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德國財團是聯邦德國少數金融寡頭所控制的巨大銀行和巨大企業結合而成的壟斷集團。聯邦德國金融資本集團的簡稱。19世紀末20世紀初,壟斷組織在德國重要經濟部門中已居統治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私人壟斷資本勢力進一步增強,軍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畸形發展。希特勒法西斯政府採取剝奪猶太人資本、強制卡特爾化、改革股份公司、“清理”小手工業和小商號等反動措施,使大批中小企業破產。
蒂森 克萬特、弗利克等老財團實力增強的同時,出現一批法西斯新財團。新老財團控制德國經濟命脈、左右德國政治和外交決策,把德國經濟拖入擴軍備戰和對外侵略的軌道。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戰後初期,占領當局又從德國拆除了413家企業的設備,並且解散一些財團的核心銀行和公司,財團實力有所削弱。50年代,隨著聯邦德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生產和資本進一步集中。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扶持下,通過企業合併,金融資本集團實力大大增強。在戰前一些大財團基礎上,形成了一些新的財團。其中以德意志銀行財團、德勒斯登銀行財團、商業銀行財團、法本財團、蒂森財團、弗利克財團資本最為雄厚、實力最為強大。此外,尚有一些力量較小的地區性財團。它們是當今聯邦德國經濟政治生活的主要操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