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肇姓
- 分布:瀋陽和撫順新賓滿族自治縣
- 起源: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 身份:努爾哈赤三祖父
肇姓事跡,肇姓歷史意義,舉例,肇姓對現代影響,肇姓名人,
肇姓事跡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清皇族旁支愛新覺羅·阿塔受命回興京任永陵副尉。他攜帶十三個兒子中的七個兒子離京赴任,一路風塵僕僕,曉行夜宿,走到腰站地方,見這裡山清水秀,土地肥沃,覺得這裡確實是個好地方,便對家人說:“這個地方很好,我們要占!”兒子們也附合說:“要占!要占!”於是,這裡從此便被稱作了“腰站”(這是腰站村村名來歷三種說法之一,也是肇姓村民最認可的說法)。阿塔遂將其六個兒子及其家小留在腰站,只帶第十二子巴圖赴永陵上任。阿塔的六個兒子在腰站村繁衍生息至今,由是逐漸形成了今日以肇氏滿族為主的腰站村。阿塔當年留在腰站村的六個兒子居住分布是:留格居街里,察馨居街前,尹登居西北山根下,察庫丹居西頭后街,哲爾懇居東邊,賽必圖居後台子。
肇姓歷史意義
阿塔姓愛新覺羅,是努爾哈赤三祖父(即努爾哈赤祖父的三弟)索長阿之孫龍錫的次子,生於明崇禎六年(後金天聰七年,公元1632年),隸滿洲右翼鑲藍旗,由副理事官曆任,康熙七年升山西巡撫,康熙八年降為四品官,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九月授永陵副尉,康熙三十年(1691)年)六月授永陵總尉,七年後因年老解職,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卒,年85歲,生子十三,其中六人留居於腰站村,成為今天腰站村愛新覺羅肇氏的六大支派。
舉例
阿塔及腰站六大支與努兒哈赤的共同祖先是猛哥帖木兒(也寫作“猛特穆”、“孟特穆,)。猛哥帖木兒是明朝時建州左衛指揮使,其後代索長阿和覺昌安,即分別是努爾哈赤的三祖父和祖父,因此腰站愛新覺羅氏與努爾哈赤同出於建州左衛女真。從親屬關係上來說。索長阿是努爾哈赤的三祖父,再從索長阿到阿塔為第五代,阿塔與清朝第一個人關的皇帝福臨屬同一輩,是康熙皇帝玄燁的叔叔輩。為此,清順治五年(1648年)追尊猛哥帖木兒為“肇祖原皇帝”,其孫福滿為“興祖直皇帝”,福滿之四子覺昌安(努爾哈赤的祖父)為“景祖翼皇帝”,覺昌安之子塔克世(努爾哈赤的父親)為“顯祖宣皇帝”。“肇、興、景、顯”四祖埋在永陵,索長阿和福滿第五子包郎阿埋在永陵陵宮牆外東北山底之下。“肇”、興”二祖是腰站村愛新覺羅及努爾哈赤的共同直系祖先。因之,腰站肇氏家族供奉在“祖宗板”上的五位祖先是:肇、興、景、顯及努爾哈赤。為了確立愛新覺羅家族至高無上的地位,清王朝規定:以顯祖宣皇帝本支為宗室,伯叔兄弟之支為覺羅,宗室束金黃帶,覺羅系紅帶。腰站愛新覺羅氏屬於皇室旁系子孫,其名號稱為“覺羅”,系紅腰帶,所以有“腰站紅帶子”之稱。據村中老人說,在清王朝覆亡之前,腰站村肇氏人家每生一個男孩,便要到盛京(瀋陽)領一條紅帶子。腰站村的習慣是,紅帶子陪伴肇氏男子終生,生時受到朝廷賞賜,但死時必須帶進棺材,因此紅帶子留存於世的極少。
肇姓對現代影響
時至今日,腰站村肇氏人家紅帶子的擁有者幾乎都已去世,紅帶子也隨同他們一起進了棺木人了土,據村民說,曾經有一位名叫肇毓山的老人家中存留有一條紅帶子,是當年朝廷賜給其祖父的,在其祖父去世時,忙亂中忘卻了將紅帶子放人棺木,於是這條腰站村唯一的紅帶子就由肇毓山的父親往下傳。據見過這條紅帶子的人描述說,紅帶子系用蠶絲手工織就,長約五尺,一柞寬(一說為長約兩米、一寸寬),暗紅色,兩端拴有長穗,精美別致。肇毓山老人在世時,紅帶子是其家一份很重要的珍藏,盤在包袱里,藏在老櫃內,輕易不給人看。按照清朝給予覺羅的待遇,腰站村的肇姓男子出生後除得到紅帶子外,每年享有二十四兩白銀的俸祿。據腰站村肇姓老年人回憶,白銀一直領到民國初年。
肇姓名人
肇俊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