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其傑,號雲台,湖南衡山人,曾國藩的外孫。母親是曾國藩的小女兒曾紀芬。1883年少年時代的雲台隨父聶緝槼住上海。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回湖南參加童試,中秀才,隨即跟外國人學英語、電氣、化學工程等新學科。後赴美國留學。他有一個國人皆知的外祖父——曾國藩。光緒三十年任復泰公司經理。光緒三十四年改組華新紡織新局為恆豐紡織新局,出任總經理。民國6年(1917年),與黃炎培等人在上海發起成立中華職業教育社,任臨時幹事。民國8年興建恆豐二廠及織布廠、籌建大中華紗廠,任董事長兼總經理。民國9年當選上海總商會會長、全國紗廠聯合會副會長。此後,還與人共同創辦大通紡織股份有限公司、華豐紡織公司、中國鐵工廠、中美貿易公司及上海紗布交易所,分別任董事長、董事和總經理。其間,在長沙開設協豐糧棧。民國13年為上海總商會特別會董。民國15年,因大病纏身,企業經營不善遂退而成佛教居士。民國32年,因骨癆而鋸掉一條腿,更少過問世事。抗日戰爭勝利後,曾為從國民黨手裡收回恆豐產權作過努力,並邀大棉商吳錫林、吳柏年入股,改組為恆豐股份有限公司任董事長。
聶雲台祖籍湖南省衡山縣,1880年10月出生於長沙,父親聶緝槼(歷任上海道台、安徽巡撫、浙江巡撫)。母親曾紀芬,是曾國藩之女。聶雲台排行老三。1883年移居上海。1893年回湖南考取秀才。曾赴美留學。1904年在上海組建復泰公司,承包華盛紡織總局。1909年收購華盛全部股份,改名恆豐紡織新局,親任總經理。1915年赴美考察,約請美國棉業專家來華調查,協助改良中國的棉花種植。1917年與黃炎培發起成立中華職業教育社。1920年當選上海總商會會長。1921年發起創辦中國鐵工廠,製造紡織機械。1922年在吳淞建成大中華紗廠。1922年5月以上海總商會會長名義組織“國是會議”,發表《國是會議憲法草案》。1923年與胡宣明組織中國衛生會,從事文字宣傳。1926年出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華董。1942年到1943年,撰寫佛教小冊《保富法》,勸人散財布施,在《申報》上連載。1943年因骨結核病截去半腿。1953年12月12日在上海病逝,年73歲。他著有《勤儉救國說》的小冊子,翻譯有《無線電學》、《托爾斯泰傳》等書。1938-1948年間出版醫學六稿,1948年胡宣明來訪時已完成《傷寒解毒治法》及《結核症輔生療法》書稿,均於1949年樂中印書社出版。為親職教育而創辦《聶氏家言旬刊》(曾用名還有《家聲》、《聶氏家語》等),第一期出版於民國十三年(1924)八月三日。
聶雲台先生曾經撰寫過《保富法》一書。是聶先生在民國三十一、二年寫的,可謂用心良苦,將自己一生的所見所聞,融合歷史的經驗教訓,編成這本震撼人心的好書,目的在於提醒世人“如何才能真正的保有財富”,避免重蹈貪財者的覆轍。
聶雲台,是我國創辦第一家紡織機械製造廠的先驅者。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中國民族棉紡織業獲得了發展空間,並取得了較豐厚的利潤。
在這個前提下,各民族資本紗廠紛紛添置機器,建造新廠,形成了對紡織機器的較大需求。當時我國沒有專門製造紡機的企業,而世界大戰的爆發又使進口紡機遠不足以國內需求。此時,黃炎培之弟黃朴奇正在上海恆豐紗廠工作,與聶雲台私交不錯,遂建議聶氏向紡機業發展。聶氏也對製造紡機興趣極濃,黃氏這個建議正合聶氏的構想,立即被採納。聶雲台在美國訂有紗錠。於是聶派黃朴奇以工程師的身份赴美,去美紡機廠以催貨的名義,考察美國紡機製造廠的工藝流程、設備、製造周期、成本及銷售過程。此外,聶雲台還在英、德兩國定購了部分工作母機及動力設備。
1921年元月十日,中國鐵工廠創立會成立。中國鐵工廠的資本最初定為35萬元,先期收取三分之一。由於聶雲台是當時上海工商界首領,並且各紗廠均需紡織機械,所以全國一些較有名氣的紗廠都認了股,並在短時期內將所認股款交足。1921年,聶雲台的中國鐵工廠開始動工建廠,次年開工。
中國鐵工廠的董事長由清末最後一位狀元,江蘇南通人張謇擔任,總經理為聶雲台,廠長黃朴奇,雇員為一百餘人,學徒三十人,工程師四人,職員三十餘人。廠址在上海大中華紗廠毗鄰,占地20畝。廠房建成鋸齒形,採光透氣良好,節省大量照明用電。廠內有木模、鍛鐵、翻砂、機修等。廠內的工作母機均為有美、英、德國進口,有工具機20台。其中有當時世界上最新式磨錠子用的磨床6台,鍛鐵用彈簧榔頭一把。該廠規模之大,設備之新,在當時的中國機器製造廠首屈一指。工廠首先製造的是當時最新式的仿日本豐田式自動織布機,半年內製造出了50台。同時兼造錠子、鋼領圈、羅拉等紡機的主要零部件,由於質量可與日本同類產品媲美,價格適中、紡配易得,節省時間,運輸方便,廠方又守契約,全國各紗廠紛紛前來採購。
在一些紡織業發達的省份和地區,如天津、青島、漢口、南京、杭州等地,中國鐵工廠還專門設有分店專營,極大地方便了用戶,因此在開工的當年就銷售回籠貨款十萬多元。
我國的紡機業發祥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帝國主義列強無暇顧及中國時發展起來的。
但是大戰結束後,帝國主義卷土中來,以極低的價格在我國傾銷紡機,而華商又受洋布的傾銷,自身的資金枯竭,無力購買我國自己製造的紡機設備。中國鐵工廠面對帝國主義的不正當競爭和排擠,產品受到積壓,舉步維艱而癱瘓,到1932年,這家我國當時唯一的、設備最齊全的規模化製造紡機的企業,僅十年時間,就被不法外商的不正當競爭而遭到拍賣抵債。
最後,這家企業雖然垮了,但畢竟是中國人創辦的歷史性民族工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