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決策者:管理決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利用管理學、心理學、決策學和經濟學的知識,對管理決策中的理性與錯覺進行分析,讓讀者了解和認知決策過程中的心理陷阱。《聰明的決策者:管理決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共分為8章,主要研究的內容包括:直覺對信息信度和效度的影響,理性對決策的影響,思維和觀念對決策的影響,群體決策中的理性陷阱,以及決策中容易發生的“意外”。
基本介紹
- 書名:聰明的決策者:管理決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 出版社:中國電力出版社
- 頁數:189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電力出版社
- 作者:孫科炎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1235113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聰明的決策者:管理決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運用了管理學、心理學、決策學和經濟學的知識,對管理決策中的理性與錯覺進行分析。由於《聰明的決策者:管理決策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是針對那些希望了解決策和心理關係的非專業人士,所以關於心理學的原理和分析,主要通過故事和實驗進行分析論證。
作者簡介
北京華通正元管理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企業精益管理諮詢專家,戰略管理學、組織行為學講師。長期從事組織戰略管理、運營和人事管理的系統諮詢和研究工作,著有《大誤區:中國企業經營管理的批判性反思》《商戰中的心理學》《執行的邏輯:分析問題、提出方案、完成任務的科學理念和方法》等多部暢銷書。
圖書目錄
前言
01 瘋狂的直覺
你為什麼喜歡圖示說明
其實記憶也沒那么不可靠
你所選擇的,只是你所想像的
重視它,只因最先注意它
事情果真如此嗎
一葉障目其實很常見
你的決策誰做主
02 只是你認為如此
豆腐腦是成的,還是甜的
即使不知道,也會說兩句
為什麼看不見那隻“大猩猩”
錐伯身旁的那頂帽子
還是求助星相占卜吧
葡萄園裡的狐狸
這個檸檬肯定甜
03 問題面前為何猶豫
是什麼讓你欲罷不能
割愛背後的隱秘
痛下決心其實很難
謹慎讓我們錯過了什麼
因為害怕,所以逃避
完美主義者的情殤
04 理性的盲點
令人困惑的矛盾
你的選擇為何自相矛盾
其實,我們不是選最好的
在是與非之間搖擺
看0和1的距離
經濟學家也難逃阿萊陷阱
表述不同,選擇也會不同
被過分關注的罕見事件
05 陷進自己的坑裡
脫口而出的錯誤答案
為什麼答不出如此簡單的問題
都是自信惹的禍
1美元陷阱
為錯誤埋單
理性人的不理性
成功畏懼症
不為也,非不能也
06 信念操縱下的選擇偏差
這種事絕不會發生在我身邊
相信我伸手就能碰到天
世上沒有什麼不可能
我們更偏向內部意見
忽略了背景
誤解了機緣
琳達不只是銀行出納
誰是最大的笨蛋
07 你怎么失去了自我
旁觀者的力量
偷懶,誰會知道
我們沒有想像中的那么樂於助人
你是怎樣走向極端的
從與自己相似的人身上尋找行動線索
你拍一我拍一
自封群體的精神保衛者
你相信的是“專”還是“家”
08 是時候該做決策了
乘風未必破浪
危險虎視眈眈
一條路上的敗局
死在青草邊的毛驢
亡於釘子上的帝國
決策還是不決策,都是問題
結束語
01 瘋狂的直覺
你為什麼喜歡圖示說明
其實記憶也沒那么不可靠
你所選擇的,只是你所想像的
重視它,只因最先注意它
事情果真如此嗎
一葉障目其實很常見
你的決策誰做主
02 只是你認為如此
豆腐腦是成的,還是甜的
即使不知道,也會說兩句
為什麼看不見那隻“大猩猩”
錐伯身旁的那頂帽子
還是求助星相占卜吧
葡萄園裡的狐狸
這個檸檬肯定甜
03 問題面前為何猶豫
是什麼讓你欲罷不能
割愛背後的隱秘
痛下決心其實很難
謹慎讓我們錯過了什麼
因為害怕,所以逃避
完美主義者的情殤
04 理性的盲點
令人困惑的矛盾
你的選擇為何自相矛盾
其實,我們不是選最好的
在是與非之間搖擺
看0和1的距離
經濟學家也難逃阿萊陷阱
表述不同,選擇也會不同
被過分關注的罕見事件
05 陷進自己的坑裡
脫口而出的錯誤答案
為什麼答不出如此簡單的問題
都是自信惹的禍
1美元陷阱
為錯誤埋單
理性人的不理性
成功畏懼症
不為也,非不能也
06 信念操縱下的選擇偏差
這種事絕不會發生在我身邊
相信我伸手就能碰到天
世上沒有什麼不可能
我們更偏向內部意見
忽略了背景
誤解了機緣
琳達不只是銀行出納
誰是最大的笨蛋
07 你怎么失去了自我
旁觀者的力量
偷懶,誰會知道
我們沒有想像中的那么樂於助人
你是怎樣走向極端的
從與自己相似的人身上尋找行動線索
你拍一我拍一
自封群體的精神保衛者
你相信的是“專”還是“家”
08 是時候該做決策了
乘風未必破浪
危險虎視眈眈
一條路上的敗局
死在青草邊的毛驢
亡於釘子上的帝國
決策還是不決策,都是問題
結束語
後記
在讀完那些令人費解的問題和不合情理的結果之後,現在我們需要回顧並反思以上的種種問題。決策者的判斷是否毫無理性可言?那些用於糾正決策偏差的方法是否有潛在的共同之處?這本書裡面的各種結論又有哪些局限性?以下的回顧將對此一一作出回答。
偏差不一定非理性
本書所討論的心理效應,大部分同時具有積極性和消極性的一面。也就是說,儘管書中所反映的“華而不實的非理性”在決策研究中占有主導地位,但是,決策和判斷中的偏差並不一定都是有害或者非理性的。洛拉·洛佩斯指出,在大多數時候,理性的含義不僅止於正確性。理性的決策可能就是決策者所期望獲得的結果。
在一些情境下,決策者首先考慮的是如何避免災難發生,其次才是效用的最大化。在其他情境下,決策者選擇的可能是讓周圍的人而不是自己獲利。而在另一些情境下,決策者才會和“理性角色”一樣,依照期望效用理論,追尋效用最大化。決策者可能追求任意的決策目標,所以,僅僅用一個理性的標準來衡量他們的行為就說不過去了。
此外,即使是在某些期望效用理論框架下,決策者充當了“理性角色”。我們也沒有理由假定最優的選擇總是能夠帶來最大的效用。尤其是在無法正常取得機率或者基線信息的情況下,直覺有可能比標準化決策更有價值。
以上的結果並不等於說偏差優於無偏差。很多事例都可以證明決策和判斷中的偏差可能導致重大問題。而上述觀點只是試圖把偏差置於決策和判斷中的適當位置,並且證明,偏差並不意味著非理性。
去偏差的普遍思路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理性比正確意義更大。因此,本書在指出決策偏差之餘,又在致力能能無視的。這些局限,部分來源於本書主題覆蓋範圍的有限性造成的,部分則是由於決策研究本身就存在問題。
正如前文所示,本書並未對決策和判斷的分析作出詳盡的描述,而是通過一些娛樂、有趣的話題來引發讀者的思考。很多決策方面的問題僅以簡略的方式作了相應的說明。
以下舉兩個例子,說明這些局限是如何影響研究結論的局限性的。 首先,前文簡略提到“承擔責任和義務”對於決策的強大影響力。對自身行為有責任感的決策者不會像沒有責任感的人那樣過度自信或者盲從他人,他們表現出很少的社會性懈怠,以及極高的複雜問題分析能力。正如菲利普·泰特洛克等人所說的那樣:“一個人的思維模式部分取決於他為什麼思考。”
其次,決策和判斷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決策者可使用的時間和決策者的情緒這類具有環境特徵的因素。決策者選用簡化的策略,只注意少量的線索,並作出相對而言低風險的選擇。而情緒好的決策者可能更具有創造力,認為負面事件的發生機率相對較低甚至不可能。
這些結論再一次說明,對本書從決策研究中得出的結論要妥善對待,以防過度概念化或者教條化。
另一方面,本書對決策和判斷的研究很多是以大學生為實驗對象,儘管這些研究頗有價值,但實驗場景和自然環境下的決策過程還是有所出入的,這也造成了本書的很多結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舉例來說,埃貝·艾布森等人發現,地方法官和高法法官在真實情景和虛擬情景下所作出的保釋判決是有很大差異的。
讀者可以看出,關於本書以上的種種局限性,大多數是實驗的環境限制以及行文特徵引起的,而本書中所討論的決策問題卻是決策過程中真實存在的。因此,筆者希望讀者能夠通過本書規避決策中的判斷陷阱,提升你對決策過程本身的認識,而不僅僅是關注決策結果。因為,很多決策是在不確定條件下或者錯誤的前提下作出的,因此,很多好的決策,其決策制定可能很差,很多差的決策,其制定過程卻無差漏。
偏差不一定非理性
本書所討論的心理效應,大部分同時具有積極性和消極性的一面。也就是說,儘管書中所反映的“華而不實的非理性”在決策研究中占有主導地位,但是,決策和判斷中的偏差並不一定都是有害或者非理性的。洛拉·洛佩斯指出,在大多數時候,理性的含義不僅止於正確性。理性的決策可能就是決策者所期望獲得的結果。
在一些情境下,決策者首先考慮的是如何避免災難發生,其次才是效用的最大化。在其他情境下,決策者選擇的可能是讓周圍的人而不是自己獲利。而在另一些情境下,決策者才會和“理性角色”一樣,依照期望效用理論,追尋效用最大化。決策者可能追求任意的決策目標,所以,僅僅用一個理性的標準來衡量他們的行為就說不過去了。
此外,即使是在某些期望效用理論框架下,決策者充當了“理性角色”。我們也沒有理由假定最優的選擇總是能夠帶來最大的效用。尤其是在無法正常取得機率或者基線信息的情況下,直覺有可能比標準化決策更有價值。
以上的結果並不等於說偏差優於無偏差。很多事例都可以證明決策和判斷中的偏差可能導致重大問題。而上述觀點只是試圖把偏差置於決策和判斷中的適當位置,並且證明,偏差並不意味著非理性。
去偏差的普遍思路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理性比正確意義更大。因此,本書在指出決策偏差之餘,又在致力能能無視的。這些局限,部分來源於本書主題覆蓋範圍的有限性造成的,部分則是由於決策研究本身就存在問題。
正如前文所示,本書並未對決策和判斷的分析作出詳盡的描述,而是通過一些娛樂、有趣的話題來引發讀者的思考。很多決策方面的問題僅以簡略的方式作了相應的說明。
以下舉兩個例子,說明這些局限是如何影響研究結論的局限性的。 首先,前文簡略提到“承擔責任和義務”對於決策的強大影響力。對自身行為有責任感的決策者不會像沒有責任感的人那樣過度自信或者盲從他人,他們表現出很少的社會性懈怠,以及極高的複雜問題分析能力。正如菲利普·泰特洛克等人所說的那樣:“一個人的思維模式部分取決於他為什麼思考。”
其次,決策和判斷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決策者可使用的時間和決策者的情緒這類具有環境特徵的因素。決策者選用簡化的策略,只注意少量的線索,並作出相對而言低風險的選擇。而情緒好的決策者可能更具有創造力,認為負面事件的發生機率相對較低甚至不可能。
這些結論再一次說明,對本書從決策研究中得出的結論要妥善對待,以防過度概念化或者教條化。
另一方面,本書對決策和判斷的研究很多是以大學生為實驗對象,儘管這些研究頗有價值,但實驗場景和自然環境下的決策過程還是有所出入的,這也造成了本書的很多結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舉例來說,埃貝·艾布森等人發現,地方法官和高法法官在真實情景和虛擬情景下所作出的保釋判決是有很大差異的。
讀者可以看出,關於本書以上的種種局限性,大多數是實驗的環境限制以及行文特徵引起的,而本書中所討論的決策問題卻是決策過程中真實存在的。因此,筆者希望讀者能夠通過本書規避決策中的判斷陷阱,提升你對決策過程本身的認識,而不僅僅是關注決策結果。因為,很多決策是在不確定條件下或者錯誤的前提下作出的,因此,很多好的決策,其決策制定可能很差,很多差的決策,其制定過程卻無差漏。
序言
我們每天都生活在對決策問題的思考之中。這些決策,有的讓我們意氣風發,因為它證明了我們的智慧和勇氣;有的讓我們懊惱悔恨,因為它使我們失去了未來和機會。
通常情況下,決策者常常偏執地相信自己的決策是正確的,他們自詡所做的決策和判斷來源於嚴謹的論證和理性的分析,但事實並不盡如此。一項看似理性、經得起推敲的決策,可能只是決策者的一廂情願,因為心智模式的干擾可能讓其不知不覺中就陷入了決策的陷阱之中。
有時候,這種干擾是有利的,比如“責任和義務”可能會讓決策者更加積極地分析和面對問題;而有時這種干擾是不利的,比如盲目樂觀和過分保守,都可能讓決策者看不清問題的本來面目。
解決理性幻覺的關鍵不是決策者如何去避免心智的干擾,而在於決策者能否意識到自己的心智正在對決策施加影響。
美國經濟學家哈耶克曾說過:“從長遠考慮,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從短期來看,我們是自己所創造的觀念的俘虜。”人不可能擺脫觀念的束縛,決策也不能擺脫心智的影響。正因為人類的心理因素對決策施加了作用,使得決策偏離了理性的軌道,而出現理性與錯覺之分。
本書運用了管理學、心理學、決策學和經濟學的知識,對管理決策中的理性與錯覺進行分析。由於本書是針對那些希望了解決策和心理關係的非專業人士,所以關於心理學的原理和分析,主要通過故事和實驗進行分析論證。也就是說本書著重的是結果,而不是理論:是出人意料的結論,而不是隨意的猜想;是對研究的描述,而不是數學推導。本書旨在尋找那些影響管理決策的心理因素,並分析這些心理因素對決策造成哪些影響,以及決策者在實踐中規避這些陷阱的方法和技巧。
本書共分為8章,每一章皆為一個獨立的主體,並以決策邏輯順序將其串聯起來。其中第1章和第2章研究的是直覺對信息信度和效率的影響,第3章和第4章分析的是理性其實也不可靠,第5章和第6章闡述的是思維和觀念對決策選擇的影響,第7章討論的是群體決策中的理性陷阱,第8章是一個獨立章節,是對人們決策中容易發生的“意外”的歸整。
由於筆者能力有限,書中難免會有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通常情況下,決策者常常偏執地相信自己的決策是正確的,他們自詡所做的決策和判斷來源於嚴謹的論證和理性的分析,但事實並不盡如此。一項看似理性、經得起推敲的決策,可能只是決策者的一廂情願,因為心智模式的干擾可能讓其不知不覺中就陷入了決策的陷阱之中。
有時候,這種干擾是有利的,比如“責任和義務”可能會讓決策者更加積極地分析和面對問題;而有時這種干擾是不利的,比如盲目樂觀和過分保守,都可能讓決策者看不清問題的本來面目。
解決理性幻覺的關鍵不是決策者如何去避免心智的干擾,而在於決策者能否意識到自己的心智正在對決策施加影響。
美國經濟學家哈耶克曾說過:“從長遠考慮,我們是自己命運的創造者;從短期來看,我們是自己所創造的觀念的俘虜。”人不可能擺脫觀念的束縛,決策也不能擺脫心智的影響。正因為人類的心理因素對決策施加了作用,使得決策偏離了理性的軌道,而出現理性與錯覺之分。
本書運用了管理學、心理學、決策學和經濟學的知識,對管理決策中的理性與錯覺進行分析。由於本書是針對那些希望了解決策和心理關係的非專業人士,所以關於心理學的原理和分析,主要通過故事和實驗進行分析論證。也就是說本書著重的是結果,而不是理論:是出人意料的結論,而不是隨意的猜想;是對研究的描述,而不是數學推導。本書旨在尋找那些影響管理決策的心理因素,並分析這些心理因素對決策造成哪些影響,以及決策者在實踐中規避這些陷阱的方法和技巧。
本書共分為8章,每一章皆為一個獨立的主體,並以決策邏輯順序將其串聯起來。其中第1章和第2章研究的是直覺對信息信度和效率的影響,第3章和第4章分析的是理性其實也不可靠,第5章和第6章闡述的是思維和觀念對決策選擇的影響,第7章討論的是群體決策中的理性陷阱,第8章是一個獨立章節,是對人們決策中容易發生的“意外”的歸整。
由於筆者能力有限,書中難免會有不足之處,歡迎大家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