公司,分別為北京海峽恆業計算機信息系統有限責任公司、北京惠德天地科貿有限公司、北京新天地互動多媒體技術有限公司和北京北大明天資源科技有限公司,然後這些公司或自然人,又在內蒙古包頭市成立了三家公司。
其中,“北大明天科技”100%控股的“包頭北普實業”註冊資本為2億;註冊資本為574萬的“北京惠德天地科貿有限公司”在包頭成立了註冊資本為1.7億元的“包頭市創業經濟技術開發公司”,其中1.2億元是“北京惠德”以計算機設備出資,另外5000萬元,則以“北京北大明天資源”存放在“中國信達信託投資公司包頭證券交易營業部”的5000萬元保證金出資。
間接控股黃河化工
肖初嘗資本市場甜頭是從間接控股黃河化工,後更名為明天科技開始。
1998年7月,由包頭北普實業出資800萬元,包頭創業出資200萬元,成立包頭北普信息系統有限公司。
1999年4月,黃河化工出資3000萬元收購包頭北普信息80%的股權,隨後在8月增資2000萬元,占93.3%股權,到12月則收購其全部股權,包頭北普信息成為其全資子公司,黃河化工因而具有了高科技的概念,不再是一個傳統的化工企業。
1998年12月23日,黃河化工公告,向包頭創業轉讓黃河碳素84.7%的股權,共獲得價款2094萬元,轉讓獲利1256萬元。當年黃河化工利潤總額6312萬元,轉讓所帶來利潤占當年利潤總額的31%。1998年黃河化工淨資產收益率為14%,這筆轉讓收益保證了黃河化工達到配股資格?第二年黃河化工改為明天科技,於年底配股,募集資金3.33億元。
明天系轉讓包頭北普信息獲現金收益3300萬元,增值2300萬元。這筆錢與受讓黃河碳素價格相當。兩下相減,肖沒有虧錢,黃河化工卻獲得了轉讓收益,保住了配股資格,同時獲得了高科技概念。
1999年7月29日,北京北大明天資源受讓黃河化工母公司包頭化工集團總公司47%的股權,同時將其更名為包頭北大明天資源科技有限公司。
作為明天系旗艦企業,明天科技目前除了擁有化工、能源等資產外,還獲得大量的金融資產,包括浙江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包頭市商業銀行、廈門市商業銀行、包頭大眾城市信用社等金融機構股權,並對長財證券進行收購。長財證券,2002年1月由長春市財政證券公司合併長春信託投資公司而成。據悉,明天科技已經成為長財證券第一大股東。
不過,在整個融資租賃行業里占頭把交椅的浙江金融租賃被明天系掏空。
2001年11月,浙江金融租賃著手以增資擴股為目的的資產重組和股份制改造,明天系斥資近7億元,溢價收購了該企業90%的股權,成為控股大股東。後經中國銀監會查證,浙江金融租賃的股東關聯交易涉及高達20億元的資金:浙江金融租賃先將明天系的資產購為己有,然後以此資產作為抵押向銀行貸款,再將資產重新回租給明天系,同時將從銀行獲得的資金一併返還。而在整個過程中最致命的是,明天系出售給浙江金融租賃的很多資產並不存在。
巧取華資實業
華資實業是明天系布控資本市場的第二步棋。
1997年12月,包頭創業受讓包頭草原糖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所屬的包頭糖廠和包頭市電子儀器廠。1998年7月,華資實業組建,包頭創業以包頭糖廠和包頭市電子儀器廠的淨資產出資,評估值7616.9萬元,折股5501萬股。包頭北普實業出資2300萬元,折股1661萬股。肖前後出資近1億元,擁有華資實業7162萬股。包頭創業和包頭北普實業分別成為華資實業第二和第三大股東,肖當選為華資實業副董事長兼總經理。
1998年12月10日,華資實業上市,每股發行價4.5元,共募集資金2.89億,發行後總股本為2.4億股,每股淨資產為2.23元。
目前,除了糖業與乳業資產外,華資實業最被投資者看好的就是金融資產——持有華夏銀行2.51%的股權,持有恆泰證券26.84%的股份。藉助金融資產,華資實業2007年的主營業務收入在同比下降29.05%的情況下,公司的營業利潤同比增加160.51%,達到8427.82萬元。
此外,內蒙古烏海西卓子山第三產業開發公司也占有恆泰證券8800萬股股權。而三產公司是明天系公司西水股份的第二大股東。
舉牌愛使股份
2000年7月,明天系的北京同達志遠和天天科技聯合舉牌愛使股份,與愛使股份當時的控股股東天津大港集團發生了激烈的股權之爭。
2000年9月,“愛使股份“召開臨時股東大會,“明天系”7人進入“愛使股份“董事會,曾在“華資實業”擔任過計財部部長的康喜出任財務總監。
愛使股份目前的資產主要有交通、能源和金融三大大塊。交通資產主要是控股70%的天津鑫宇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能源資產主要是山東泰山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山西大遠煤業有限公司及加油站,金融資產包括有北京國際信託投資有限公司、
申銀萬國證券、上海銀行、銅陵市壽康城市信用社等股權。
在同一時期內,明天系以股權轉讓或其他形式先後介入寶商集團、冰熊股份、“西水股份三家上市公司。西水股份目前的主要資產是水泥業,同時持有興業銀行1.52%的股權。
取道太平洋
2004年,明天系藉助對外經貿信託的央企控股招牌,通過控股太平洋證券的股東泰山祥盛、黑龍江世紀華嶸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公司,實際控制了太平洋證券60%以上的權益。在太平洋上市之前,明天系退出。
與此同時,明天系還擁有不少金融類資產,如包頭北普實業和包頭創業及北新天地,合計投資2.5億元,已經占到新時代證券47%以上的股份。
有訊息說,明天系的泰安控股是太平洋證券和遠東證券的第一大股東。恆泰證券前身為內蒙古證券,也被明天系公司控股。
夢斷海吉氯鹼
導致此次明天系大撤離的主要原因是海吉氯鹼被破產重整。海吉氯鹼成立於1999年11月23日,是明天科技、蘭太實業、西水股份、內蒙古烏達發電集團等6家股東共同出資144990萬元組建的股份制企業。
當時,明天科技、蘭太實業和西水股份分別持有海吉氯鹼41.9%、6.87%和4.33%股權。截至2007年末,海吉氯鹼共有總資產23.75億元,淨資產12億元。其日前因欠烏海市電業局3000萬的債務,被烏海市中級人民法院裁決為重整,相關資產被查封、接管,該企業或有可能破產。
套現撤離
2008年,明天系開始逐步套現。
2008年9月,明天科技發布公告,公司大股東包頭市北普實業有限公司通過上證所大宗交易系統,將其持有的明天科技無限售流通股33,652,600股全部轉讓給正元投資有限公司;而3.02元/股的轉讓價格甚至遠遠低於公司每股淨資產。
明天系控制的另一家上市公司西水股份同時公告稱,公司股東北京新天地互動多媒體技術有限公司90%的股權也被轉讓給了正元投資有限公司。
接受採訪
4月15日,在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肖建華講述了明天集團的創業史,並引用李嘉誠的話說,創業維艱,“辛苦難以名狀。”
“所有莊家都垮台了”
《21世紀》:在很多人看來,“明天系”就是股市的一隻大莊家。
肖建華:經歷股市那么多年,很多人都認為我們是莊家。我認為這實際上是不懂股票的。對於股票市場而言,坐莊的人一般是出不來的,真正坐莊的人可能會把自己裝進去,那樣,資金鍊肯定會斷。真正賺錢的人是跟莊的或者跟大勢的人。
你們可以查一下資料。明天集團成功是因為2000年左右投了大量的職工股和金融股,當年投資興業銀行的時候成本不到兩塊錢,後來上市的時候漲到六七十塊錢,華夏銀行的成本是一塊錢,之後漲到十七八塊錢(註:公開資料顯示,早在明天系正式入駐之前的1998年,明天科技就已經出資2000萬元持有包商銀行13.9%的股權,2003年,華資實業投資1500萬元持有包商銀行6.8%股權。愛使股份和西水股份也分別於2001年和2002年入股興業銀行)。
當年將這兩隻銀行股裝進華資實業和西水股份時,成本是很低的,實際上為這兩家上市公司裝進了差不多60-80億的利潤,這個資料是可以查的,但是我們真正從上市公司募集的錢,沒有超過20個億,這個資料也是可以查的。
《21世紀》:有人給你們算了一筆帳,包括明天科技、華資實業、西水股份、愛使股份和北方創業在內的5家上市公司,從1999-2012年,合計股權融資額為42.17億元。
肖建華:光我們裝進去的這幾隻金融股,裝進去的利潤就要遠遠大於從市場上募集到的金額,這個數字是可以查的。所以我看“掏空上市公司”這樣的說法,我覺得不可思議,上市公司的錢想要轉移投資是很費力的,它要求有一個淨資產回報率,資金成本是很高的。
我們將金融股以很低的成本裝進去,但是公眾股東和政府都分享了巨額的收益和利稅。
《21世紀》:也有人會質疑,明天系雖然把優秀資產裝進了上市公司,但真正的目的是藉此操縱股價,坐莊後再轉移資產。
肖建華:這只是一種理論模型。中國證券市場從創立到現在,你們可以看一下歷史,所有莊家都垮台了,因為一個背著包袱前進的“莊家”,一旦面臨大的經濟周期調整,基本上都會被壓垮的。
第二,你們可以算一個絕對值,像華資、西水,這幾家募集的資金,包括二級市場漲的,絕對不如我們裝進去的這兩塊帶來的利潤大。無論興業還是華夏,之後漲幅都很高,僅一億股就有60到70億的利潤。
《21世紀》:一直持有這兩家銀行?
肖建華:我們一直在持有,兩家銀行也一直不停送股,實際帶來的利潤是很大的。
《21世紀》:如果不按2007年這樣的股價最高點算,按照目前的估值,華資和西水持有的銀行股,其貢獻的利潤大,還是你拿走的錢多?
肖建華:即使就按目前的這個價格,按投資回報率算,還是貢獻大。現在興業銀行也幾十塊錢啊,通過送股,你們可以自己測算一個數字,投資回報對上市公司而言,是一個很驚人的數字。
《21世紀》:當時你為什麼願意把這么好的利潤項目放到上市公司,難道只是因為看好銀行股?
肖建華:對。我們想把這些上市公司打造成一些金融投資型的公司,按照沃倫·巴菲特的理論,希望能夠慢慢通過上市公司的優質資產,讓上市公司的股價提高,一步一步實現良性循環。但是我們發現國內股市還處於一個初創期,真正優質的東西有時候體現不出來。
《21世紀》:為什麼不用另外一種方式,比如像沃倫·巴菲特一樣,就掌握一個平台,把這個公司做成一個明星公司。明天集團為什麼要採取分散投資的方式?
肖建華:股權分置改革以前,中國的上市公司限制太多,光配股增資,就一系列的審批。往往股市好的時候想集資,但等證監會審批完,股市都已經下來了,你很難協調這些因素。此外,報批的過程有時很費力,從時間成本上投資回報不成正比。
我比較自豪地講,明天集團的投資回報率一直是比較接近的。
明天集團,主要還是北大清華學生組成的一個公司,還是靠智力和智商。你們可以看一下,所謂我們操縱的這些上市公司,其實市值都不大,加起來盈利也沒多少。對於明天集團而言,肯定不是戰略重心,這些股票當時的市值也都才十幾個億。
台灣的股市我也研究過一些,香港、美國的股市我也研究過,我認為真正正確的方法,還是沃倫·巴菲特式的。
我在國外呆了很多年。順便提一點,外界說我是因為太平洋證券王益案遠避海外,你們可以到政法部門查詢,我和王益不熟悉。
“我和王益並不熟悉”
在媒體的敘述中,2008年太平洋證券腐敗案發,是肖建華和明天系的一個轉折點。
作為太平洋證券股東之一,肖建華和他的明天系何以能夠完全脫身,一直是資本市場的待解之謎。
對於王益案後,肖建華遠遁海外的說法。肖建華給予斷然否認“有的說我因為‘王益案’而潛逃國外,這的確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真實情況是我本人和王益並不熟悉,太平洋證券上市我沒有和任何的一個證監會領導接觸過,媒體上所涉及的證監會領導我一個都不熟悉。”
“明天集團高層負責人自創業十幾年來,沒有一個人受過國家政法部門的調查、邊控、訊問、處罰,所以種種潛逃、如何如何,基本上都是一些不負責任的猜測。”
《21世紀》:媒體報導太平洋證券上市中有很多非同尋常的方式,大家認為你運作操作了這個事項,你如何看?
肖建華:其實太平洋證券真正的上市過程,我並不是很清楚的,只是那個殼是我們的,有人跟我們合作。
太平洋證券上市的過程也不像媒體上講的“交易所給證監會辦公廳發一個文”就搞定了,這都是想像,是不可能的。作為國家監管部門,一個政府部門的運營,也不可能這么一個流程,辦公廳要發文,得多少個主席簽字才行。
此外,明天集團從創立到現在,副總以上的負責人,沒有任何一個人受過國家政法部門的調查詢問,我本人十幾年來可以查,沒有說受到任何一國政府包括中國政府的通緝、邊控和調查,這個是可以查詢的。
巴菲特的中國門徒?
肖建華和“明天系”的資產版圖到底有多大?
《新財富》雜誌調查結果顯示,明天系掌控、左右9家上市公司,控股、參股30家金融機構。這30家金融機構,具體包括12家城商行、6家證券公司、4家信託公司、4家保險公司、2家基金公司、1家期貨公司、1家資產管理公司,這些機構資產總規模近萬億。
“明天系儼然是一個全能型的混業金融巨鱷。並且,我們至今也不能肯定,這就是明天系的全貌,沒有任何遺漏。”《新財富》雜誌如是點評。
《新財富》還分析,“明天系”資產版圖還有兩大特點:分散和隱蔽。比如,明天系所控制的上市公司,特別是金融機構,多數是由分散的中間持股公司持有,而且是中間多層持股,明天控股則隱藏在頂層;再者,即使是其中某一家上市公司或者金融機構,也是由多家中間持股公司分散持有,令外界如盲人摸象,只知其一不知其終。
“我覺得對明天集團的實力有很大的誇大,任何一個企業產生、成長、壯大都有其規律。我有十年時間不在國內,一個企業十幾年如何發展也不可能超出同時代的企業許多,一定是匯總方法和分析方法出了偏差。”
不過,肖建華並沒有給出明天集團掌控的確切資產版圖和規模。
比如投資商業銀行,全國許多企業都投資了銀行,計算方法不能因為投資銀行就把銀行總資產看成企業集團的總資產。否則的話,新希望集團劉永好先生,東方集團張宏偉先生,巨人集團史玉柱先生,泛海集團盧志強先生,復興集團郭廣昌先生,公司總資產早已過了幾萬億,因為他們都是民生銀行大股東。
許多投資是歷史形成的,都是財務性投資,和史玉柱先生投資民生銀行是一樣的,只是財務性股權收益,並不參與銀行的管理和運營。
而且銀行的管理層都是當地成長、當地任命和明天集團關係不大。以包商銀行李鎮西董事長為例,明天科技投資入股之前,李鎮西董事長就是銀行負責人。包商銀行是當地的利稅大戶,主要是李鎮西董事長這個團隊在當地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發展起來的。
另外這些人高估了我的能力,十年不在國內,還能控制一個完全當地化的銀行讓人匪夷所思。
肖建華說,“明天集團是一個PE投資的公司”,他的榜樣是沃倫·巴菲特。
“投資金融企業不控制為好”
《21世紀》:明天集團的資產到底有多大?
肖建華:我留意了一下報導,我覺得主要是在統計方法和綜合方法上出了誤差,其實明天集團是一個PE投資公司。明天集團並沒有想像的那么大,客觀講,我覺得和同時代的企業和現在的企業都差不多。
《21世紀》:你自己估算過沒有?
肖建華:真沒有估算過。為什麼現在很難估算,是因為估值的問題,我們對金融股權的投資很多都是十年前投的,或者十幾年前投的。
《21世紀》:你對金融行業的投資,有什麼樣的戰略構想?你想把它做成什麼樣子?
肖建華:其實,我自己的想法就是沃倫·巴菲特的模式,而且沃倫o巴菲特過得很簡單,在奧馬哈市,十幾個人的團隊,而且他很相信這些管理層,這是我最理想的方式。但是在國內的環境下,要實現這個過程還需要很長的距離。
《21世紀》:你覺得投資金融企業,在中國目前的現實情況下,如何保證利益,不需要控制嗎?
肖建華:我自己覺得投資金融企業不控制為好。史玉柱也是這個觀點。比如民生銀行,股東都是很高明的,只有支持以董文標董事長為首的團隊,民生銀行才會越做越好。
包括平安A股投資,平安沒有任何人會比馬明哲董事長好。客觀地說,投資的目的是賺錢,不能只求控制不求賺錢,如果你老想控制不想賺錢,就把過程當成結果。我認同沃倫·巴菲特的觀點,作為一個聰明的投資者,要的是收益,不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的辛苦,你如果大量的時間想去控制別人,實際上你就喪失了很大的自由。我說的很真誠。
比如外界提到包商銀行董事長李鎮西,實際上十幾年前我們入股包商行的時候,李鎮西就已是包商銀行的高管,銀行的幹部任命權也在當地政府。我可以肯定的講,一般很少企業能控制地方性銀行。我們並不存在對包商銀行的控制,而且我們在包商銀行的股份也是不斷稀釋的。
《21世紀》:你自己也不想當馬明哲、郭廣昌?
肖建華:我不想,一點都沒有想過。史玉柱也是。我自己的性格就是一個很喜歡自由讀書的人。
因為我不喜歡上班,我有十幾年沒有去過辦公室了,我基本上都是海邊散步、賓館裡走走、聽聽,這就是我的辦公方式。我不喜歡程式化的東西。
我自己從學生會主席到經商沒有選擇從政主要幾個原因,第一個我覺得客觀上講,優秀的人都在黨政體系內,從政的這批人素質遠遠比經商的要高很多。第二個我認為從政的人都是奉獻大於回報。第三個,在從政的領域裡,我們商界的人要進去競爭,只能是中等偏下的水平。像我們這種人,稍微有一點巨觀思想的人,如果到商界,就是矬子裡面選將軍,具有很大的優勢。
人貴有自知之明。我在北大的時候見過很多黨和國家高層領導人,沒有強大的奉獻精神和熱情這個工作是難以承受的。
《21世紀》:有人說你的投資比較隱蔽和分散,為什麼不把公司做的簡單一點?採用一般的透明的架構?
肖建華:當時投資很多PE公司,在註冊的過程中,並不是一開始就想得那么周密,我想任何思想的形成過程都是長時期的,不是一開始就規劃好的,都受制於當時的歷史條件。比如入股時要求在當地註冊,利稅要留在當地,入股比例不能超過多少……這都是歷史上形成的。
《21世紀》:現在想改變這樣的狀況嗎?
肖建華:逐步吧。我是想,未來要逐步實現第一透明化、陽光化,第二簡單化。這個判斷是對的。
《21世紀》:市場一直有這樣的疑問:明天系發展到今天,規模很大,做很多投資,錢從哪兒來?
肖建華:客觀上講,我們十幾年前對法人股和金融股的投資,盈利是非常巨大的,在香港資本市場、國內資本市場都盈利很大。第二,你只要投的項目好,融資一定是個非常容易的事情。現在證監會新政,證券公司可以做資產管理,保險公司投資也有一定的放開。
我認為稀缺的是優質項目而不是錢,我們更多的是合規化地採用了現代金融開放的籌集資金方式,而不是說外界傳聞的利用我們投資的金融機構的資金。
實際上,對大資金來講,這些小型 金融機構是解決不了的。
《21世紀》:你從哪兒弄到比較廉價的資金?
肖建華:早期的第一桶金是做電腦。其實我們去內蒙之前,盈利已經過了十幾億了。
現在募集資金的方法更加市場化,我們有好的項目,主要和大的保險公司談,現在大的保險公司很擔心資金的出路。如果現在有回報超過10%的項目,擬募集個幾百億根本就不難。無非就是透明操作,利潤分成,共同監管。很簡單的方法。
客觀講,投資能力是稀缺資源。
《21世紀》:明天系入股了如此多的金融機構,外界認為你在打造一個金融資本帝國。
肖建華:即使我們之前有控股性投資的,也逐步開始轉化成財務投資,比如恆泰證券,我們原來是大股東,後來引進金融街當大股東,金融街進行了嚴格的審計和管理,而且從證監會機構部請人來當董事長,現在我們基本上退出了管理。一些非常乾淨優質的公司我們都在把管理權讓出去。因為我們要做我們自己擅長的東西。
《21世紀》:有人認為,德隆系之後,你對金融板塊的布局,手法更加隱蔽化和分散化。
肖建華:我們更多地轉向了財務投資,以量取勝,不是以控股取勝,媒體有點把我們寫得無所不能,我們是摸著石頭過河。比如沃倫·巴菲特投資了很多公司,都是這種分散投資。
《21世紀》:外界對你的背景,傳聞很多。
肖建華:我相信未來十幾年,關於我的新聞還會很多。我確實是一個善於做併購的人。未來我們海內外併購會很多,大家還會關注我們。未來我們肯定會和國家的需求一起,在海外做幾個大的併購。
明天集團基於媒體關注現狀,將逐步走到公共視野中來,我想到那時,大家的猜測就會少很多,同時媒體對集團的興趣就沒有那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