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無哀樂,拼音是shēngwú'āilè,是一個文化術語。釋義音樂本身沒有哀樂之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聲無哀樂
- 定義:音樂本身沒有哀樂之情
- 拼音:shēng wú āi lè
- 性質:漢語詞語
聲無哀樂,拼音是shēngwú'āilè,是一個文化術語。釋義音樂本身沒有哀樂之情。
聲無哀樂,拼音是shēngwú'āilè,是一個文化術語。釋義音樂本身沒有哀樂之情。解釋音樂本身沒有哀樂之情,只是可以寄寓和激發情感。由三國時期的嵇康(223—262,或224—263)提出。嵇康將心情、意志與音樂區分開...
《聲無哀樂論》反映出的主張音樂脫離封建政治功利的音樂思想與主張“禮樂刑政”並舉的官方音樂思想,構成了中國封建社會中音樂美學思想兩大潮流的源頭。作者簡介 嵇康(224—263,一說223-262),字叔夜,漢族,三國時期魏國譙郡銍縣(...
聲無哀樂,中國民族實驗音樂樂隊,2018年成立於湖北武漢。樂隊介紹 “聲無哀樂”是一支來自武漢的民族實驗融合樂隊,成立於2018年。樂隊名取自嵇康《聲無哀樂論》,音樂的核心思想也是對其的揚棄。樂隊風格 樂隊成員受梁奕源,李帶菓,...
嵇康·聲無哀樂論 《嵇康·聲無哀樂論》是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吉聯抗。
嵇康:聲無哀樂論 《嵇康聲無哀樂論》是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吉聯抗,嵇康。內容介紹 目次 例言--1 音樂家嵇康及其音樂思想(代序)--3 嵇康:聲無哀樂論--12 琴賦--56 琴賦初探--61 [附錄]阮籍:樂論--72 ...
《禮記·樂記》《聲無哀樂論》註譯與研究是2023年崇文書局出版圖書,作者是蔡仲德。內容簡介 本書於1997年由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出版。2023年崇文書局再版,改書名為《註譯與研究》,與原版相比,篇目做了調整,內容更加集中。本書整理、...
《《樂記》《聲無哀樂論》注釋與研究》是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蔡仲德。目錄 第一部分 《樂記》注釋與研究 《樂記》注釋 《樂記》作者辯證 《樂記》作者再辯證(三題)《樂記》作者再再辯證——與呂驥先生商榷 與...
①聲無哀樂:嵇康著有《聲無哀樂論》,略謂音聲無常,隨人的感情而分哀樂,其本身並不具有哀樂的表情意義。按:“聲無哀樂”中關於“聲”的釋義,各有不同的理解。養生:嵇康著有《養生論》,論養生之道,要求修身養性,順應自然...
自然之和是三國魏嵇康用語。為論證“聲無哀樂”而提出。《聲無哀樂論》:“音聲有自然之和,而無繫於人情。”認為音樂的和美是一種物質屬性,與演奏者的主觀情感無關。先秦已有以和為美的音樂美學觀點,認為音樂美是由聲音的清濁、...
用大量的聯想,比喻,模擬蟋蟀的鳴聲,說它像驪姬的中夜飲泣,像韓娥的一曲哀音,像王嬙出塞的夜奏琵琶,像木蘭織素的當閨嘆息……這一連串能引發人無盡想像的故事,把人引入歷史的大漠之中。雖然嵇康主張“聲無哀樂”,但,聽此...
《樂記》以後,嵇康提出"聲無哀樂"論,認為"聲音自當以善惡為主,則無關於哀樂;哀樂自當以情感而後發,則無繫於聲音",他突出了音樂本身的藝術特點,力圖使音樂"越名教而任自然",並肯定"鄭聲是音聲之至妙",這是向《樂記》等...
這個轉變的最初代表,便是嵇康和他的兩篇名作──《聲無哀樂論》及《琴賦》。《聲無哀樂論》的主要觀點是:否認音樂具有人的情感內容,認為音樂的本質僅在於聲音的單、復、高、埤、舒、疾等所構成的形式方面,音樂的美即由樂音組成...
而是其內含的根本思想或道理等)的關係,是中國哲學史上的一個重要問題,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則更是玄學家們關注的一個主要問題(如,《世說新語》“文學第四”注說:舊雲王丞相(王導)過江左,止道“聲無哀樂”、“養生”、“...
嵇康是一位偉大的藝術大師,他寫的《聲無哀樂論》、《難自然好學論》、《太師箴》、《明膽論》、《釋私論》、《養生論》千秋相傳,並且他彈得一手好琴,尤其善於演奏《廣陵散》,倍受人們關注。當時與他齊名的還有比他大十三歲的阮籍...
以四言詩為多,占一半以上。散文《聲無哀樂論》《與山巨源絕交書》《琴賦》《養生論》等是千秋相傳的名篇。《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13卷,已散失,僅存10卷本;明人刻有《嵇中散集》;魯迅輯校《嵇康集》,收入《魯迅全集》中。
以四言詩為多,占一半以上。散文《聲無哀樂論》《與山巨源絕交書》《琴賦》《養生論》等是千秋相傳的名篇。《隋書·經籍志》著錄有集13卷,已散失,僅存10卷本;明人刻有《嵇中散集》;魯迅輯校《嵇康集》,收入《魯迅全集》中。
細讀傅嘏的《才性論》、王粲的《去伐論》、嵇康的《聲無哀樂論》、夏侯玄的《本無論》、王弼的《易略例》、何晏的《道德論》等,都是獨出心裁,論點銳利而精密,這些都是當時論文中比較精采的。此外,如李康的《運命論》,在論述...
怡然自若,漢語成語,拼音是yí rán zì ruò,意思是喜悅而無拘無束。出自《聲無哀樂論》。成語出處 三國·魏·嵇康《聲無哀樂論》:“小歡顏悅,至樂而笑,樂之理也。何以言之?夫至親安豫,則怡然自若,所猖狂也。”成語用法...
“越名教而任自然”,認為名教與自然未必相和,故崇無崇無,反對名教。“默然從道,懷忠抱義,而不覺其所以然。”——嵇康《聲無哀樂論》“聊以娛無為之心,而逍遙於一世。”——阮籍《達莊論》“以無為用,不以人物為事”——...
如果說伯牙子期的“善鼓”和“善聽”是一種默然於心的知音,那么,王褒的“樂而悲之”則是直指心源的“知音”,其後嵇康留世的《聲無哀樂論》則上升為打通音樂和人精神以及情感世界的“知音”。伯牙子期的“知音”為後世知音文化定型...
琴賦琴論方面 ,如魏晉時代嵇康的 《 琴賦》 、 《 聲無哀樂論》 ;唐代高道司馬承禎的《 素琴傳》 , 薛易簡的《 琴訣》 ;宋代成玉澗的《 琴論》 ; 元末明初高道冷謙的《 琴聲十六法》 ; 明末清初琴家徐青山的《 溪...
忻然,漢語辭彙,釋義為喜悅貌;愉快貌。讀音 xīn rán 解釋 喜悅貌;愉快貌。出處 1、《史記·周本紀》:“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2、三國·魏·嵇康《聲無哀樂論》:“夫會賓盈堂...
標識(讀音是biāoshí或biāozhì)是一個漢語辭彙,字義均同“標誌”。最早見於三國魏·嵇康 《聲無哀樂論》。本義表明特徵的記號或事物;好引申指表明某種特徵。釋義 ①標示識別。②用來識別的記號。出處 三國·魏·嵇康 《聲無哀樂論...
聲無哀樂論 抱朴子(輯錄)列子(輯錄)“王僧虔論樂”文心雕龍(輯錄)樂府第七 通變第二十九 聲律第三十三 對序第四十五 “陳仲儒論樂”“長孫稚、祖瑩論樂”“祖珽論樂”劉子·辯樂 隋唐部分 “鄭譯論樂”“何妥論樂”文中子...
因聲言“非湯武而薄周孔”,且不滿當時掌握政權的司馬氏集團,被司徒鐘會誣陷,為司馬昭所殺。文章思想新穎,往往與舊說唱反調;詩擅長四言,風格清峻;善於鼓琴,在《聲無哀樂論》中認為同一音樂可以引起不同的感情;所作《琴賦》,...
③弦管:弦樂器和管樂器。泛指樂器。三國魏嵇康《聲無哀樂論》:“此必為至樂,不可托之於瞽史,必須聖人理其弦管,爾乃雅音得全也。”唐崔亘《春怨》詩:“妾有今朝恨,君無舊日情。愁來理弦管,皆是斷腸聲。”作者簡介 王建...
⑧“嵇康”句:嵇康著有《養生論》《聲無哀樂論》。師心,以心為師,指獨創。【譯文】魏文帝曹丕的文才,才力充沛而文采清麗。舊說貶抑他,說他比曹植差之千里。雖然曹植文思敏捷而才華卓越,他的詩寫得漂亮而表彰傑出,曹丕則思慮...
嵇康的《長清》、《短清》、《長側》和《短側》4首,合稱“嵇氏四弄”,現存同名琴譜載於明代琴譜,可能並非原作;還著有《琴賦》、《聲無哀樂論》等。期間著名的琴人還有阮瑀、嵇康、阮籍、阮鹹和阮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