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能科學

職能科學是研究如何做事和如何把事做好的科學;是研究人類各項活動特別是經營活動如何取得成功的科學。職能科學經歷了從領導學到管理學到經營學的發展歷程。

體系,歷程,概述,科學經營原理,
詞語基本信息/名詞
讀音:zhi neng ke xue
英文:functionscience

體系

由於人類的經營活動可分為兩大類活動,即政治活動和經濟活動。所以,職能科學也可分為政治職能科學和經濟職能科學。政治職能科學是研究人類的政治過程及其職能的科學,也就是說,政治職能科學的研究對象是人類的政治過程及其職能;經濟職能科學是研究人類經濟過程及其職能的科學,也就是說,經濟職能科學研究的對象是人類的經濟過程及其職能。另外,職能科學按經營職能來分,可分為決策學、管理學、監督學、改進學。
政治職能學也可稱為政府經營學,政府經營學具體可分為現代政府經營原理、現代政府決策學、現代政府管理學、現代政府監督學、現代政府改進學、經濟裁判學、非經濟裁判學、公共學、國防軍事學、外交學、財政學、人事學、土地及自然資源分配學等。
經濟職能學也可稱為企業經營學,企業經營學可分為現代企業經營原理(替代經濟類“管理學”、“管理原理”、“管理學基礎”)、現代企業經營決策學(替代“工商企業經營原理”)、現代企業戰略經營學(替代“企業戰略管理學”)、現代企業經營監督學、現代企業經營改進學、現代企業生產管理學、現代企業行銷管理學、現代企業財務管理學、現代企業供應鏈及物流管理學等。

歷程

——從領導學到管理學到經營學

概述

經營活動是有目的、有意識的活動,猿變成了人的顯著標誌就是產生了意識,也就是說,自人產生開始,人類就開始了經營活動。經營活動是人類所固有的、特有的活動,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前提,沒有經營活動,人類就不能生存和發展,經營活動貫穿於人類的整個歷史中。
一般來說,經營活動既可以由個人單獨進行,也可以藉助於組織進行,但更多的是藉助於組織來進行。組織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的共同體,有組織就必然存在領導、管理和經營等過程或職能。自原始人群開始,人類就有了領導的實踐。原始人在其頭領的帶領下通過採集果實和狩獵來保證食物,並同鄰近的或偶然相遇的原始人群為採集果實和獵取野獸而打仗,這是人類最早出現的領導的胚形。人類進入氏族階段,除了進行經濟活動外,還開始了政治活動,氏族族長和其軍事首長分別成為氏族經濟和政治的領導人,人類在經濟和政治活動中,開始形成較完善的領導職能,並出現了組織職能的胚形。人類進入國家階段,其領導職能得到不斷完善,組織職能也得到發展,特別是在經濟組織“家”、“莊園”及其活動中和政治組織中的軍事組織及其活動中。從16世紀開始,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開始了計畫職能和控制職能的實踐,並出現了監督的實踐,從此,人類開始進入經營實踐階段。但遺憾的是,人類對這些實踐進行概括和總結的理論總是落後於相應的實踐。目前,許多地區和國家的職能科學理論還停留在領導學或者管理學階段,這無疑給人類的經營實踐帶來了較大的盲目性。
人類從其經營實踐中最早發現和闡述的是領導職能,而且主要是政治活動中的軍事活動的領導職能。在國家產生後,各國相互兼併稱霸,戰爭此起彼伏,戰爭規模越來越大,戰爭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因此產生了專門指揮作戰的將帥以及專門研究軍事的理論家。他們著書立說,闡述了如何指揮、領導士兵作戰,以奪取戰爭的勝利。這些著作可看作是人類最早出現的領導學著作。這些著作除了對領導職能進行闡述外,還著重闡述了決策職能,並涉及到有關的組織職能、控制職能。但是,這些著作在對這些職能進行闡述時,帶有濃厚的神秘主義和宗教意識,所以他們所倚重的主要是權術、戰術,而不是科學原理。而且在計畫職能缺乏時,組織職能、領導職能、控制職能都只能根據人們特別是領導人的主觀願望來履行,所以,這些領導學帶有很強的非科學性。
人類最早用較科學的語言和較科學的方法論述如何做事和如何把事做好的書是中國春秋時期(2500多年前)的孫武的《孫子兵法》。但他在此書中闡述的只是如何做好政治活動中的軍事,而且主要闡述的是領導職能,因此,孫武的《孫子兵法》的問世標誌著人類領導學的產生。
最早提出“管理”一詞的是古希臘思想家色諾芬,但色諾芬在其著作《經濟論》中闡述的並不是管理職能原理,而是如何更嚴厲地剝削奴隸。
人類最早用科學語言和科學方法論述如何作好經濟之事的書是美國機械工程師F·W·泰勒的《科學管理原理》,但他在此書中闡述的只是企業生產活動中的計畫職能和執行職能。隨後他的思想經其追隨者、合作者特別是後來者法約爾的補充,形成了完善的管理職能(即計畫、組織、指揮、協調、控制職能)原理,並將其擴張到經濟組織(如企業)的全部經濟活動中。後來韋伯成功地將管理職能原理運用於政治組織的行政組織即管理組織中,形成了全面、較完善的管理學體系。而且,很可貴的是F·W·泰勒在此書中提出了任務和責任的概念,並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論述,而任務和責任正是科學管理的本質所在。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人類的管理是從泰勒開始的。因為管理是從確定工作目標或標準開始的,沒有工作目標或標準,管理就不復存在。對每個工作的人來說,這種工作目標或標準也就是其要承擔的責任,而每個人的責任都是由每個人科學化的任務分解而來的。因此,公元1911年1月F·W·泰勒《科學管理原理》的發表標誌著人類管理學的形成。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人類實踐的不斷發展,管理職能原理存在著不可克服的矛盾。首先是決策和管理的關係無法得到澄清;其次是決策與計畫的關係也很難處理;再次監督職能和管理職能的關係到底如何;最後,改進職能的作用和地位怎樣。所有這些問題,如果只停留在管理職能原理的階段上,都不可能找到答案。正因為以上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導致人們對管理的概念、管理學的概念及其研究對象一直未十分清楚,從而使管理學的理論體系呈現散亂、不一致的特性。因此,必須將管理職能原理擴展為經營職能原理直至經營原理,將管理學發展為經營學,這些問題才能迎刃而解。而公元2000年10月《科學經營原理》的出版,使這些問題得到了圓滿的解決,並標誌著人類經營學的正式形成。

科學經營原理

科學經營原理》是第一本論述經營科學的書,它全面論述了如何做好經濟之事、政治之事及其它各項事項。它第一次將決策和管理的關係、決策與計畫的關係進行了澄清,而且還提出了監督和改進兩大經營職能。
《科學經營原理》根據新建立的科學經營理論,將經濟活動和政治活動歸為人類兩大不同性質的經營活動,認為:經濟就是物質資料經營,政治就是社會經營;並對管理原理及管理學進行了新的探討,突破了人們長期形成的“管理”涵義,將管理進行了橫向和縱向的延伸,刷新了“經營”的涵義,創立了經營原理及經營學。
《科學經營原理》第一次揭示了經濟學、政治學、管理學等學科之間的本質聯繫,使人們的認識從“領導階段”、“管理階段”上升到“經營階段”;從而使相應的理論從“領導學”、“管理學”上升為“經營學”;並將有利於人類的經營活動從“領導時代”、“管理時代”進入到“經營時代”。
《科學經營原理》對經營權問題、經營過程的環節和職能構成進行了創新研究。它認為:經營最根本、最核心的問題就是經營權問題,經營權由產權(政權)、決策權、落實權、盈虧權四部分組成,任何導致經營權殘缺的因素都會導致經營秩序的混亂和經營的低效;任何經營過程都是決策、管理、監督、改進四個環節組成,任何經營職能都由決策職能、管理職能、監督職能、改進職能四個職能構成,管理只是經營的一個環節或一個職能,即執行決策的環節或職能,從而破解了長期困擾人們的管理學中的一系列難題,並使管理學上升為經營學。
《科學經營原理》還對經營職能和經營活動的關係進行了創新研究。認為:經營活動和經營職能是兩個不同內涵的概念,但他們又存在相互依存的關係:經營活動是經營職能的對象或內容,經營職能貫穿於整個經營活動及每一方面的經營活動中,經營活動只有通過經營職能的運作才能得到實現,才能實現其目標及目的。從而糾正了法約爾在1916年所著的《工業管理和一般管理》中將經營活動(技術、商業、財務、安全、會計)和經營職能(管理即計畫、組織、指揮、協調、控制)混為一談的錯誤,科學地釐清了經營活動和經營職能的關係。
《科學經營原理》共分科學管理運動概述、科學經營理論、決策、管理、監督、改進等六篇共十九章。
此後,根據新建立的經營和改進理論,相繼出版了《現代企業經營決策學》(可替代《工商企業經營管理》)、《現代企業經營原理》(可替代經濟類《管理學》、《管理原理》、《管理學基礎》)、《現代企業戰略經營學》(可替代《企業戰略管理學》)、《工作改進日誌》、《學習改進日誌》、《生活改進日誌》等著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