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原纖維

肌原纖維

肌原纖維在電子顯微鏡下觀察骨骼肌的微細結構,可以發現,每個肌細胞都含有大量的纖維狀結構,將其稱為肌原纖維(myofibrils,Kolliker's column)。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肌原纖維
  • 外文名:myofibril
  • 外文別名:Kolliker's column
  • 領域:生物學
  • 學科:組織學
  • 相關技術:電子顯微鏡
  • 相關學科:物理學,電子學
肌原纖維的結構,光學顯微鏡下結構,電子顯微鏡下結構,橫紋肌與平滑肌,

肌原纖維的結構

肌原纖維(myofibrils)是橫紋肌中長的、直徑約1微米的圓柱形的結構,是骨骼肌細胞的收縮單位。,肌原纖維由粗肌絲和細肌絲組裝而成,粗肌絲的成分是肌球蛋白,細肌絲的主要成分是肌動蛋白,輔以原肌球蛋白和肌鈣蛋白。
肌原纖維

光學顯微鏡下結構

在光學顯微鏡下肌原纖維的直徑為1~2μm,與肌肉長軸相平行,有明暗相間的帶,明帶稱為I帶(I band),寬0.8μm; 暗帶稱為A帶(A band),寬1.5μm。所謂I帶和A帶是指:在偏光鏡觀察時,I帶表示單折光帶(isotropic band),而A帶表示雙摺光帶(anisotropic band)。在I帶中有一條著色較深的線,叫Z線

電子顯微鏡下結構

在電子顯微鏡下,每一條肌原纖維的全長都呈現規則的明帶和暗帶。明帶和暗帶包含有更細的、平行的絲狀結構,稱為肌絲。明帶是向同性(isotrope),故稱為Ⅰ帶,肌絲較細直徑約50,稱為細肌絲,固定在Z膜上,一部分位於明帶,一部分位於暗帶,插在粗肌絲之間;暗帶又稱作A帶。暗帶中含有的肌絲較粗直徑約100 ,稱為粗肌絲,長度和暗帶相同,固定在M膜上。暗帶的中央有一較明的窄帶,稱H帶(H band,H是德文hell"明"的第一個字母),H帶中央有薄膜,稱M膜(Mmembrane,或稱 M線(M line);M是德文miffle"中"的第一個字母)又稱中隔。明帶中央也有薄膜,稱作Z膜(Z-membrane),或稱Z線(Z line);Z是德文Zwischen"間"的第一個字母,又稱端隔。肌原纖維上位於相鄰的兩條Z線之間的區域,稱為肌節,它是肌肉收縮和舒張的最基本的單位。

橫紋肌與平滑肌

,脊椎動物骨骼肌的橫紋中,可見到整齊排列的肌原纖維。骨骼肌的肌原纖維的單位是肌節,藉Z膜隔開,其中央有A帶,兩側有I帶。I帶由I肌絲(主要是肌動蛋白),A帶由A肌絲(主要是肌球蛋白)和I肌絲的前一部分組成。電鏡下肌原纖維由許多肌微絲組成。這些肌微絲在肌原纖維中有規律的平行排列,粗微絲位於暗帶,細微絲位於明帶。以上帶狀結構在骨骼肌中非常明顯,因而骨骼肌也稱橫紋肌。
肌纖維外面有少量的結締組織稱肌內膜。很多肌纖維又被肌束膜包圍形成肌束。
另外,平滑肌中的肌絲是散在的,不存在像骨骼肌那樣的肌原纖維。
有的動物具有特殊構造的肌原纖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