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職場變形記
-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 頁數:262頁
- 開本:32
- 品牌:安徽文藝出版社
- 作者:劉曉暉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30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9648057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劉曉暉編著的《職場變形記》共包括十篇經典中篇小說。這十篇小說是講述不同男女主人公的成長、情感、職場故事,作者是一位如花般安靜的女子,她把自己的影子附到小說中的女人身上,她們是楚紅、是顧思思……或多或少的投射,循著這樣一個平衡點,然後生髮出一個又一個從生活中剪輯來的故事。本書包括了:《世紀末的憂傷》、《顧思思裝修記》、《職場變形記》、《小城故事》等作品。
作者簡介
劉曉暉,70年代生人,資深媒體人,曾供職山東、上海等地多家媒體,涉及新聞、副刊、女性、證券等多個領域,現為《證券時報》記者。出生於山東青島,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環境科學系,文理兼修,財經專長,上世紀90年代起開始散文隨筆及小說寫作,作品散見各種報刊,網際網路時代活躍在論壇、部落格、微博等網路媒體,曾出版散文隨筆集《有故事的女人》、《有智慧的女人》。
媒體推薦
年輕的張愛玲在畢業紀念本上寫過最恨一個有天才的女人忽然結婚,但曉暉這樣女人的存在,也告訴我們,其實有天分的女孩也不怕結婚,只要夠堅持,夠堅強,那些天分就像一顆一顆的種子埋在她們的心裡,一有機會一有雨水它們就會爭先恐後地破土而出——有些花春天開,有些花夏天開,有些花開得長,有些花開得短,重要的是,到了秋天,他們的枝上都能掛著沉沉的果實。——黃佟佟
圖書目錄
序:花開之後就是果(黃佟佟)
魚翅
世紀末的憂傷
麗莎之死
小城故事
故園之戀
蓓蕾
套
顧思思裝修記
青春熱線
職場變形記
後記
魚翅
世紀末的憂傷
麗莎之死
小城故事
故園之戀
蓓蕾
套
顧思思裝修記
青春熱線
職場變形記
後記
文摘
我是在和蔣聽纏綿的時候接到葉子的電話的。
周五夜裡的11點,在單人房的雙人床上,我們做著所有情侶都樂此不疲的功課。這時,我的手機不合時宜地響了起來。“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你為什麼不說話……”天知道我怎么會選了潘越雲的這首老歌做了手機鈴聲,在兩情相悅的時刻,我真的不想說話,不想接電話。可是,電話的那一頭很執著,鈴聲一直在響,不肯掛斷。我只能騰出手按下了接聽鍵。
我注定又將度過一個不尋常的周末。葉子說有事情想跟我談談,我們約在了第二天下午的“四月天”咖啡館。她說,這件事情不要告訴你們老闆,我笑笑說,當然。
我猝不及防地知道了路歌和葉子的故事。葉子的聲音和在電視裡聽到的一樣溫婉、動聽,不同的是,在講這個故事時,她帶入了深深的傷感。
我第一次在這個咖啡館見到你時,就對你很有好感,我覺得你是個善解人意的聰明姑娘,路歌找你幫他做事情,真是找對了。
我是二十四歲本命年那一年認識了路歌,他比我大8歲。四年後,在他的本命年分手。為什麼對本命年記得這么牢?因為初識的那一年,我穿了一年的紅色內衣,各種款式。和路歌好了以後,他試圖說服我穿黑色的、白色的,或者豹紋的內衣給他看,我都拒絕了,因為我迷信,這一年不管怎樣都要一身紅到底。我跟他說,我們以後的日子長著呢,等順利地過了這一年,你想讓我穿成什麼樣都可以。四年後,我親自給他備好了好多條大紅的內褲,希望他本命年過得平平安安,卻不想,我們在這一年最終分了手。
當年我和前男友分手,心情低落,三個月後在一個飯局上遇見了路歌,我們一見鐘情。可是,他當時已婚。他熱烈地追了我三個月,我始終躲閃,不想背負破壞別人家庭的惡名。他信誓旦旦地說,他和妻子的感情早就出問題了,她敏感、神經質、有潔癖、追求完美,這讓他精神壓力很大,他們一直貌合神離。直到我的出現,讓他感受到了真愛,感受到了被人崇拜的感覺,他下定決心要結束這段質量不高的婚姻,和我在一起。三個月後,他終於說服了我,和他在一起。我們的關係當然是地下的,因為他還沒有離婚,就算單身,以他對感情一貫的低調態度,他也不想這段關係曝光。
我很愛路歌,這是我寧肯做第三者也要和他在一起的真正的原因。那時候,他剛剛出名,還沒有多少錢,我知道他要離婚,肯定得淨身出戶,但是我不在乎這些啊,真的不在乎,能和相愛的人在一起就夠了。只是,想起他太太的時候,我會有些內疚,我畢竟是和別人的老公在一起。但很快,這種內疚就變成了嫉妒,路歌並沒有像他保證的那樣很快就離婚,我想他對老婆還是有感情的,於是他在兩個女人之間游離了一年。路歌不在我身邊的那些夜晚,我想像著他躺在妻子的身邊,感覺就像有把小刀在一下一下切割自己的心臟。他對妻子隱瞞了和我的關係,只是以感情不和為藉口一次次地要求離婚,他妻子被蒙在鼓裡,一開始是不同意離婚的,直到有一天,她發現了我們兩個的關係。
她找到我當面對質,我狼狽不堪,甚至流了淚,我想,她怎么罵我都是有理由的。可她什麼都沒說,只是冷靜地問:“你們好了多久了?你很愛路歌嗎?”我沒有告訴她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好上的,因為不想傷害她更多,我只是堅定地說:“是的,我很愛路歌。如果他選擇你,我可以離開。”可是,出乎我和路歌意料的是,她很快就同意了離婚,她說願意成全我們。她是一個高校的英語老師,本來出國的機會就多,離婚後很快就去了美國。
我和路歌之間的障礙不存在了。很奇怪,我們的關係並沒有變得更加甜蜜。直到這時我才明白,路歌對前妻還是有感情的,前妻大度地一走了之,反而讓他心生愧疚。我們開始有了爭執,時不時會爭吵。我很想讓這段感情早點有個結果,可路歌說,他的事業剛剛開始起步,不想馬上再次步入婚姻。我們始終沒有同居過,一直各住各的房子,他的前妻什麼都沒有要,存款、房子,這也是他後來能自己創業的物質基礎。
雖然和路歌的感情沒有像我想像的那樣順利地開花結果,但公平地說,路歌對我的幫助很大,在他的提攜下,我的文章漸漸得到了很多媒體的認可,我一天天地出名了,實事求是地說,是他給我帶來了各種機會,我能有今天,路歌功不可沒,所以儘管後來我們分了手,我依然很感激他。
我們就這樣維持了四年的感情,沒有結婚,除了各自圈子裡的熟人,沒有人知道我們的關係。我剛成名,樂得以一個單身快樂女郎的身份為公眾所知。其實到了後來,反而是我對結婚這件事情產生了牴觸。我還那么年輕,前途光明,為什麼要輕易地鎖定一個離了婚的男人呢?雖然,他為我付出很多。
我做了電視台的兼職主持以後,認識我的人更多了,不乏高官、大款通過各種渠道向我示好。女人總有虛榮軟弱的一面,有一次酒後亂性,我做了對不起路歌的事情,本來以為天知地知,可人難免會碰到那么一兩個人渣,那個流氓,以搞名女人為樂的流氓,竟然把這事兒在圈子裡說了出去,流言傳到路歌耳朵里,他怒不可遏。我們冷戰了一個月。後來,還是我哭著哀求他回到了我的身邊,我向他保證再也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我願意和他結婚,為他生個孩子。
可是,我們最後還是分手了,不是因為這件事情,而是因為他的前妻。一次偶然的同學會,他碰到了幾年不見的老同學,他太太和路歌前妻是閨密。她忍不住罵路歌:“你真不是男人,你知道嗎?你太太和你離婚的時候已經懷了身孕!”路歌驚呆了,前妻出國後就和他斷絕了聯繫,他完全不知道他們之間還有個孩子,據說她是做完流產手術以後才走的。想到那個無辜的小生命。他就心痛不已、後悔不已。
我們的關係越來越惡劣,終於,我忍受不了他對我的冷漠,愛上了別人,率先提出了分手。我一直記得我和路歌的初次相識,在一個頗高檔的酒店,名流雲集,我碰巧坐在他身邊,他風度翩翩,熱情地教我怎么調配一盅高湯魚翅。那是我第一次吃魚翅。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後來路歌那么痛恨魚翅。
葉子的故事講完了。我默默地聽著,沒有說一句話,“四月天”飄蕩著卡蓬特的老歌——《昔日重來》,音樂敲打著我的心靈,任眼前的這杯卡布奇諾慢慢冷掉。P11-15
周五夜裡的11點,在單人房的雙人床上,我們做著所有情侶都樂此不疲的功課。這時,我的手機不合時宜地響了起來。“我是不是你最疼愛的人,你為什麼不說話……”天知道我怎么會選了潘越雲的這首老歌做了手機鈴聲,在兩情相悅的時刻,我真的不想說話,不想接電話。可是,電話的那一頭很執著,鈴聲一直在響,不肯掛斷。我只能騰出手按下了接聽鍵。
我注定又將度過一個不尋常的周末。葉子說有事情想跟我談談,我們約在了第二天下午的“四月天”咖啡館。她說,這件事情不要告訴你們老闆,我笑笑說,當然。
我猝不及防地知道了路歌和葉子的故事。葉子的聲音和在電視裡聽到的一樣溫婉、動聽,不同的是,在講這個故事時,她帶入了深深的傷感。
我第一次在這個咖啡館見到你時,就對你很有好感,我覺得你是個善解人意的聰明姑娘,路歌找你幫他做事情,真是找對了。
我是二十四歲本命年那一年認識了路歌,他比我大8歲。四年後,在他的本命年分手。為什麼對本命年記得這么牢?因為初識的那一年,我穿了一年的紅色內衣,各種款式。和路歌好了以後,他試圖說服我穿黑色的、白色的,或者豹紋的內衣給他看,我都拒絕了,因為我迷信,這一年不管怎樣都要一身紅到底。我跟他說,我們以後的日子長著呢,等順利地過了這一年,你想讓我穿成什麼樣都可以。四年後,我親自給他備好了好多條大紅的內褲,希望他本命年過得平平安安,卻不想,我們在這一年最終分了手。
當年我和前男友分手,心情低落,三個月後在一個飯局上遇見了路歌,我們一見鐘情。可是,他當時已婚。他熱烈地追了我三個月,我始終躲閃,不想背負破壞別人家庭的惡名。他信誓旦旦地說,他和妻子的感情早就出問題了,她敏感、神經質、有潔癖、追求完美,這讓他精神壓力很大,他們一直貌合神離。直到我的出現,讓他感受到了真愛,感受到了被人崇拜的感覺,他下定決心要結束這段質量不高的婚姻,和我在一起。三個月後,他終於說服了我,和他在一起。我們的關係當然是地下的,因為他還沒有離婚,就算單身,以他對感情一貫的低調態度,他也不想這段關係曝光。
我很愛路歌,這是我寧肯做第三者也要和他在一起的真正的原因。那時候,他剛剛出名,還沒有多少錢,我知道他要離婚,肯定得淨身出戶,但是我不在乎這些啊,真的不在乎,能和相愛的人在一起就夠了。只是,想起他太太的時候,我會有些內疚,我畢竟是和別人的老公在一起。但很快,這種內疚就變成了嫉妒,路歌並沒有像他保證的那樣很快就離婚,我想他對老婆還是有感情的,於是他在兩個女人之間游離了一年。路歌不在我身邊的那些夜晚,我想像著他躺在妻子的身邊,感覺就像有把小刀在一下一下切割自己的心臟。他對妻子隱瞞了和我的關係,只是以感情不和為藉口一次次地要求離婚,他妻子被蒙在鼓裡,一開始是不同意離婚的,直到有一天,她發現了我們兩個的關係。
她找到我當面對質,我狼狽不堪,甚至流了淚,我想,她怎么罵我都是有理由的。可她什麼都沒說,只是冷靜地問:“你們好了多久了?你很愛路歌嗎?”我沒有告訴她我們什麼時候開始好上的,因為不想傷害她更多,我只是堅定地說:“是的,我很愛路歌。如果他選擇你,我可以離開。”可是,出乎我和路歌意料的是,她很快就同意了離婚,她說願意成全我們。她是一個高校的英語老師,本來出國的機會就多,離婚後很快就去了美國。
我和路歌之間的障礙不存在了。很奇怪,我們的關係並沒有變得更加甜蜜。直到這時我才明白,路歌對前妻還是有感情的,前妻大度地一走了之,反而讓他心生愧疚。我們開始有了爭執,時不時會爭吵。我很想讓這段感情早點有個結果,可路歌說,他的事業剛剛開始起步,不想馬上再次步入婚姻。我們始終沒有同居過,一直各住各的房子,他的前妻什麼都沒有要,存款、房子,這也是他後來能自己創業的物質基礎。
雖然和路歌的感情沒有像我想像的那樣順利地開花結果,但公平地說,路歌對我的幫助很大,在他的提攜下,我的文章漸漸得到了很多媒體的認可,我一天天地出名了,實事求是地說,是他給我帶來了各種機會,我能有今天,路歌功不可沒,所以儘管後來我們分了手,我依然很感激他。
我們就這樣維持了四年的感情,沒有結婚,除了各自圈子裡的熟人,沒有人知道我們的關係。我剛成名,樂得以一個單身快樂女郎的身份為公眾所知。其實到了後來,反而是我對結婚這件事情產生了牴觸。我還那么年輕,前途光明,為什麼要輕易地鎖定一個離了婚的男人呢?雖然,他為我付出很多。
我做了電視台的兼職主持以後,認識我的人更多了,不乏高官、大款通過各種渠道向我示好。女人總有虛榮軟弱的一面,有一次酒後亂性,我做了對不起路歌的事情,本來以為天知地知,可人難免會碰到那么一兩個人渣,那個流氓,以搞名女人為樂的流氓,竟然把這事兒在圈子裡說了出去,流言傳到路歌耳朵里,他怒不可遏。我們冷戰了一個月。後來,還是我哭著哀求他回到了我的身邊,我向他保證再也不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了,我願意和他結婚,為他生個孩子。
可是,我們最後還是分手了,不是因為這件事情,而是因為他的前妻。一次偶然的同學會,他碰到了幾年不見的老同學,他太太和路歌前妻是閨密。她忍不住罵路歌:“你真不是男人,你知道嗎?你太太和你離婚的時候已經懷了身孕!”路歌驚呆了,前妻出國後就和他斷絕了聯繫,他完全不知道他們之間還有個孩子,據說她是做完流產手術以後才走的。想到那個無辜的小生命。他就心痛不已、後悔不已。
我們的關係越來越惡劣,終於,我忍受不了他對我的冷漠,愛上了別人,率先提出了分手。我一直記得我和路歌的初次相識,在一個頗高檔的酒店,名流雲集,我碰巧坐在他身邊,他風度翩翩,熱情地教我怎么調配一盅高湯魚翅。那是我第一次吃魚翅。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後來路歌那么痛恨魚翅。
葉子的故事講完了。我默默地聽著,沒有說一句話,“四月天”飄蕩著卡蓬特的老歌——《昔日重來》,音樂敲打著我的心靈,任眼前的這杯卡布奇諾慢慢冷掉。P11-15
後記
女兒六歲念國小之後,我重新開始寫小說。此時我已三十九歲,距離我第一次嘗試寫小說的大學時代,已差不多過了整整二十年。
二十年前我是華東師大的一名大二學生,專業是環境科學,大部分課堂時間泡在化學、生物等各科實驗室里。可是,華東師大是一個出了那么多著名作家的高等學府,師大濃郁的文學氛圍感染著每一個愛做夢的年輕人,即使你是一個理科生,只要你有文學夢,你就可以參加各種社團,聽各種講座,選修中文系的一些專業課程。我在師大讀書的四年,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我沉浸在這樣一種良好的氛圍中,聽作家們的講座,選修中文系的台港文學、宋詞研究等課程,熱衷於給報社投稿,參加各種徵文比賽。二十歲的時候,我嘗試著寫了一個短篇小說,三十歲的時候我翻出了當年的手稿,重寫了一遍,發在當時熱衷的一個論壇上,後來我找不到這個小說了。四十歲的時候,我第三次重寫這個故事,經過二十年的沉澱,我把它寫成了《蓓蕾》,收在了這本書里,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篇小說。
二十三歲的時候我發表了自己真正意義上的小說處女作《青春熱線》,當時我在淄博的一家環保設計院工作,小說發在淄博文聯主辦的一本雜誌上,還給發了頭條,因為這篇小說,我被邀請參加了當年淄博市的文學創作會議,獲益良多。這篇小說我虛構了一個報社女記者的故事,沒想到幾個月後我自己會跳槽去了《淄博晚報》,做了一個女記者,我對寫小說這件事情產生了一絲敬畏,很擔心自己虛構的故事都會變成現實。《淄博晚報》的副刊編輯郝永勃老師是個頗有名氣的詩人,他對我說,你這個年齡寫小說,閱歷還不夠。我認為他說得很有道理,於是擱置了小說創作,一心一意去做好一個新聞記者。
二十七歲的時候我遭遇了一場職場變故,算是職業生涯中一個重大打擊,整個人變得頹廢,一個人去了青島工作。那個時候我沒有勇氣寫自己的職場故事,感覺一場職場失敗如同婚姻失敗,特別傷筋動骨,於是寫了一個離婚女人的故事《世紀末的憂傷》來抒發自己的情懷。二十八歲的時候我出了第一本書《有故事的女人》,本來打算把《青春熱線》和《世紀末的憂傷》兩篇小說也收錄其中,最後還是拿下了,我對編輯說,也許以後我會再寫一些小說專門出本小說集呢。
那個時候,我不知道有一天我會夢想成真,有很多年,這個夢想似乎越來越遠。因為二十九歲的時候我到了上海工作,買房,生孩子,做了一個財經記者。除了給女兒寫成長部落格,散文、小說基本上都不再寫,也不怎么接觸文藝圈。直到女兒讀了寄宿國小之後,我終於有了一點屬於自己的時間,又開始琢磨起寫小說這件事情來。
從國小三年級起我就開始讀長篇小說了,讀小說的三十年,我從古今中外的小說家們身上收穫了很多,自己也慢慢摸索出一些寫小說的技巧,我嘗試著把這些技巧用在自己的小說上,從2011年9月起到2叭2年12月,一年多的時間我寫了八篇小說,加上以前寫的那兩篇,於是就有了這本小說集《職場變形記》,基本上可概括為情感、成長、婚姻、職場四個主題。
在這十篇小說中,《青春熱線》《職場變形記》側重描寫都市女性職場經歷,探討女性如何實現對事業、理想的追求。《蓓蕾》《小城故事》《故園之戀》構成了一個成長系列,用成年人的視角回憶青春,還原了上世紀70後一代人北方縣城生活的生動圖景,揭示童年經歷對個人成長的影響。《世紀末的憂傷》《魚翅》《麗莎之死》剖析了都市女性曲折繁複的情感歷程,《套》《顧思思裝修記》則對婚姻生活進行了真實的描寫,闡述愛、信任、責任等對婚姻的意義。
時間跨越了二十年,我才總共寫了十篇小說,因此很怕重複自己,每一篇小說都希望能有一種全新的表達方式,曾有編輯說:“你的這些小說風格好像不統一嘛。”我笑笑說,風格不統一就是我追求的一種風格。希望讀者朋友們喜歡這些風格不一的小說。
最後要說的是,感謝讓這本小說集得以出版的朋友們,我愛你們。
2013年3月
二十年前我是華東師大的一名大二學生,專業是環境科學,大部分課堂時間泡在化學、生物等各科實驗室里。可是,華東師大是一個出了那么多著名作家的高等學府,師大濃郁的文學氛圍感染著每一個愛做夢的年輕人,即使你是一個理科生,只要你有文學夢,你就可以參加各種社團,聽各種講座,選修中文系的一些專業課程。我在師大讀書的四年,作為一個文學愛好者,我沉浸在這樣一種良好的氛圍中,聽作家們的講座,選修中文系的台港文學、宋詞研究等課程,熱衷於給報社投稿,參加各種徵文比賽。二十歲的時候,我嘗試著寫了一個短篇小說,三十歲的時候我翻出了當年的手稿,重寫了一遍,發在當時熱衷的一個論壇上,後來我找不到這個小說了。四十歲的時候,我第三次重寫這個故事,經過二十年的沉澱,我把它寫成了《蓓蕾》,收在了這本書里,是我非常喜歡的一篇小說。
二十三歲的時候我發表了自己真正意義上的小說處女作《青春熱線》,當時我在淄博的一家環保設計院工作,小說發在淄博文聯主辦的一本雜誌上,還給發了頭條,因為這篇小說,我被邀請參加了當年淄博市的文學創作會議,獲益良多。這篇小說我虛構了一個報社女記者的故事,沒想到幾個月後我自己會跳槽去了《淄博晚報》,做了一個女記者,我對寫小說這件事情產生了一絲敬畏,很擔心自己虛構的故事都會變成現實。《淄博晚報》的副刊編輯郝永勃老師是個頗有名氣的詩人,他對我說,你這個年齡寫小說,閱歷還不夠。我認為他說得很有道理,於是擱置了小說創作,一心一意去做好一個新聞記者。
二十七歲的時候我遭遇了一場職場變故,算是職業生涯中一個重大打擊,整個人變得頹廢,一個人去了青島工作。那個時候我沒有勇氣寫自己的職場故事,感覺一場職場失敗如同婚姻失敗,特別傷筋動骨,於是寫了一個離婚女人的故事《世紀末的憂傷》來抒發自己的情懷。二十八歲的時候我出了第一本書《有故事的女人》,本來打算把《青春熱線》和《世紀末的憂傷》兩篇小說也收錄其中,最後還是拿下了,我對編輯說,也許以後我會再寫一些小說專門出本小說集呢。
那個時候,我不知道有一天我會夢想成真,有很多年,這個夢想似乎越來越遠。因為二十九歲的時候我到了上海工作,買房,生孩子,做了一個財經記者。除了給女兒寫成長部落格,散文、小說基本上都不再寫,也不怎么接觸文藝圈。直到女兒讀了寄宿國小之後,我終於有了一點屬於自己的時間,又開始琢磨起寫小說這件事情來。
從國小三年級起我就開始讀長篇小說了,讀小說的三十年,我從古今中外的小說家們身上收穫了很多,自己也慢慢摸索出一些寫小說的技巧,我嘗試著把這些技巧用在自己的小說上,從2011年9月起到2叭2年12月,一年多的時間我寫了八篇小說,加上以前寫的那兩篇,於是就有了這本小說集《職場變形記》,基本上可概括為情感、成長、婚姻、職場四個主題。
在這十篇小說中,《青春熱線》《職場變形記》側重描寫都市女性職場經歷,探討女性如何實現對事業、理想的追求。《蓓蕾》《小城故事》《故園之戀》構成了一個成長系列,用成年人的視角回憶青春,還原了上世紀70後一代人北方縣城生活的生動圖景,揭示童年經歷對個人成長的影響。《世紀末的憂傷》《魚翅》《麗莎之死》剖析了都市女性曲折繁複的情感歷程,《套》《顧思思裝修記》則對婚姻生活進行了真實的描寫,闡述愛、信任、責任等對婚姻的意義。
時間跨越了二十年,我才總共寫了十篇小說,因此很怕重複自己,每一篇小說都希望能有一種全新的表達方式,曾有編輯說:“你的這些小說風格好像不統一嘛。”我笑笑說,風格不統一就是我追求的一種風格。希望讀者朋友們喜歡這些風格不一的小說。
最後要說的是,感謝讓這本小說集得以出版的朋友們,我愛你們。
2013年3月
序言
曉暉跟我第一次見面是在進賢路的一個上海小館子。
那是個冬天,天氣很冷,我們點了一個糖醋魚,等調料都結成透明的膠了,我們倆還在那裡聊,聊過去聊文學聊八卦,像多年知心的老友,天知道,那時我們才是第一次見,網友見面就掏心窩子,這是獨屬於女人的信任和直覺——誰讓這位清秀的姑娘有一雙清澈的眼睛。
就在那場飯上,我知道了曉暉的過去,她畢業於華東師大,大學時熱衷於給報社投稿,參加各種徵文比賽,後來分配到淄博一家環保設計院,業餘時間寫小說,後來她終於如願以償去了報社,做了一名女記者。我看過當女記者時她的照片,絕對清秀氣質大美女,那時的她,當然做著作家的夢,如果按照一般的慣例,她應該在經歷了幾次感情的波折之後開始寫小說,最終移居到京城成為著名作家,但命運似乎不想為難這個漂亮的姑娘,她的帥哥男友對她忠心不二.兩人結婚了,她移居上海,在一個上好的單位上著班幹著活拿著不錯的工資,生了個如花似玉的女兒,過上了世俗意義上幸福的生活。
“每天上班帶孩子,各種家庭瑣碎,哪有時間寫字……”吃飯的時候,曉暉這么抱怨,如果是別人這么說,那一定微帶著些幸福女人的炫耀,但曉暉是真的,因為我知道,對於真正的文學青年來說,寫字是他們最隱秘的一節尾骨,藏在一個誰也看不到的地方,但再過十年也好,二十年也好,如果不寫,那么再舒服的椅子他們都會坐立不安——是不是該寫點什麼呢?他們總在想——這是獨屬於寫字人的秘密,是不得不寫,是一定要寫,是命中注定,是積習難改。
於是,這個生活優裕事業順暢的女人會在孩子滿6歲念國小之後,重新開始寫小說,這個時候她已經39歲,離她第一次寫小說,差不多過了整整20年,我想像了一下場景,在上海靜靜藍天下,她安坐在窗明几淨的家裡,皺著眉瞪著螢幕認真地打著字,打這些字,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名甚至不為了發表——只為安撫她呼嘯在內心的那年輕的自己。“一輩子至少要寫本小說集出來吧。”她濙淡地說,於是有了你手上的這本書,二十年,十篇小說,這是一個文學青年對自己年輕夢想的認真交付。
我喜歡看曉暉的小說,這些小說大都有現實的影子,平實,沖淡,帶著生活的無處不在的堅硬。“8點45分,我到樓下取當天的證券財經報紙,一邊聽著電視裡的早盤分析,一邊看報紙上的操盤指南。9點15分,我打開電腦里的行情軟體,9點25分集合競價,9點30分正式開始交易,我就會專心致志地盯著螢幕上那如同心電圖一樣的K線圖。都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對職業投資人來說,K線圖就是心電圖,做投資玩的就是心跳。我有一個QQ群,專門交流各種股票信息的,股吧上,我也很活躍。做投資的樂趣並不僅僅在於自己賺多少錢,而是看自己的判斷能不能比別人更高明、更準確,當你能準確判斷一波大漲或大跌時,在股友們面前的那種自豪感是難以形容的。”
我喜歡看這些行雲流水的細節,因為我知道這是有過生活的人寫的東西,不是坐在屋子裡瞎想出來的,我們手邊這沸騰的生活,像莫文蔚的那首歌唱的:“若想真明白,真要好幾年……”我當然更喜歡她小說里的那些熟悉的氣氛,那些獨屬於我們那個時代的暗號。
“我從國小的時候就迷上了讀小說,最早從《今古傳奇》上連載的《七劍下天山》看起,我從梁羽生的《白髮魔女傳》一路看到了金庸的《射鵰英雄傳》,我很喜歡黃蓉。其實華箏我也挺喜歡的,總覺得郭靖能把她們都娶了就好了。我希望長大後娶一個名字帶蓉的女孩兒,可以像郭靖一樣叫她蓉兒。
“可女生們都不那么愛黃日華演的郭靖,她們喜歡苗僑偉演的楊康。這讓我非常不理解。
“連李艷這么咋咋呼呼的女生都愛苗僑偉。我經常碰到她和我們院裡那幫姑娘在角落裡交換明星貼紙,有時候她也會慷慨地把翁美玲的大頭照送給我。
“有一天,李艷慌慌張張地跑來跟我說:‘你知道嗎?翁美玲死了,她為苗僑偉自殺了!’
“我的頭嗡的一聲。等我買來電視雜誌搞清楚真相,才知道李艷說的又對又不對,翁美玲確實開煤氣自殺了,卻是為了湯鎮業而不是苗僑偉。
“我難過地甚至掉了兩滴眼淚。我喜歡的蓉兒就這么死了。這是我第一次遭遇心愛女孩兒的死亡。”
當然,我更喜歡的是她在費心描臨那些起伏轉折的故事之中,偶爾一行兩行透出的生活的真義。“我對簫簫說,人生就和投資一樣,不要太貪心,也不要太害怕。
“她似懂非懂地看著我。我告訴她,快樂固然很好,但不要那么多,比如說,有很多人喜歡你是很好,但你其實只需要一個喜歡你、你也喜歡的人就夠了。失敗很可怕,但也沒什麼值得恐懼的,只要能活下去,就有機會從頭再來。”
這些話埋在那么一堆文字里,看似不打眼,領會時卻心中一驚,那是經歷過生活的人淡淡的力道,年輕的張愛玲在畢業紀念本上寫過最恨一個有天才的女人忽然結婚,但曉暉這樣女人的存在,也告訴我們,其實有天分的女孩也不怕結婚,只要夠堅持,夠堅強,那些天分就像一顆一顆的種子埋在她們的心裡,一有機會一有雨水它們就會爭先恐後地破土而出——有些花春天開,有些花夏天開,有些花開得長,有些花開得短,重要的是,到了秋天,他們的枝上都能掛著沉沉的果實。
早開有早開的好,遲開有遲開的妙,對於那些注定要開花的人,無論把它種到哪裡,無論碰上哪個季節的雨水,要開的花終歸要開,要結的果終歸要結——這時,你終於明白,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說到底,人生不過是一場殊途同歸的各自生長。
那是個冬天,天氣很冷,我們點了一個糖醋魚,等調料都結成透明的膠了,我們倆還在那裡聊,聊過去聊文學聊八卦,像多年知心的老友,天知道,那時我們才是第一次見,網友見面就掏心窩子,這是獨屬於女人的信任和直覺——誰讓這位清秀的姑娘有一雙清澈的眼睛。
就在那場飯上,我知道了曉暉的過去,她畢業於華東師大,大學時熱衷於給報社投稿,參加各種徵文比賽,後來分配到淄博一家環保設計院,業餘時間寫小說,後來她終於如願以償去了報社,做了一名女記者。我看過當女記者時她的照片,絕對清秀氣質大美女,那時的她,當然做著作家的夢,如果按照一般的慣例,她應該在經歷了幾次感情的波折之後開始寫小說,最終移居到京城成為著名作家,但命運似乎不想為難這個漂亮的姑娘,她的帥哥男友對她忠心不二.兩人結婚了,她移居上海,在一個上好的單位上著班幹著活拿著不錯的工資,生了個如花似玉的女兒,過上了世俗意義上幸福的生活。
“每天上班帶孩子,各種家庭瑣碎,哪有時間寫字……”吃飯的時候,曉暉這么抱怨,如果是別人這么說,那一定微帶著些幸福女人的炫耀,但曉暉是真的,因為我知道,對於真正的文學青年來說,寫字是他們最隱秘的一節尾骨,藏在一個誰也看不到的地方,但再過十年也好,二十年也好,如果不寫,那么再舒服的椅子他們都會坐立不安——是不是該寫點什麼呢?他們總在想——這是獨屬於寫字人的秘密,是不得不寫,是一定要寫,是命中注定,是積習難改。
於是,這個生活優裕事業順暢的女人會在孩子滿6歲念國小之後,重新開始寫小說,這個時候她已經39歲,離她第一次寫小說,差不多過了整整20年,我想像了一下場景,在上海靜靜藍天下,她安坐在窗明几淨的家裡,皺著眉瞪著螢幕認真地打著字,打這些字,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名甚至不為了發表——只為安撫她呼嘯在內心的那年輕的自己。“一輩子至少要寫本小說集出來吧。”她濙淡地說,於是有了你手上的這本書,二十年,十篇小說,這是一個文學青年對自己年輕夢想的認真交付。
我喜歡看曉暉的小說,這些小說大都有現實的影子,平實,沖淡,帶著生活的無處不在的堅硬。“8點45分,我到樓下取當天的證券財經報紙,一邊聽著電視裡的早盤分析,一邊看報紙上的操盤指南。9點15分,我打開電腦里的行情軟體,9點25分集合競價,9點30分正式開始交易,我就會專心致志地盯著螢幕上那如同心電圖一樣的K線圖。都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對職業投資人來說,K線圖就是心電圖,做投資玩的就是心跳。我有一個QQ群,專門交流各種股票信息的,股吧上,我也很活躍。做投資的樂趣並不僅僅在於自己賺多少錢,而是看自己的判斷能不能比別人更高明、更準確,當你能準確判斷一波大漲或大跌時,在股友們面前的那種自豪感是難以形容的。”
我喜歡看這些行雲流水的細節,因為我知道這是有過生活的人寫的東西,不是坐在屋子裡瞎想出來的,我們手邊這沸騰的生活,像莫文蔚的那首歌唱的:“若想真明白,真要好幾年……”我當然更喜歡她小說里的那些熟悉的氣氛,那些獨屬於我們那個時代的暗號。
“我從國小的時候就迷上了讀小說,最早從《今古傳奇》上連載的《七劍下天山》看起,我從梁羽生的《白髮魔女傳》一路看到了金庸的《射鵰英雄傳》,我很喜歡黃蓉。其實華箏我也挺喜歡的,總覺得郭靖能把她們都娶了就好了。我希望長大後娶一個名字帶蓉的女孩兒,可以像郭靖一樣叫她蓉兒。
“可女生們都不那么愛黃日華演的郭靖,她們喜歡苗僑偉演的楊康。這讓我非常不理解。
“連李艷這么咋咋呼呼的女生都愛苗僑偉。我經常碰到她和我們院裡那幫姑娘在角落裡交換明星貼紙,有時候她也會慷慨地把翁美玲的大頭照送給我。
“有一天,李艷慌慌張張地跑來跟我說:‘你知道嗎?翁美玲死了,她為苗僑偉自殺了!’
“我的頭嗡的一聲。等我買來電視雜誌搞清楚真相,才知道李艷說的又對又不對,翁美玲確實開煤氣自殺了,卻是為了湯鎮業而不是苗僑偉。
“我難過地甚至掉了兩滴眼淚。我喜歡的蓉兒就這么死了。這是我第一次遭遇心愛女孩兒的死亡。”
當然,我更喜歡的是她在費心描臨那些起伏轉折的故事之中,偶爾一行兩行透出的生活的真義。“我對簫簫說,人生就和投資一樣,不要太貪心,也不要太害怕。
“她似懂非懂地看著我。我告訴她,快樂固然很好,但不要那么多,比如說,有很多人喜歡你是很好,但你其實只需要一個喜歡你、你也喜歡的人就夠了。失敗很可怕,但也沒什麼值得恐懼的,只要能活下去,就有機會從頭再來。”
這些話埋在那么一堆文字里,看似不打眼,領會時卻心中一驚,那是經歷過生活的人淡淡的力道,年輕的張愛玲在畢業紀念本上寫過最恨一個有天才的女人忽然結婚,但曉暉這樣女人的存在,也告訴我們,其實有天分的女孩也不怕結婚,只要夠堅持,夠堅強,那些天分就像一顆一顆的種子埋在她們的心裡,一有機會一有雨水它們就會爭先恐後地破土而出——有些花春天開,有些花夏天開,有些花開得長,有些花開得短,重要的是,到了秋天,他們的枝上都能掛著沉沉的果實。
早開有早開的好,遲開有遲開的妙,對於那些注定要開花的人,無論把它種到哪裡,無論碰上哪個季節的雨水,要開的花終歸要開,要結的果終歸要結——這時,你終於明白,人活一世,草木一秋,說到底,人生不過是一場殊途同歸的各自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