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海參

職場海參

職場海參,是從“海歸”一詞引申出的詞語,指那些在求職過程中屢屢碰壁的歸國留學生。“海參”是“海剩”的諧音,被視為一種特殊的“職場海特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職場海參
  • 屬性:“海歸”一詞引申出的詞語
  • 出現原因:沒有競爭優勢。
  • 應對:加強海外實踐能力
  • 諧音:海剩
簡介,出現原因,應對,

簡介

職場海參,是從“海歸”一詞引申出的詞語,指那些在求職過程中屢屢碰壁的歸國留學生。“海參”是“海剩”的諧音,被視為一種特殊的“職場海特產”,並逐漸替代“海龜(海歸)”、“海帶(海待)”,悄悄登上職場舞台。

出現原因

1、沒有競爭優勢。
職場如戰場,對手的逐年增多是“海參”泛濫的大背景。截至2012年3月,中國官方統計的累計出國留學人次超過230萬。2011年自費出國留學人數是2000年的10倍,僅2011年就有31萬多名自費留學人員赴海外。根據歷年統計數據測算,今後若干年內中國出國留學人數將以不低於20%的年增長速度遞增。
一些人為了應對國內的就業壓力而選擇出國“鍍金”,但由於在求職的網申、筆試方面,海歸和國內高校畢業生相比並沒有太多優勢,歸國後就業反而更加難以應聘成功。一些公司表示,現在的海歸們不僅英語不地道,專業還很偏,除了一張國外的文憑,根本沒有自己的競爭力。
2、缺乏海外工作經驗和社會實踐經驗。
海參們雖然有留學經歷和國外文憑,但由於缺乏實習和社會實踐經歷,也逐漸被職場的大潮剩下來。海外工作經驗會為回國海歸大大加分,欠缺海外工作經驗是硬傷,也是海歸變“海參”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多企業對於海外學歷已不太偏好,而更看重的是社會經驗。不少海歸在國外忙於學業,在社會實踐的經歷上反而受到負面影響。有些海歸的社會經驗還不如國內高校的畢業生,在招聘的時候,公司會格外重視這方面的問題。
3、眼高手低,金牌“海產品”走向凍結
海參們歸國後對企業給出的薪資待遇一般都感到與自己的學位價值不符合,而一再重新應聘。隨著“海參”逐漸增多,越來越多的留學歸國人員遭遇就業瓶頸,高期望永遠與現實相左。
2011年《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留學歸國人員的起薪一般在3000元左右,而月薪在3千元至1萬元這個區間的占受訪者的71%,他們之中有近六成是普通員工;月薪上萬的僅占15%,這部分留學歸國人員一般擔任主管、經理級別的職務;真正的高薪人群僅有6%左右,基本為企業主、合伙人或是CEO等高管。留學歸國人員的金牌收入逐漸走向凍結時代。

應對

1、應聘職位時要專業對口。
“專業對口”是海歸個人也是企業都很看重的。很多海歸在談到回國後的就業要求時,把“專業對口”擺到第一位,最希望歸國能夠學以致用。同時企業也需要專業性強的人才。
2、加強海外實踐能力。
當今企業都比較實際,都要求最好能直接上手工作。一些留學生在國外期間,只顧忙於學業,往往疏忽了實踐的機會,造成與國內的需求不適應,因此,在歸國前加強這方面的鍛鍊尤其重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