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韻源流考

《聲韻源流考》(無卷數,浙江巡撫采進本)國朝萬斯同撰。

四庫提要
斯同有《廟製圖考》,已著錄。其作此編,蓋欲詳考聲韻之沿革。首列歷代韻書之可考者,次列歷代韻書之無考者,而採摭其序文、凡例、目錄,以存梗概。上起魏李登《聲類》,下迄國朝顧炎武毛奇齡邵長蘅之書,無不採錄。而草創未終,略無端緒;匡廓粗具,掛漏宏多。如首列李登呂靜、周?、沈約蕭該陽休之陸法言、唐玄宗、孫忄面、顏元孫顏真卿李舟、李涪、徐鍇陳彭年丁度、吳?或、毛晃劉淵周德清韓道昭黃公紹陰時夫宋濂(案此書以樂韶鳳為首,其《序》則濂所撰,專歸之濂,殊誤)、孫吾與、楊黼(案《韻學集成》著者章黼,此楊黼亦誤)、張之象、潘恩之書,已為不備。而李涪《刊誤》不過偶論韻一條,並非韻書,尤為循名失實。續列歷代韻書總目,自周研至張貴謨,凡三十二家,皆宋以前人,注云“已見前篇者不錄”。然其中有名可考者,如唐僧智猷《辨體加字切韻》五卷見於《唐志》、《宋志》,宋僧《鑒聿韻總》五篇見於歐陽修集,皆前篇所遺,竟漏不載。又載李啟《聲類》十卷,注曰“魏校書令”。隋、唐二《志》俱無,知斯同何所本。殆輾轉裨販,誤左校令為校書令,誤李登為李啟,而未能考正耶?所列諸韻目錄,僅《廣韻》、《平水韻》、《韻會》、《正韻》、《韻經》五家,其他即姑勿論。《廣韻》繁、簡二本,有《殷》、《文》獨用,《欣》、《文》同用之分,《集韻》與《唐韻》有改並窄韻十二部之別,乃韻書沿革之大者,亦竟遺之。至於論古韻,則吳?或、陳第顧炎武毛奇齡邵長蘅諸說,南轅北轍,互相攻擊,而並全錄其文,無一字之考訂。知為雜抄之本,不過儲著書之材,而尚未能著書。後人以其名重,遂錄傳之,故觸處罅漏如是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