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癭

肉癭,中醫病名。肉癭是以頸前結喉正中附近出現半球形柔軟腫塊,能隨吞咽而上下移動為主要表現的甲狀腺良性腫瘤。好發於青年及中年人,女性多見。相當於西醫的甲狀腺腺瘤。

基本介紹

  • 中醫學名:肉癭
  • 發病部位:頸部
  • 相關西醫疾病:甲狀腺腺瘤
  • 主要病因:憂思郁怒、氣滯、痰濁、瘀血
  • 疾病分類:外科—癭病
  • 多發群體:30-40歲女性
  • 傳染性:無
名詞解釋,與西醫病名的關係,病因,病機,臨床診斷,診斷要點,鑑別診斷,辯證論治,治療原則,證治分類,其他療法,預防調護,歷史文獻,

名詞解釋

肉癭是以頸前結喉正中附近出現半球形柔軟腫塊,能隨吞咽而上下移動為主要表現的甲狀腺良性腫瘤。好發於青年及中年人,女性多見。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肉癭相當於西醫的甲狀腺腺瘤。

病因

本病由於肝思郁怒,氣滯、痰濁、瘀血凝結而成。西醫學對本病的病因認識尚不清楚,有的學者認為,甲狀腺腺瘤是由甲狀腺內殘存的胚胎細胞發展而形成。

病機

由於情志抑鬱,肝失調達,遂使肝鬱氣滯,肝旺侮脾,脾失健運,飲食人胃,不能化生精微,形成痰濁內蘊,濕痰留注於任、督,匯集於結喉,聚而成形,遂成本病。

臨床診斷

診斷要點

1.臨床表現:本病多見於30—40歲女性。在結喉正中一側或雙側有單個腫塊,呈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光滑,質韌有彈性,可隨吞咽而上下移動,生長緩慢,一般無任何不適,多在無意中發現。若腫塊增大,可感到憋氣或有壓迫感。部分患者可發生腫物突然增大,並出現局部疼痛,是因乳頭狀囊性腺瘤囊內出血所致。巨大的肉癭可壓迫氣管,使之移位,但少有發生呼吸困難和聲音嘶啞者,有的可伴有性情急躁、胸悶易汗、心悸、手顫等症。極少數病例可發生癌變。
2.輔助檢查:甲狀腺同位素碘掃描顯示多為溫結節,囊腫多為涼結節,伴甲亢者多為熱結節。B型超聲為實質性腫塊或混合性腫塊。

鑑別診斷

甲狀舌骨囊腫 腫塊位於頸部正中,位置較低,常在胸鎖骨關節上方;一般不隨吞咽動作上下移動,但隨伸舌動作上下移動。

辯證論治

治療原則

一般多採用內治法,以理氣解郁、化痰軟體為主。必要時可手術治療。

證治分類

內治法
肝鬱痰凝證
證候:結喉正中附近單個癭腫,圓形或卵圓形,隨吞咽上下移動;伴胸悶不舒,咽部發憋;舌淡,苔薄微膩,脈弦細。
治法:理氣解郁,化痰軟堅。
方藥:逍遙散合海藻玉壺湯加減。
常用藥:海藻、昆布、貝母、半夏、青皮、陳皮、當歸、川芎、連翹、甘草。
外治法
用陽和解凝膏摻黑退消外敷。

其他療法

手術治療 對年齡較大病程較長的病人,一般行患側甲狀腺大部切除來(包括腺瘤在內);如腺瘤小,可行單純腺瘤切除。但必須行冰凍切片病理檢查,以判定有無惡變。

預防調護

1.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憂思郁怒。
2.高原山區居民應使用含碘食鹽或進食含碘食物。

歷史文獻

1.肉癭病名。癭瘤之一種。出《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卷十五。
2.《仁齋直指方》提出了“肉癭”這個病名:“其肉色不變者,謂之肉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