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姓劉氏

周成王封王季之子於劉邑(今河南偃師南),因以為氏。姬姓劉氏和劉子國均產生於春秋中期,源出於周頃王,其肇姓開基始祖並不是周初的王季子,而是周頃王的兒子姬季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姬姓劉氏
  • 朝代:春秋中期
  • 起源:周成王封王季之子於劉邑因以為氏
歷史發展,其他信息,

歷史發展

姬姓劉氏和劉子國的開基始祖姬季子,是周定王的弟弟,周頃王的兒子。因是周王之子,所以又稱王季子。這位王季子曾任周王朝的卿士,大約在公元前599年前後,被周定王賜封於劉邑(今河南偃師西南),建立起姬姓的劉子國。他的後人,以采邑也是國名為氏,稱劉氏。王季子因去世後被謚為“康”,史書因此又稱他為劉康公。原來,當公元前11世紀商周鼎革之後,生活在劉邑一帶的古老的劉氏族並未立即滅亡,而是由臣服於商王朝的氏族政權,演變為姬姓周王朝統治下的臣民。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他的小弟弟姬友到鄭,建立鄭國。此後,鄭國日益擴張,迅速發展成為中原大國。估計祁姓劉人所建立的氏族政權,此時才被鄭國吞併。劉人世代居住的劉地,此時已變成鄭國統治下的一個小邑,劉氏成員則變成了鄭國統治下的普通百姓。 公元前712年,東遷洛陽的周平王為了擴張地盤,從鄭國手中奪取了劉邑等4處地方,使之變成周朝新都城王畿之內的城邑。這便是《左傳·隱公十一年》記載的“王取鄔、劉、茂、邗”事件。再過了一百多年,到公元前599年前後,周定王又將劉邑封給他的弟弟王季子做領地。至此,姬姓劉子國就在東周王畿之內建立起來。劉康公也就成了姬姓劉氏的肇姓始祖。作為周朝王族分支,春秋時期姬姓劉氏自形成伊始便地位顯赫,宗族長期興旺不衰,並孕育出了大批權傾一時的人物。 史書載稱,劉氏家族除了要統轄自己的劉子國事務外,還長期擔任東周王室的卿士等官職,負責周朝王室的婚姻大事和外交禮儀。如公元前599年,劉康公就奉周定王之命出使魯國為王室求親。回來後,劉康公還借分析魯國情況之機,向周王作了一番關於儉存奢亡的精彩論述,詳載於《國語·周語》中。 春秋時期,姬姓劉氏又與晉國的范氏世代結為婚姻。如始祖劉康公就娶范氏為妻,生子劉夏。范氏是祁姓劉氏的後裔。姬、祁兩支劉氏家族在春秋時期聯為姻親,這也是劉姓歷史上的一段佳話。 劉康公的兒子劉夏,又名官師,史稱劉子或者劉定公。劉定公早年也在周王室中擔任卿士之職,經常為周王出使各國。到周景王時(公元前544——前520年),劉夏以王族元勛身份出任周王室正卿,開始操縱東周朝政,成為當時地位顯赫、勢力強大的貴族。

其他信息

劉定公生子劉摯,史稱劉獻公。劉獻公是周景王時期王室的又一實權人物。當時,周朝王室的朝政,實際上已經由以劉摯為首的姬姓劉氏家族控制操縱了。 公元前530年,劉獻公一手炮製了甘國的政變,殺掉了甘悼公,扶植了自己的勢力為甘國君主。 公元前520年,劉氏家族又一手策劃了周朝王室的內亂:這一年,周景王病危,準備廢掉太子,改立自己最寵愛的庶長子王子朝為王。景王的計畫遭到以劉獻公為首的王室大臣的強烈反對。周景王準備殺掉劉獻公,剷除劉氏家族勢力。但還沒來得及實施,周景王和劉獻公就相繼去世。 劉獻公沒有嫡子,他死後由他的庶長子劉卷繼任劉子國國君,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劉文公。 劉文公名卷,又名狄,字伯貧,也叫劉(分蟲)。他繼位襲爵後,很快積極地參加了周王室的內爭。當年六月,王子朝叛亂,率兵將劉卷等人趕出東周王都。劉卷先逃到揚地,後又回到自己的領地劉子國。接著,劉卷擁立太子姬猛為王(即周悼王),率兵攻打王子朝,進居王城。不久,周悼王去世,劉卷又擁立悼王的弟弟王子姬(勹亡)為新的周王,這就是周敬王,從此與王子朝展開了長達5年之久的周王室內部戰爭。 公元前516年,劉卷在晉國的幫助下,終於將王子朝打敗,擁立周敬王回到東周王城。從此,劉氏家族又重返周朝政壇,繼續控制周朝王室,成為當時天下最有勢力的家族。 公元前510年,劉文公在諸侯的幫助下,大興土木,修建成周城,將周敬王從王城遷到成周。這種勞民傷財之舉雖然為劉文公贏得了一時名聲,但也有人認為,他這樣做“其殃大矣”,並繼言“劉氏則子孫實有禍”(見《國語·周語》) 。 劉文公操縱周朝政治達14年之久,直到公元前 506年去世。 劉文公去世後,周天子為他舉行了國葬。 劉文公的兒子是劉桓公。劉桓公繼承劉子國君之後,同樣兼任東周王室的大臣。公元前503年,劉桓公平定了王室內部尹氏的政變,將逃難在外的周敬王迎接回王城。此後,他又率軍多次討伐亂黨,穩定了東周王朝的政權。 劉桓公之後,劉氏子孫仍在東周王室任卿士,但其地位已不如從前。直到周貞定王時期(公元前468——441年),劉氏家族大概是因為在王室內部鬥爭中失敗,家族徹底衰落,其領地劉子國也被王室滅掉。至此,這支活躍於春秋時期,執掌周王室朝政長達100年之久的姬姓劉氏家族,就突然從歷史長河中消失不見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