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慶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行動計畫(2016—2018年)

《肇慶市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行動計畫(2016—2018年)》是肇慶市人民政府2016年05月27日發布的一份市政府檔案。

一、經濟發展主要存在短板,二、主要目標及重點工作任務,
為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決策部署以及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根據《廣東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行動計畫》要求,結合我市實際,特制定本行動計畫。

一、經濟發展主要存在短板

(一)產業結構不合理,主導產業不突出。一是第一產業占比偏高。2015年,我市三次產業結構為14.7:49.2:36.1,第一產業比例大大高於全省4.7%的比例。二是第二產業對經濟的拉動不明顯。2015年全市第二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對GDP的拉動作用僅4.4個百分點。先進裝備製造、高端電子信息、新材料和生物醫藥四大主導產業占規模工業的比重僅23.9%,帶動能力不足;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比重為31.4%,低於全省平均水平;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比重僅6.6%,明顯低於惠州(41.8%)、東莞(36.9%)。此外,六大高能耗行業用電占比達70%以上,而產出僅占30%。三是科技創新投入不足。2015年全市R&D支出占GDP比重為1.1%,不到全省平均水平2.5%的一半。全市地方財政科技撥款4.86億元,僅占全省總量(547.64億元)的0.89%、珠三角(421.4億元)的1.15%,在全省居第10位;地方財政科技撥款占財政支出比重為1.82%,不到全省(4.28%)及珠三角(5.01%)平均水平的一半,在全省排名第11位。
(二)缺乏重大項目落地。一是重大項目總量較少。在全省“十二五”規劃重點項目中,我市列入規劃的重點項目有183項(含跨年度續建項目),占全省“十二五”期間重點項目數量的5%,計畫投資839.53億元,約占全省“十二五”期間重點項目計畫投資的4%。完成投資1017.1億元,約占全省“十二五”期間重點項目完成投資的4.1%。二是產業類重大項目較少。在我市“十三五”規劃中,產業類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優勢傳統產業升級項目)只占項目總數的27.8%,“十三五”期間投資額只占全市重點項目“十三五”期間投資額的21.1%。
(三)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不足。一是公路密度較低。目前我市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91.8公里,比全省公路密度低23.3公里,全市高速公路密度為1.93公里/百平方公里,比全省高速公路密度低1.56公里。二是與周邊城市公路網連通性不足。我市與廣州、佛山交通對接通道不多,等級密度只有佛山6成多,與清遠、雲浮以及廣西梧州、賀州等周邊城市公路通道少。三是市內交通網路性不足。中心城區缺少環城快速幹線,全市缺少可以串聯各地的大環市路;德慶縣、封開縣未通鐵路。
(四)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總體來說,我市4個山區縣面積占全市的七成,人口占六成,但GDP總量僅占兩成。2015年,山區板塊人均GDP約為東南板塊的42.3%,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為27.6%;山區縣扶貧工作任務重,我市農村還有相對貧困戶4.3萬戶、相對貧困人口9.7萬人,近八成分布在山區縣。按2015年全村農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於8000元的省定貧困村標準,我市還有111條相對貧困村,全部分布在山區縣。
(五)城鎮化水平偏低。2015年,我市城鎮化率為45.04%,低於“十二五”規劃設定的52%的目標任務,也低於清遠(48.00%)、韶關(53.73%)城鎮化水平。我市工業增長速度遠高於城鎮化率提升速度,但工業化對城鎮化的帶動力不足。建設用地年均增長量較快,部分土地的實際利用效率較低,公共服務設施用地比重偏低,制約了城鎮建設水平的提升。
(六)社會事業發展存在不足。主要表現在養老服務業基礎薄弱,民辦養老機構不足。醫療衛生資源供給緊缺,2015年,每千人口醫師(助理)人數為1.65人;每千人口床位數指標值為3.74。人才、教育事業發展水平與珠三角其他城市仍有差距,全市2015年人才總量為67萬人。全市只有2所本科院校,缺乏領軍人才和高效能科研機構。生態環保與國家、省要求還有差距。2015年我市PM2.5平均濃度為39微克/立方米,超過國家二級標準濃度限值11.4%,還需開展整治的河涌達到30條。

二、主要目標及重點工作任務

(一)以創新驅動為抓手,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目標:到2018年,全市三產比例達到12:50.5:37.5;產業園區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8%;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7.5%,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全部服務業比重達46.5%;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1.7%;工業技改投資增速達20%。
措施:
1.建立健全創新驅動體制機制。要著力推動科技創新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全面落實《中共肇慶市委 肇慶市人民政府關於明確創新驅動主攻方向 加快主導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加快構建由企業為主體,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為支撐,各類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技術創新體系,圍繞激勵企業創新來完善金融、稅收、價格、財政、智慧財產權等管理政策,增強企業創新的內生動力,打通經濟與科技間的通道。(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委改革辦、市發展改革局、市經濟信息化局)
2.多措並舉發展壯大四大工業主導產業。要積極開展重大項目引進與骨幹企業培育。推進啟迪環保科技城等94個新簽約工業項目。大力推動先進制造業發展。以肇慶高新區為重點區域,培育特色鮮明、關聯度高、重點突出的產業集群。重點加快先進裝備製造業載體建設。推進大旺智慧型製造示範基地和肇慶(高要)汽車零部件產業園等建設與發展。推動製造業智慧型化。利用信息技術實施企業智慧型化改造提升,開展“機器套用”工程。著力構建生產性服務業的產業體系。發展研發設計服務業、高端科技服務業、電子商務及現代物流產業。(牽頭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局、市科技局、市商務局)
3.加快推進重大平台建設。要積極推進肇慶高新區以“一區多園”引領、銜接各類園區產業發展,整體最佳化全市工業結構和產業布局,促進全市工業向高端化、智慧型化、集約化發展。推廣“一縣一核心園區一特色主導產業”模式,建設一批產業特色鮮明的專業園區。重點依託肇慶高新區、肇慶新區、廣佛肇(懷集)經濟合作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等重大發展平台,以及加快肇慶(高要)汽車零部件產業園、四會“三基地”、肇慶華南再生資源產業基地等產業發展平台和大旺、德慶、懷集產業轉移園等建設,以專業化、便捷化提升園區服務水平,促進產業園區擴能增效。〔牽頭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環境保護局,各縣(市、區)政府,肇慶新區管委會、肇慶高新區管委會、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肇慶)管委會〕
4.著力推進人才強市戰略。出台實施“西江人才計畫”,以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和團隊、緊缺急需人才和拔尖人才等“高精尖缺”四類人才為重點,突出抓好“引、育、用、聚”,統籌推進全市人才隊伍建設。構建體制開放的人才發展平台,建立健全人才服務保障機制,落實創新創業扶持措施,為人才提供優質的發展環境。提升肇慶學院、廣東理工學院、廣東工商職業學院、肇慶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等本地高校辦學層次和水平,加快建設廣佛肇教育新城項目。(牽頭單位:市委組織部,配合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四會市人民政府)
(二)以暖企護企為抓手,實現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
目標:到2018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1200家,四大工業主導產業增加值占全市比重達到28%;先進制造業、高技術製造業占比分別達到35.5%和9%。
措施:
1.深入實施扶持實體經濟政策。加大對製造業企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方面的支持力度,貫徹落實扶持實體經濟20條政策措施,促進企業與金融機構進行對接,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和緩解企業融資難問題,提高我市實體經濟成長的持續力。(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局,配合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局、市金融局、市財政局)
2.著力提升企業科技創新水平。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緊緊把握創新發展帶來的戰略機遇,著力構建科技創新政策體系,發揮肇慶高新區創新龍頭帶動作用,切實依靠科技進步轉換髮展動力、實現追趕型發展。積極挖掘經濟成長的新動力,做好“網際網路+”行業的培育與發展,支持企業在技術、產品、業態的創新,打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局面。(牽頭單位:市科技局,配合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局、市商務局、肇慶高新區管委會)
3.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經濟發展的生命線,推動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促增量優存量,實行產業鏈招商和產業集群招商,加大對先進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招商力度,著力引入一批大項目、好項目,形成上下游產業鏈,打造1—2個千億元產業集群,培育產業發展後勁。對引入重大項目建設實行政策傾斜,動態管理,對列入省市重點項目計畫的項目,在土地、資金方面予以重點傾斜,營造良好的投資營商環境,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服務。做好親商、安商、扶商、惠商工作。(牽頭單位:市商務局,配合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局、市發展改革局、市行政服務中心)
(三)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實現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目標:到2018年,全市公路、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分別達到14840、508公里;建成港口泊位達到109個;天然氣管網覆蓋率提升35%;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51%;城市綜合管廊建設、信息、環保、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
措施:
1.加快推進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落實建設珠三角連線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的各項任務,加快在建交通項目的進度,重點謀劃與周邊城市的高速鐵路、城際鐵路、高速公路、城際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推進城市擴容提質,充分調動民間和社會各方面投資的積極性,利用PPP等多種投融資模式,逐步形成政府投資、吸納外資、民間投資等共同構成的多元化投資格局。2016年重點是抓好總投資123億元的15項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緊密對接珠三角核心區。在加快廣佛肇、汕湛、汕昆、懷陽等高速公路建設的同時,突出抓好佛肇交通對接的總投資達290億元的11項公路工程(含兩座大橋),加快實施廣肇高速和一批國省道擴建、西江和北江航道擴能升級,全力實施中心城區30個總投資約240億元的市政項目。(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局,配合單位:市交通運輸局、市公路局、市城鄉規劃局)
2.加快推進能源和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配電網路建設,提高配電網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開展覆蓋城鄉的智慧型、高效、綠色變電站建設。加快推進廣東省油氣主幹管網工程肇慶段以及肇慶天然氣輸配系統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發展風能、太陽能,積極發展可再生能源,合理增加接收西電。完善全市天然氣管網系統建設。大力發展分散式光伏發電;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積極在城區建設電充電站。加快推進寬頻網路建設,城市小區基本實現光纖全覆蓋,實現對全市農村地區基本覆蓋。提前布局5G網路,適時推出5G試點套用。支持肇慶大數據云服務產業園、華南智慧城、中巴軟體園、維龍雲服務園、浪潮大數據云服務產業園區、肇慶電商谷等信息產業基地和園區建設,引導和促進信息產業集聚發展。重點推進落實肇慶大數據云服務產業園項目,打造成為廣東省大數據產業集聚示範基地。積極推進“三網融合”,加快其向寬頻通信網、數位電視網、下一代網際網路推進。組織引導有資質的企業承擔公共免費WLAN建設,實現全市公共場所WLAN基本覆蓋,推進電子政務網路向有條件的鄉鎮(街道)、村(居)延伸。〔牽頭單位:市經濟信息化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局、市商務局、廣東電網公司肇慶供電局,各縣(市、區)政府,肇慶高新區管委會、肇慶新區管委會〕
3.加快推進城鄉綜合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加強城市地下和地上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市管網、排水防澇、供水、供氣、電力通信、污水和防災避險等公共服務設施。大力發展城市公共運輸體系。加快棚戶區改造。加快推進中小型灌區改造和建設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項目。發展節水農業,確實保障農田水利安全。加強西江航道暢通和幹流堤圍防洪達標及水質的安全治理保護,著力加強中小河流和小流域綜合治理項目建設。因地制宜建設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中小型水閘除險加固、農村易澇區整治及中、小型機電排工程。建設農村飲水水質監測項目,鞏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成果,推進村村通自來水建設。(牽頭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配合單位:市城鄉規劃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行政執法局、市水務局、市農業局、市交通運輸局)
(四)以落實扶持政策為抓手,實現區域統籌協調發展。
目標:到2018年,東南板塊人均GDP達到91600元/人、山區板塊人均GDP達到38720元/人。
措施:
1.繼續推進東南板塊最佳化發展。最佳化東南板塊產業發展方向,壯大先進裝備製造業和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著力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調整最佳化現有的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構建產業集群,壯大經濟總量,增強產業競爭力和產業對山區板塊的輻射力、吸引力。統籌東南板塊城鄉規劃,打造“一江兩岸三區”大市區建設,率先實現東南板塊一體化發展,努力成為我市對接廣佛都市圈、實現珠三角一體化發展、珠三角連線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的先導區,強化東南板塊對山區板塊的輻射、帶動。(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局;配合單位:市城鄉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經濟信息化局,端州區、鼎湖區、高要區、四會市人民政府,肇慶高新區管委會、肇慶新區管委會)
2.著力推進山區板塊加快發展。落實粵東西北地區振興發展戰略,堅持以“三大抓手”(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園區擴能增效、中心城區擴容提質)為著力點,促進產城互動,推動山區板塊培育發展與主體功能區相適應的特色優勢產業,加快提升經濟總量和人均發展水平,儘快縮小與東南板塊的差距。進一步最佳化和完善4個山區縣的交通樞紐、能源網路,促進交通基礎設施提速升級。發揮當地自然資源優勢,以資源深加工、延伸產業鏈為主打造主導產業,與東南板塊的主導產業相融合,強化與東南板塊的重點骨幹企業併購、合作、配套、填補產業鏈,重點方向在食品、醫藥、金屬加工、汽車零配件、通用電器、儀器儀表、資源利用等產業。加快縣城及中心鎮擴容提質,重點建設縣城和重點鎮區,推進新城區、交通、能源、信息、環保、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中心城區發展空間和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深化市區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懷集城市副中心。〔牽頭單位:市發展改革局;配合單位:市城鄉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經濟信息化局,廣寧縣、德慶縣、封開縣、懷集縣人民政府,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肇慶)管委會〕
(五)以實施“兩區引領兩化”為抓手,提高全市城鎮化水平。
目標:積極實施“兩區引領兩化“戰略,建設珠三角連線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到2018年全市城鎮化率達到51%。
措施:
1.建立健全促進城市發展工作機制。按照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的戰略部署和總體要求,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各部門、單位協調聯動,積極實施破解城市發展難題的實招,把推進城鎮化作為我市“十三五”時期實施“兩區引領兩化”,建設樞紐門戶城市的重要工作任務和工作內容,作為實現經濟轉型、社會轉軌、產業升級的重要抓手,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以產業發展為動力,城鎮化與工業化有機結合,積極推進戶藉制度改革,及農業人口就業與社保、公共服務均等化等配套制度建設。(牽頭單位:市城鄉規劃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局、市環境保護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公安局、市林業局、市水務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和計畫生育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行政執法局)
2.提高城市發展持續性宜業宜居性。規劃、建設、管理是城市發展的核心環節,今後我市城市的發展要堅持集約發展,樹立“精明增長”、“緊湊城市”理念,統籌好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完善城市治理體系,著力解決各種城市病,把創造優良人居環境作為城市工作的中心目標,努力不斷提升城市環境質量、人民生活質量、城市競爭力,把肇慶建設成為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美麗家園。加強城市環境保護和污染防治,健全農村環境治理體制機制。加快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建設西江水系和綏江水系等主要水源地森林生態安全體系。打造城市和農村綠色開敞空間,構建優美宜居生態家園。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加快城鎮道路交通、地下管網、污水處理、垃圾處理、供水供電、燃氣、園林綠化等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創新城市基礎設施投融資、運營和管理方式,提高城市基礎設施運行效率。(牽頭單位:市城鄉規劃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局、市環境保護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公安局、市林業局、市水務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和計畫生育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行政執法局)
3.完善城鄉一體化建設機制。加快消除城鄉二元結構的體制機制障礙,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推動城鄉互動、良性循環、共同發展,促進城鄉在規劃建設、基本公共服務、資源配置、道路交通等方面實現一體化。一是推進城鄉規劃一體化。按照多規融合的原則,統籌銜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和城鄉規劃,合理安排市縣域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公共服務、農田保護、村落分布、生態涵養等空間布局。二是推進城鄉資源要素市場一體化。積極引導城市文化、資金、科技等高端資源向農村輸出,農村的勞動力、綠色食品等特色資源向城市轉移,實現城鄉資源快速流動。加快建立城鄉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落實城鄉勞動者平等就業、同工同酬制度。建立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保障農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三是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加快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推進公共就業服務網路向縣以下延伸,加快建立市域範圍內城鄉戶口統一登記管理制度,加快與戶籍制度相關的配套改革,消除城鄉居民在教育、醫療、社保、就業、住房等公共資源供給方面的不合理差異,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牽頭單位:市城鄉規劃局,配合單位:市發展改革局、市環境保護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公安局、市林業局、市水務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和計畫生育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行政執法局)
(六)以補齊社會民生短板為抓手,實現人民幸福生活。
目標:到2018年,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99%,養老保險參保率99%,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1.95人,每千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達到4.1張;實現全面脫貧目標,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控制在省下達總量指標內。
措施:
1.著力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加大城鄉醫生培訓力度,扶持社會資源興辦醫療機構,完善覆蓋城鄉居民的綜合性公共衛生和醫療衛生、藥品供應保障等體系。(牽頭單位:市衛生和計畫生育局)
2.著力提升社會保障水平。提升公共就業服務水平,加強對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培訓力度,提高全社會的勞動生產率,全面適應當前經濟成長的新模式,使勞動者更好適應市場環境。加強養老服務設施建設統籌規劃,各級福利彩票公益金加大對養老服務業體系建設的投入力度。(牽頭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配合單位:市民政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城鄉規劃局、市財政局、市發展改革局、市衛生和計畫生育局、市消防局、市環境保護局)
3.全面啟動和落實新時期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工作。開展新時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三年攻堅工程,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困,加強革命老區建設,對貧困家庭有針對性地制定切實可行的扶貧幫困措施,將貧困人口分片包乾,包乾到戶。對完全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符合低保五保救助條件的全部納入低保、五保,實現“應保盡保”,並逐步提高低保標準。力爭在2018年,實現我市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牽頭單位:市農業局,配合單位:市民政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4.著力提升環境質量。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加快解決大氣、水、土壤污染等突出環境問題,堅持城鄉環境治理體系統一,加強城市環境保護和工業污染防治,健全農村環境治理體制機制,開展農業面源污染綜合防治,切實改善環境質量。以創建國家森林城市為契機,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建設西江水系和綏江水系等主要水源地森林生態安全體系,提高水源涵養和水土保持能力。打造城市和農村綠色開敞空間,構建優美宜居生態家園。(牽頭單位:市環境保護局,配合單位:市城鄉規劃局、市農業局、市水務局、市林業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
三、保障機制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各部門是實施補短板工作的責任主體。要切實加強對補短板工作的組織領導,將其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要成立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親自抓的工作機構,落實專人強力推進各項工作開展的順利開展。
(二)落實部門責任。市發展改革、經濟信息化、教育、科技、民政、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國土資源、環境保護、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務、農業、商務、城鄉規劃等部門,要共同做好補短板工作目標的制定,項目的謀劃、措施的落實,明確責任人、時間表、路線圖,將補短板工作落到實處。
(三)強化監督考核。由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牽頭會同市發展改革局加強對補短板工作的指導和監督,定期對各地、各部門貫徹落實情況及項目建設情況進行檢查。對責任落實不到位、工作不到位、人員不到位的單位負責人進行約談、限期整改。
附表:
肇慶市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工作目標及任務一覽表(2016—2018)
序號
板塊
項目
2015完成情況
年度目標
監測單位
配合單位
2016
2017
2018
1
以創新驅動為抓手,實現產業轉型升級
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
36.1
36.5
37
37.5
市發展改革局
市經濟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旅遊局、市交通運輸局
2
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全部服務業比重(%)
45.2
45.7
46
46.5
市發展改革局
市經濟信息化局、市商務局、市旅遊局、市交通運輸局
3
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
1.1
1.3
1.5
1.7
市科技局
4
工業技改投資增速(%)
41.6
13.18
20
20
市經濟信息化局
5
以暖企護企為抓手,實現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
四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
23.9
25
26
28
市經濟信息化局
市發展改革局
6
先進制造業增加值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
31.4
32.5
34
35.5
市發展改革局
市經濟信息化局
7
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占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
6.6
7.4
8.2
9
市發展改革局
市經濟信息化局
8
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實現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公路通車裡程
(公里)
14218
14392
14592
14840
市交通運輸局
市公路局、市發展改革局
9
高速公路通車裡程(公里)
288
462
462
508
市交通運輸局
市公路局、市發展改革局
10
累計港口泊位數量(個)
107
107
109
109
市交通運輸局
11
以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實現重大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
天然氣管網覆蓋率(%)
——
25
30
35
市城市管理和綜合行政執法局
市發展改革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國土資源局、市城鄉規劃局、市公路局
12
城市綜合管廊建設投資
(億元)
——
22.73
33.01
33.68
市城市管理和綜合行政執法局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鄉規劃局、市財政局
13
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
50
50.3
50.8
51
市水務局
市農業局
14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投資
(億元)
8.4
9.5
6.0
5.9
市經濟信息化局
15
公眾對城市環境保護的滿意率(%)
60
64
68
72
市環境保護局
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水務局
16
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投資
(億元)
8.7
6.1
6.8
7.5
市水務局
市農業局、市城鄉規劃局
17
以落實扶持政策為抓手,實現區域統籌協調發展
東南板塊人均GDP(元/人)
70800
76818
83732
91600
市發展改革局
端州區、鼎湖區、高要區、四會市政府,肇慶高新區管委會,肇慶新區管委會
18
山區板塊人均GDP(元/人)
29970
32368
35119
38720
市發展改革局
廣寧縣、懷集縣、德慶縣、封開縣政府,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肇慶)管委會
19
東南板塊規上工業增加值
(億元)
752.74
830
920
1020
市經濟信息化局
端州區、鼎湖區、高要區、四會市政府,肇慶高新區管委會,肇慶新區管委會
20
山區板塊規上工業增加值
(億元)
185.46
200
218
238
市經濟信息化局
廣寧縣、懷集縣、德慶縣、封開縣政府,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肇慶)管委會
21
以實施“兩區引領兩化”為抓手,提高全市城鎮化水平
城鎮化率(%)
45.04
47
49
51
市城鄉規劃局
市發展改革局、市環境保護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公安局、市林業局、市水務局、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市教育局、市衛生和計畫生育局、市城市管理和綜合行政執法局
22
以補齊社會民生短板為抓手,實現人民幸福生活
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
98
98
98
99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市社保基金局
23
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率(%)
98
98
98
98
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24
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人/千人)
1.65
1.75
1.85
1.95
市衛生和計畫
生育局
25
每千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
(張/千人)
3.74
3.9
4
4.1
市衛生和計畫
生育局
26
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
控制在省下達總量指標內
市環境保護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