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像(造型藝術的體裁)

肖像(造型藝術的體裁)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0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肖像是描繪具體的人物或人群的藝術體裁,通過描繪確定的形象傳達個體的肖似。肖像在雕塑、繪畫、版畫、攝影等藝術門類中都有表現。肖像可以從呈現模特的方式、構圖方式、模特的數量等角度分成不同的類型。肖像可以起到美化、紀念、展示、宣傳等作用,也可以針對特定人物進行誇大或醜化。肖像的歷史是人的概念不斷擴大、深化的歷史,反映出不同時代對人的階層、性別、職業、智力、心理、情緒等因素的關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肖像
  • 外文名:portrait或portraiture
概念簡介,歷史溯源,代表藝術家及作品,

概念簡介

肖像是一種造型藝術的體裁,此體裁以描繪具體的人物或人群,它有別於想像人物和人體形象的地方在於,需要通過確定的形象傳達個體的肖似。17世紀,肖像與其它藝術類型的理論分野隨著學院體裁等級的確立變得明確起來。
在藝術實踐中,肖像包括雕塑、繪畫、版畫、攝影等各種不同的藝術類型。按照呈現模特的方式,肖像可以劃分為:盛裝、室內、私密(情感)等類型。按照構圖方式又可劃分為:頭像胸像半身像、及膝像、全身像、騎馬像、正面像、正側面像、四分之三側面像等類型。此外,還可以根據模特的數量將肖像分為:單人、雙人、多人等類型。有時肖像成對(如夫婦肖像)或成組(如肖像畫廊)出現。藝術家以自己為模特製作的肖像被稱為“自畫(塑、拍)像”。肖像有時與歷史、風景、風俗等不同體裁發生融合,從而更好地實現美化、紀念、展示、宣傳等作用,也可以針對特定人物進行誇大或醜化。肖像的歷史是人的概念不斷擴大、深化的歷史,反映出不同時代對人的階層、性別、職業、智力、心理、情緒等因素的關注。

歷史溯源

肖像的歷史非常久遠,世界各國都有肖像畫傳統。在古代埃及藝術中就出現了雕塑和繪畫的肖像,法老像大多以程式化的方式表現,而普通人物的肖像則帶有更多的寫實特點。古希臘肖像從公元前5世紀古典時期表現出高度的理想化特點,並逐漸向希臘化時期個性化和寫實風格發展,古希臘肖像主要以運動員、哲學家和政治人物為模特。古羅馬肖像在共和國時期高度寫實的先人紀念胸像的基礎上發展起來;帝國早期的君王塑像受到古埃及和古希臘藝術的影響,將寫實風格的面部特徵與理想化的軀幹相結合;而帝國晚期的肖像則逐漸放棄細節上的寫實特徵以突出視覺整體性;值得一提的是,古羅馬的埃及法尤姆地區發展出一種用於木乃伊覆面裝飾的木板蠟畫肖像畫,人物刻畫生動逼真,充分反映了寫實繪畫在古代發展的水平。
拜占庭時期的古代肖像傳統在拉文納君士坦丁堡等地的教堂鑲嵌畫中的君主、王室、大臣、教會人士的肖像中得到體現;西歐中世紀的手稿插圖、雕塑中也有少量肖像。但這些肖像主要通過服飾、銘文和象徵性的細節來指示人物,而缺少對原型生理特點的刻畫。
文藝復興時期,西方藝術中的肖像傳統隨著古典文化和人文主義的興起重新得到發展。人文主義者和各個古今名人肖像深受義大利藝術家和公眾的喜愛。而在阿爾卑斯山以北地區,贊助人的肖像常常被畫在祭壇畫中。從15世紀開始,王公貴族、商人大量定製專門的肖像畫,用於締結婚姻、紀念逝者、彰顯影響。文藝復興盛期的畫家如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拉斐爾(Raphael Sanzio)、提香(Tiziano)、丟勒(Albrecht Durer)、小漢斯·荷爾拜因(Hans Holbein the Younger)都以肖像著稱,而多納泰羅(Donato di Niccolò di Betto Bardi)、韋羅基奧(Andrea Verrocchio)則恢復了古代大型騎馬像的傳統。整體而言,文藝復興肖像在注重人物的自然細節基礎上刻畫理想完美的形象,以人物美麗外表作為內在品德的顯現。
17世紀藝術家在文藝復興藝術的基礎上加深了對人物的瞬間表情和動作的刻畫。幾乎所有畫家和雕塑家都在肖像領域中有所涉獵。而在佛蘭德斯尼德蘭魯本斯(Pieter Paul Rubens)、倫勃朗(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哈爾斯(Franz Hals)等人在群體肖像、家庭肖像、女性肖像、兒童肖像和自畫像等方面不斷探索肖像的新領域。18世紀,隨著洛可可風格的流行,肖像的點綴和風景背景開始增多,色粉筆成為畫家喜愛的媒介,常常用來描繪人物豐富內心及其情緒狀態。啟蒙運動之後,肖像在19世紀成為承載人的觀念的重要視覺媒介,容納了更為廣泛的階層、性別、種族範圍。在從傳統的君主制國家向現代公民國家轉型的過程中,肖像畫推動了對英雄人物的崇拜,包括繪畫、攝影、雕塑在內的各種名人肖像畫廊取代舊時的宗教聖人與王朝家族,成為維繫社會文化認同,宣示道德的符號。在19世紀下半葉的印象派後印象派以及20世紀先鋒派創作中,肖像占有相當大的比例,馬奈(Edward Manet)、雷諾瓦(Auguste Renoir)、羅丹(Auguste Rodin)、塞尚(Paul Cezanne)、梵谷(Vincent Van Gogh)、畢卡索(Pablo Picasso)都以肖像著稱,他們多以親友或自己作為模特,關注個人的心理或形式特徵而較少觸及宏大敘事。隨著攝影技術的完善和普及,卡什(Yousuf Karsh)、梅普勒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等攝影師已成為出色的肖像藝術家。傳統媒介肖像在紀實和藝術創作領域中逐漸式微,但弗洛伊德(Lucian Freud)等當代畫家不斷挖掘肖像描繪人物個性特點的潛力。
中國藝術傳統重視人物繪畫中的神似,輕視形似,拘泥於客觀再現性的繪畫難以被視為佳作。除帶有檔案記錄性質的帝王像之外,以“寫照”“寫真”為標準的肖像大約出現在明中期以後,尤其是受到西方傳教士影響,曾鯨以墨骨法描繪人物面部的凸凹立體感,將寫實手法和人物傳統相結合。清代畫家禹之鼎丁皋徐璋任頤等人都以肖像著稱。

代表藝術家及作品

肖像作品
藝術家
作品信息
作品

《婦女肖像》,100-150年間,木板蠟畫塗金,42×24厘米,羅浮宮博物館
肖像(造型藝術的體裁)
《婦女肖像》
揚·凡艾克
《阿爾諾芬尼夫婦像》,1434年,木板油畫,83.8x57.2厘米,英國倫敦國家美術館
肖像(造型藝術的體裁)
《阿爾諾芬尼夫婦像》
拉斐爾
《卡斯蒂廖內像》,1514-1515年,布面油畫,82x67,羅浮宮
肖像(造型藝術的體裁)
《卡斯蒂廖內像》
哈爾斯
《微笑的騎士》,1624年,布面油畫,83x67.3
肖像(造型藝術的體裁)
《微笑的騎士》
羅丹
《巴爾扎克》,1897年,青銅,高2.7米,羅丹博物館
肖像(造型藝術的體裁)
《巴爾扎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