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垂冠冢雉(學名:Aepypodius arfakianus):體長46厘米,體重1200-1600克。體大如雞;嘴呈圓錐狀;頭部大多無羽,皮膚裸露,現青灰色;雌雄羽色相近,以黑褐色為主;趾強大。
營巢習性特殊,自己不孵卵,而把卵產在有腐植質的堆積中、沙土上和火山灰上,借自然熱力進行孵化。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
基本介紹
物種特性,分布範圍,保護級別,同屬物種,
物種特性
肉垂冠冢雉體長46厘米,體重1200-1600克。體大如雞;嘴呈圓錐狀;頭部大多無羽,皮膚裸露,現青灰色;雌雄羽色相近,以黑褐色為主;趾強大。營巢習性特殊,自己不孵卵,而把卵產在有腐植質的堆積中、沙土上和火山灰上,借自然熱力進行孵化,故名。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同屬物種
冢雉科Megapodiidae有7屬20種。主要分布於澳大利亞、紐幾內亞、印度尼西亞。體大如雞;嘴呈圓錐狀;頭部大多無羽,皮膚裸露,現黃或紅色;雌雄羽色相近,均以黑褐色為主;趾強大。營巢習性特殊,自己不孵卵,而把卵產在有腐植質的堆積中、沙土上和火山灰上,借自然熱力進行孵化,故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