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漢語文字)

肌(漢語文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肌,漢語一級字,讀作肌(jī),本義指肌肉,引申指皮膚,部首為月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肌
  • 拼音:jī
  • 注音:ㄐ一
  • 部首:月部
  • 總筆畫:4+6
  • 五筆:EMN(86),EWN(98)
  • 倉頡:BHN
  • 鄭碼:QQD
  • 字級:一級(0495) 
  • 造字法:形聲:從月、幾聲
  • 平水韻:上平四支 
現代釋義,古籍釋義,音韻方言,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肌jī
⒈ 人或動物體內附著在骨頭上或構成內臟的柔軟物質,由許多纖維組成(通稱“肌肉”):肌膚。肌理。心肌。隨意肌。
基本詞義
◎ 肌 jī
〈名〉
(1) (形聲。從肉,幾聲。本義:肌肉)
(2) 同本義(先秦時期,“肌”表示人的肉;“肉”表示禽獸的肉) [muscle]
肌,肉也。——《說文》
度制,肌膚血氣之情也。——《春秋繁露》
病在肌膚。——《韓非子·喻老》
乃割皮解肌,訣脈結筋。——《史記·扁鵲列傳》
(3) 又如:肌肥骨重(形容身軀壯實魁悟);肌肌(肌肉強直的樣子);肌肪(肌膚);肌革(肌膚,皮肉);肌骨(肌肉與骨骼)
(4) 引申指皮膚 [skin]
肌理細膩骨肉勻。——杜甫《麗人行》
一肌一容。——唐· 杜牧《阿房宮賦》
肌膚之所浸漬。——唐· 李朝威《柳毅傳》
(5) 又如:肌衄(皮膚出血)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肌【未集下】【肉部】康熙筆畫:8畫部外筆畫:2畫
《唐韻》居夷切《集韻》居狋切《韻會》居宜切,𠀤音飢。《說文》肉也。《玉篇》肌膚也。《正韻》膚肉。《正字通》人身四支附骨者皆曰肌。《釋名》肌,懻也。膚幕堅懻也。
密肌,蟲名。《爾雅·釋蟲》密肌,繼。英《注》未詳。
《韻會》或作𩨒。《列子·黃帝篇》𩨒骨不䃣。
《集韻》居氣切,音旣。體也。
說文解字
肌【卷四】【肉部】
肉也。從肉幾聲。居夷切
說文解字注
(肌)肉也。從肉。幾聲。居夷切。十五部。

音韻方言

國際音標 tɕi˥ 唐代讀音 gyi日語讀音 HADA韓語羅馬 KI現代韓語 기
客家話 [台灣四縣腔] gi1 [客英字典] gi1 [海陸腔] gi1 [梅縣腔] gi1 [客語拼音字彙] gi1 [寶安腔] gi1 [東莞腔] gi1粵語 gei1潮州話 gi1
近代音 見母 齊微韻 平聲陰 機小空;中古音 見母 脂韻 平聲 飢小韻 居夷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黃侃系統:見母 灰部 ;王力系統:見母 脂部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