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光餅

肉光餅

肉光餅(梅仙肉光餅),光餅(柴頭餅),屬爐烤烙麵食,福建的四大光餅之一,是三明市尤溪縣梅仙鎮的傳統風味小吃,具有悠久的歷史。

新出爐,光餅面脆 外觀油香,其風味獨特,脆香飄遠,讓人飢讒償鮮。深受當地老百姓的喜愛。

光餅有(光餅,肉光餅,紅光餅,芝麻光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肉光餅
  • 別稱:光餅 梅仙肉光餅
  • 主要原料:面,肉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適宜人群:1,100
來歷故事,做法,

來歷故事

南宋末年,因長年兵荒馬亂造成了很多地方民風惡化。呂洞賓知道後,想要制止這一現象。於是,他化作一個做餅師傅,來到梅仙的鬧市區做起了烤餅生意。對前來買餅的人,呂洞賓都要問:“你這餅買回去是給誰得吃呀?”聽到的回答,沒有一個人說是“給父母老人吃的”。
有一天傍晚,一個年輕漢子急沖沖走進店來,開口問:“師傅,還有餅賣嗎?”“已經賣完了”呂洞賓答道。“一個都沒有啦?”“沒有了。”頓時,那年輕人的臉上布滿了愁雲。呂洞賓見狀忙問:“你為什麼一定要買這餅吃呀?”那人答道:“我的老母親已經六十多歲,因為癱瘓在床快一年了,聽說鎮裡有家剛開的餅店做的餅非常好吃,叫我買幾個讓她嘗嘗。這不,我趕了三四十里的山路才趕到這裡,不料還得空手而歸,嗨!”“終於找到有孝心的人了”呂洞賓心中暗想,接著對年輕人說:“這樣吧,我特意為你烤一爐。”說著,就動起手來。不到半個時辰,一塊塊油光發亮、香味撲鼻的餅出爐了。呂洞賓問那年輕人:“你叫什麼名字呀?願意跟我學做餅嗎?”“喔,我姓蕭,名叫阿光,”年輕人連忙應道,隨即就跪在地上向呂洞賓磕了三個響頭,拜了師。
後來,呂洞賓就把這家店取名為“阿光餅店”交給了蕭阿光,自己則駕著一團祥雲向天上飄然而去。從此,阿光餅店的名聲越來越響,人們乾脆把那餅叫做“光餅”,把有肉的光餅叫做“肉光餅”。
梅仙肉光餅久遠的歷史延續至今,在當地一直保留著農曆四月初八吃光餅的習俗。光餅也成了在舊年代當地老百姓改善一伙食的主要食品。據當地老人說,當年紅軍經過梅仙時,不少老百姓自發把光餅送給部隊作為乾糧,令紅軍感謝不已。

做法

肉光餅將麵粉和成麵團,加鹼水,揉勻。在面案上做成麵團兒,拿一擀麵杖按了按,將調好的精肉拌鹽包在麵團中,弄成包子狀,再壓成了餅的形狀,又拿擀麵杖尖頭一端朝餅面戳了戳,光餅上留下了幾個小眼。“這是為了讓裡頭有空氣,裡頭的肉到時不因受熱而爆出。”而包子除此外還可以有其他的添加用面桿擀成成圓形薄片,包成調好的豬肉芯,用面桿壓成餅狀,蘸上油,爐用炭火烤熱,將肉光餅一塊塊貼在瓮壁上,光餅顯得乖巧,緊緊吸附著瓮壁,壁上綴滿一片雪白。此時,加火烘烤了。火從漏空的瓮底徐徐上躥,火光照亮瓮腔,火苗肆無忌憚地舔著雪白的肉光餅,經過炭火烤,肉光餅害羞了,滿臉易色,“啵啵”吶喊,合不攏嘴,留下坑坑窪窪。火苗躥出瓮口,熱浪裹挾著香味,一波又一波,撲面而來。如此反覆,烤至微黃色,光餅就可食用了。拿下光餅,光餅小巧玲瓏,表面凹凸有致,色澤金黃,五指合攏正好箍緊一個。
趁著餘溫未盡來一個,一聲脆響,細細咀嚼,或硬或軟,外硬而酥,內軟而嫩,有烤肉的香,有烤面的香,有蔥花的香,還有恰到好處的鹹。這味,充滿口腔,談吐之間,竟是肉光餅獨特的香味。吃肉光餅最能鍛鍊一個人的耐性了,來不得狼吞虎咽,“光餅香,但火氣大,好吃,但不能多吃。”
光餅也是幼兒磨牙很好的食物,6-8個幼兒剛長牙的幼兒,父母將燒好的光餅再次的煮熟一下,這時光餅嫩軟,不容易軟散,不上火,這時給孩子磨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