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基礎
“十二五”時期,我市地方志事業取得顯著成績,實現和完成《肇慶市地方志事業2011—2015年發展規劃》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以編纂地方志書、地方綜合年鑑為主業,以地方志信息化建設和地情資源開發利用為創新手段,以服務謀發展,各項工作紮實推進,取得了新的成績,多項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充分發揮了為黨立言、為國存史、為民修志的重要作用。
地方志工作體制逐步完善。進一步健全了“黨委領導、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機構組織實施、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工作體制,初步形成了“認識、領導、機構、編制、經費、設施、規劃、工作”八到位的工作機制,地方志工作逐步向鄉鎮基層延伸。堅持將地方志工作列入縣(市、區)領導班子及市直單位領導班子考核評價指標體系。機構與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成立了年鑑編纂委員會;市、縣兩級地方志工作機構全部納入參照國家公務員制度管理;市、縣兩級編制完成權責清單,市政府確定市地方志辦公室權責事項18項。4個縣(市、區)地方志工作機構改名為“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逐步建立起地方志評審驗收專家團隊。
第二輪修志工作全面完成。省和市規劃編修的《肇慶市端州區志》《肇慶市鼎湖區志》《廣寧縣誌(1979—2000)》《德慶縣誌(1979—2000)》《懷集縣誌(1979—2000)》《肇慶市大旺簡志》全部完成出版發行,完成速度居全省前列。推動、指導各單位編修部門(專業)志,編纂出版部門志(專業志)、鎮村志共22部。
綜合年鑑工作取得新突破。構建起市、縣兩級綜合年鑑全面編纂出版格局,實現“一年一鑒,公開出版”。綜合年鑑質量持續提高。制定《肇慶年鑑編纂管理辦法(試行)》,在省內較早建立起年鑑“出版前評議、出版後審讀”的制度。
信息化建設走在全省前列。2011年,全省地方志信息化工作會議在肇慶召開,在全省推廣“肇慶經驗”。2011年實現省、市、縣三級地情信息網聯通。我市地情網訪問量、信息量居全省前列。2015年,開通運營官方微信“肇慶地方志”,為社會各界推送市情信息。
資料年報工作全面推進。印發《肇慶市地方志資料年報制度實施方案》,全面建立起資料報送制度,系統蒐集全市經濟、文化、社會各方面的資料,至2015年,全市地方志工作機構收儲資料3900多份,近6000萬字,3.4萬張照片,為下一輪修志儲備了基礎資料。
資源開發利用成效顯著。2013—2015年,圍繞中心工作,為地方經濟、文化建設等提供有關史料。地方志進機關、企業、農村、社區、學校、軍營,形成《肇慶印記》《懷集地情》《鼎湖鄉村》等一批項目和地情書。推進資源開發利用,省批准立項13項,是通過省立項最多的地級市,充分發揮資政輔治、育人教化職能。舉行30周年成果展和座談會,宣傳方誌文化。
方誌館(室)建設有新進展。2011年,肇慶方誌室掛牌啟用,藏書6000種1萬餘冊。全市各縣(市、區)建立方誌室(資料室),免費為社會各界提供市情諮詢服務。積極推進市方誌館立項建設,與省內外地方志工作機構建立圖書資料交換機制。
地方志理論研究取得較好成果。形成兩年開展一次全市地方志理論研討活動的制度。2014年市地方志辦被評為廣東省地方志理論研討活動組織先進單位,參評論文在全省評比中獲得優異成績。編印2輯地方志理論研究(論文)集,全市300多篇地方志方面的文章在市級以上刊物上發表,1人獲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市地方志學會連續兩次被市社科聯授予社會科學工作先進單位。
“十二五”規劃實施以來,全市地方志工作雖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也存在制約事業發展的困難和問題。主要有:依法治志局面尚未形成,個別地區和單位綜合年鑑、年報資料編纂編報質量不高,方誌文化獨特作用有待彰顯;隊伍建設有待加強,地方志專業人才、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短缺,業務素質參差不齊,與其有效履行職能、順利開展工作的要求存在差距;個別地區和單位對地方志工作不夠重視,工作推進不平衡,有的縣級地方志工作機構人員編制被占用,工作經費不足,與地方志事業發展要求有差距;事業發展基礎設施有待健全,保障措施不到位,方誌館(室)建設有待加速。
思想原則
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第五次全國地方志工作會議要求,堅持以服務中心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人民民眾需求為出發點與落腳點,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強隊伍、抓主業、補短板、促開發,擴大地方志產品有效供給,滿足存史、資政、育人有效需求,建設方誌強市,推動地方志事業繁榮發展,為我市加快建設珠三角連線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作出新的貢獻。
基本原則
1.堅持正確方向。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為黨立言、為國存史、為民修志,通過編修和開發利用地方志成果,提升服務大局能力,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豐富、優秀的精神文化產品。
2.堅持依法治志。各級政府及其地方志工作機構依法履行組織、指導、督促和檢查地方志工作職責,依法依規開展地方志工作,各單位依法依時完成地方志編纂、資料報送等工作。
3.堅持全面發展。以修志編鑒為主業,統籌兼顧開發利用、信息化建設、方誌館建設、理論研究、舊志整理、地方史編纂等工作,實現地方志事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4.堅持改革創新。弘揚中華民族修志傳統,總結修志工作經驗,深化改革,與時俱進,推動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方法創新。
5.堅持質量第一。堅持存真求實,確保地方志質量。正確處理質量與進度的關係,將精品意識貫穿於地方志編纂出版工作全過程,嚴把政治關、史實關、體例關、文字關、出版關,編纂出版經得起歷史檢驗、具有鮮明時代特徵和地域特色的地方志成果。
6.堅持修用並舉。發揮地方志資源優勢,全面提升開發利用水平;拓寬用志領域,加快地方志成果轉化,形成修用結合互動機制,提升服務黨政機關、社會各界和人民民眾的能力。
目標任務
總體目標
貫徹落實國家《全國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5—2020年)》《廣東省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到2020年,志、鑒、史編修全面協調發展,存史功能更加強大;更好服務黨委、政府工作大局,資政輔治的新型智庫作用顯著增強;做好第三輪修志準備,縣級以上綜合年鑑實現一年一鑒、公開出版、當年出版,全面完成全市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精準開發利用地方志資源,地方志信息化、方誌館(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邁上新台階,服務功能更加貼近民眾需求,服務水平更能滿足民眾需要,育人教化作用日益突顯。建立與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地方志編修體系、質量保障體系、開發利用體系、理論研究體系、工作保障體系“五位一體”地方志事業發展綜合體系,使地方志成為宣傳肇慶市情的重要視窗、弘揚我市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陣地、聯繫港澳台同胞和海外華人華僑鄉情的重要港灣,大力提升地方志文化軟實力,確保全市地方志事業再上新台階。
主要任務
1.做好第三輪修志工作準備。全面總結第一、二輪修志工作的經驗和做法,開展對第三輪修志的組織管理、運作模式、續修方式等研究,為啟動第三輪修志做好資料收(征)集、隊伍培訓及理論準備。做好第三輪修志試點工作。強化地方志資料建設。建立起市情專家庫。加大依法收(征)集地方志資料力度,建立健全地方志資料收(征)集、保存、管理制度,推行地方志資料年報制度並形成常態機制;運用社會調查、徵集、購買等多種方式,拓寬資料收(征)集範圍和渠道,建立全方位適應地方志編纂、地方志事業發展和地方志文化建設需要的地方志資料保障機制。
2.開展鎮村志、專題志、部門志、行業志等多元化志書編纂。加強對鎮村志(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和專業志、部門志編纂工作的管理、指導與服務,推進中心鎮(歷史文化名鎮)開展志書編修,各縣(市、區)要做好組織、規劃、指導和審查驗收工作,通過開展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推進我市名鎮名村志編纂,並積極參與全國、全省名鎮志、名村志文化工程。推動市和縣(市、區)直屬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及中直(省直)駐肇機構有步驟地啟動部門志、行業志編纂,力爭編纂出版可作為第三輪市、縣(市、區)志重要構成的部門志、行業志,大力推進專題志的組織編纂。
3.著力提升市、縣兩級綜合年鑑編纂質量與規範化水平,堅持目標在強、關鍵在法、活力在新、價值在用的年鑑發展思路,實現“一年一鑒、公開出版、當年出版”,健全綜合年鑑出版前評議、出版後審讀制度。大幅度提高《肇慶年鑑》編纂水平和出版質量。開展“網際網路+年鑑”行動,大力提升年鑑數位化、網路化水平。積極推動有條件的中心鎮與歷史文化名鎮開展綜合年鑑編纂,加強指導專業年鑑編纂。增強社會服務功能,擴大閱讀使用人群,大力提升年鑑的作用和影響力。
4.全面完成全市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至2018年完成對全市1.4萬多個自然村的普查,摸清基礎市情,全面收集整理自然村歷史人文資料,編輯《廣東省自然村落歷史人文調查(肇慶卷)》。建設村情基礎資料庫,完整保存和充分展示全市自然村落豐富的歷史人文資料。2016年底前,開展南粵古驛道(肇慶)等專題調查,完成調查報告。2020年底前,完成自然村落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現狀與對策等方面的專題調研報告。
5.加快方誌館(室)建設,推動有條件的村(居)建立村史館(室)和鄉村方誌驛站。2020年,建成肇慶方誌館;2018年,各縣(市、區)全面建立起具有對外諮詢服務功能的方誌室,有條件的縣(市、區)從實際出發建設方誌館,進一步豐富館藏和完善方誌館(室)設施。鼓勵有條件的村(居)建設村史館(室),依託農村書屋,建設鄉村方誌驛站,以歷史沿革、村落文化、民俗風情、鄉賢名人、鄉村發展、特色成就等為重點,通過文字、圖片、實物、文物、音像等形式,結合生態旅遊主題,展示鄉村歷史記憶,推動愛國愛家鄉教育。
6.深入開展舊志整理和開發工作,蒐集整理舊志,組織彙編出版《肇慶曆代方誌集成》。開展舊志分類整理以及舊志點校、提要、考錄、輯佚等工作。組織市、縣史學家、地情學者編纂肇慶市地方史叢書。重視地方史資料採集與編纂工作,運用通史、專題史、口述史、史話等多種形式,深入挖掘肇慶歷史人文資源和重大歷史題材資料。
7.深入開展地方志資源開發利用。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重大戰略和社會熱點,深入發掘地情資源,開展地情研究和地情教育,舉辦方誌講壇與市情展覽,編寫推送《肇慶印記》、市情幹部讀本與鄉土讀本等文獻圖書,整理編纂口述史影像音像資料。推動地方志文化進機關、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軍營。繼續以《廣東省地方志資源開發利用項目管理辦法》為抓手,積極推進地方志資源開發利用工作。
8.完善地方志信息化建設。實施信息方誌與數字方誌工程,全面推進“網際網路+地方志”,大力推進地方志資源數位化,做大做強市情資料庫,推動舊志數位化,全面完成全市志書、年鑑資料及市縣地情資料的數位化和入庫。至2020年,全市地情網站一級欄目達130個,數據量達到1.2億字,一大批音視頻、圖片供讀者查閱,縣級網站全部實現最佳化改版。高速、移動、安全推動市、縣兩級地情網站、手機地情網和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台建設,不斷最佳化欄目、突出特色,發展和豐富網路方誌文化內容。探索和推動有條件的鎮(街道)開展地情網站建設。整合全市地方志資源,開展市情資源數據平台建設,建立地方志資料數據網路報送系統和年報資料資料庫,全面提升地方志資源信息化的社會服務能力。
9.加強地方志理論研究。重視地方志理論人才培養,重點加強方誌、年鑑、地方史理論研究,加強基礎市情研究,堅持每兩年一屆的全市理論研討活動,充分發揮市地方志學會的作用,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機構、檔案機構與圖書館等單位和組織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形成一批優秀的地方志學術成果。
10.強化地方志質量建設。按照《地方志書質量規定》《廣東省地方志書驗收辦法(試行)》《地方綜合年鑑編纂出版規定》《廣東省地方綜合年鑑編纂規範(試行)》有關要求,嚴格質量管理、質量監督,完善地方志質量評議、審查驗收制度,嚴把質量關。
保障措施
法治保障
全面推進依法治志。加大對《地方志工作條例》《廣東省地方志工作規定》《廣東省人民政府權責清單》《肇慶市人民政府部門權責清單》的貫徹執行力度。加強地方志普法教育,將依法修志、依法治志納入全市依法行政、幹部普法教育範疇。加大對地方志工作的督促檢查力度,定期開展執法檢查,依法糾正、查處執行不力和違法行為。推動制訂《肇慶市地方志工作辦法》,完善地方志工作法規建設。健全地方志工作機構主導、社會各界有序參與修志修史編鑒的機制。加強督促檢查,健全和完善目標考核責任制、督查通報制,強化責任落實,建立健全以“一納入、八到位”為主要內容的全市地方志工作年度考核辦法和評價機制,每年進行一次檢查考核和通報;健全和完善地方志資料年報、地情資料收(征)集及管理、修志修史編鑒等業務制度和主編(總纂)責任制,確保在篇目設計、資料收(征)集、總纂統稿、志史(鑒)稿評議、審查驗收、出版發行、報送備案等環節上有章可循、有序推進。
組織保障
地方志工作要堅持和健全黨委領導、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機構組織實施、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工作體制,堅持將地方志工作納入各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地方各級政府工作任務之中,切實做到認識到位、領導到位、機構到位、編制到位、經費到位、設施到位、規劃到位、工作到位的“一納入、八到位”工作機制。各級政府每年要研究一次地方志工作,各級黨委和政府主要領導同志要主動關心過問地方志工作,分管領導同志要及時了解和解決地方志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修史修志,關心和支持地方志事業發展, 按照德才兼備原則和專業要求,配齊配強地方志工作機構的領導班子,進一步強化各級地方志工作機構設定和人員編制,要與有效履行職能、順利開展工作的要求相適應。
隊伍保障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隊伍素質,最佳化運行機制。培養專兼職結合、結構合理的地方志編修、研究、傳播人才隊伍。健全地方志業務培訓制度,開展地方志人才培訓工程。2020年前,分期分批對全市地方志業務骨幹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和全員業務培訓,加大對地方志幹部的任用、培養、交流力度,支持地方志工作人員接受專業繼續教育。建立健全市地方志智庫、市情專家庫、鄉土方誌人才庫,廣泛吸納高水平專家學者參與地方志工作,探索地方志人才培養、引進等政策和措施。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開展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評選表彰活動,建立幹事創業的激勵機制。大力弘揚“修志問道、直筆著史”的方誌人精神和“恪盡職守、真抓實幹、開拓進取”的職業操守,鍛造一支政治、思想、業務過硬的人才隊伍。
經費保障
改善工作條件、圖書資料收藏保管條件、市情資源展示條件,結合財力狀況,落實做好修志、編鑒、地方史編纂、出版、科研、地情調查、開發利用、信息化建設、方誌館(室)和資料文獻收(征)集保存所需的工作經費。地方各級政府要將地方志工作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並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地方志業務範圍的擴展,逐步加大對地方志工作經費的投入。
宣傳保障
利用各類新聞媒體和地情網站、微博、微信平台等地方志自身宣傳工具,大力宣傳地方志工作機構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新舉措、地方志工作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成績、地方志工作者投身現代化建設的新貢獻。加速建設地方志公共文化服務平台,拓寬服務渠道,廣泛宣傳地方志文化產品,促進讀志、用志、傳志風尚形成。加強與省內外地方志工作機構及相關單位與組織的業務交流,充分發揮地方志宣傳推介肇慶的作用。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結合工作實際,根據本規劃要求,制定本地區、本部門地方志事業發展規劃或實施方案,切實加強領導,強化分類指導,加大組織推動力度,全面提高地方志工作水平,推進我市地方志事業進一步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