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苷酸

肌苷酸

肌苷酸(inosincacid,inosinemonphosphate,IMP)又名次黃嘌呤核苷酸或次黃苷酸,英文簡稱IMP,是一種在核糖核酸(RNA)中發現的核苷酸。在酶的作用下,由肌苷酸可以分解得到次黃嘌呤。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肌苷酸具有風味特性。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大量研究也表明,雞肉質鮮味特性的主要物質基礎是由肌苷酸所決定。如何解決人類在汲取豐富營養物質的同時, 又能實現增強口感和食慾的問題, 一直是畜牧業生產肩負的歷史重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肌苷酸
  • 外文名:IMP
  • 別稱:黃嘌呤核苷酸或次黃苷酸
  • 類型:核苷酸
物化性質,生產水平,成本分析,套用分析,

物化性質

IMP(C10H11N4O8PNa2·7.5H20)為白色細結晶,不吸濕,易溶於水。結晶狀態的IMP穩定性較好,在水溶液和鹼溶液中也穩定,但在酸性(pH小於4)溶液中穩定性較差,加熱易發生降解。味鮮,無臭,在乙醇或者其他有機溶劑中溶解度極小。肌苷酸主要由肌肉中的ATP降解而產生。肌苷酸型鮮味劑屬於芳香雜環化合物。據報導,其化學結構中嘌呤環上6—位上的羥基和核糖部分5—位上的磷酸酯化是產生鮮味的必需基團;核糖骨架和磷酸是肌苷酸型鮮味劑必不可少的定味基,嘌呤環上2位和6位上的取代基是其助味基。肌苷酸作為鮮味物質,主要是由於5—肌苷酸與谷氨酸鈉之間有強正相關,5—肌苷酸和谷氨酸鈉以1∶5至1∶20的比例混合,可以使谷氨酸鈉的鮮味增加6倍。核苷酸對甜味又增效作用,對腥味焦味苦味、酸味有消殺作用。對酸、苦味有消殺作用,其機理可能是螯合作用的原因,即由於核苷酸把金屬離子從鮮味感覺部位除去,而使谷氨酸鈉在味覺神經上有效地作用。

生產水平

目前為止,日本的肌苷酸生產達到最高的水平,最高達可達到20-27g/L,而在我國的生產水平達到16g/L。

成本分析

肌苷酸過去一直靠進口,其價格高達每千克200元。從70年代開始,我國成功地利用細菌(如谷氨酸棒狀桿菌265和產氨短桿菌926)發酵法生產肌苷酸和烏苷酸,成本僅為每千克2-3元。而現在肌苷酸二鈉價格在每千克260元。

套用分析

一,調味
是食品增鮮劑,其二鈉鹽與谷氨酸鈉(味素)混合使用,其呈味作用比單用味素高數倍,有“強力味素”之稱。
二、醫療
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症、血小板減少症、各種心臟疾患、急性及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此外尚可治療中心視網膜炎、視神經萎縮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