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器官移植學

《聯合器官移植學(精裝)》系統介紹了聯合器官移植的基礎理論與臨床研究,詳細而具體地闡述了聯合器官移植的各個領域,包括聯合器官移植基礎免疫、動物實驗、供體器官的獲取、術前準備、術中麻醉、手術方式、術後早期處理和術後長期觀察,以及各種聯合器官移植的臨床常規,並對聯合器官移植的未來進行了展望。該書提到的理論均為目前國內活躍在臨床一線的器官移植專家的經驗總結,為聯合器官移植的進一步發展打下了理論基礎。

基本介紹

  • 書名:聯合器官移植學
  • 出版社: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 頁數:357頁
  • 開本:16
  • 定價:180.00
  • 作者:陳知水 夏穗生
  • 出版日期:2009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4566066, 7534566061
  • 品牌: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聯合器官移植學(精裝)》由教育部/衛生部器官移植實驗室陳知水和中國器官移植之父夏穗生聯合鉅獻。
江蘇省金陵科技著作出版基金。

作者簡介

陳知水,現為國家重點學科及教育部與衛生部重點實驗室——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器官移植研究所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中華醫學會器官移植分會委員、中華外科學會脾外科學組委員、中國免疫學會移植免疫分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中華器官移植雜誌》、《中華移植雜誌》、《世界胃腸病學雜誌》、《Transplantation(中文版)》《Current Opinion in Organ Transplantation(中文版)》、《中華現代外科雜誌》等編委。於1991年開始主刀腎移植,迄今已施行腎移植450餘例,成功率達99%;1994年開展臨床親屬脾移植,完成的病例數和療效均處國際領先水平;1999年開始主刀肝移植,迄今開展肝移植300餘例,手術成功率95%;在國內率先介紹和推廣不作靜脈轉流的原位經典式肝移植術,是目前國內最年輕的肝移植專家之一。
在國內外雜誌發表各類學術論文100餘篇,其中10餘篇被SCI收錄;參編《器官移植臨床指南》、《中國肝移植》、《器官移植學》、《臨床移植醫學》等專著9部。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10餘項科研項目,科研成果多次獲獎。主要成果有“親屬脾移植治療血友病甲”(國際領先水平)、“不作靜脈轉流的原位經典式肝移植”(國內領先水平)及腹部多器官聯合移植(亞洲最長紀錄)。
夏穗生,是我國器官移植創始人、奠基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同濟醫院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衛生部移植醫學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程技術委員會主任、中華醫學會外科學會顧問等,首批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
1958年發表我國第一篇肝切除論文,詳述肝門血管膽道分布規律,為創製規則性切除術式提供解剖基礎。同年,在我國首次施行狗的異位肝移植與異位腎移植,突破了移植禁區,20世紀70年代初系統研究狗經典式原位肝移植130次,探索出整套供臨床套用術式,1977年進入臨床,從而掀起我國第一次肝移植高潮,首創存活突破8個月紀錄,保持施行累積例數最多,生存率最高達15年之久。1981創建我國第一所器官移植研究所,1986年經批准在同濟醫院成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1982年在我國施行胰腺移植,開創胰節段移植的國產醫用膠阻塞胰管術式,20世紀80年代初在我國首先施行外傷性脾破裂部分自體脾異位移植、全脾切除脾片大網膜邊緣移植、脾部分切除新術式和屍體脾移植。1989年在國內首先施行親屬活體脾移植治療血友病甲,並創國際上療效最長最佳紀錄,創建全國脾外科協作組和脾外科學組。在我國首先成功開展同種胰島移植、脾細胞移植和異種(豬)胰島移植治療I型糖尿病等各類移植達14種。1990年在我國首次引進第12屆國際肝膽學術年會開展的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主編學術專著二十多部,其中《器官移植學》是我國第一部移植醫學專著,參編78部,發表第一作者學術論文共252篇,先後獲得國家、部、省級科技進步獎56項次。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免疫學基礎
第一節 基礎免疫學
一、免疫學概論
二、抗原
三、免疫球蛋白
四、補體系統
五、細胞因子
六、白細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七、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
八、免疫應答
九、免疫調節
十、免疫耐受
第二節 組織相容性配型
一、組織配型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二、配型相關免疫學基礎及原理
三、技術方法
四、HLA配型的策略
五、HLA配型進展及展望
第三節 排斥反應的類型和免疫學機制
一、超急性排斥反應
二、加速性排斥反應
三、急性排斥反應
四、慢性排斥反應
五、非免疫反應因素介導的移植物損傷
六、移植物抗宿主反應
第四節 聯合器官移植的免疫學特點
一、聯合器官移植抗原量較大對免疫反應的影響
二、聯合器官移植中移植腎的致耐受潛力
三、肝移植的免疫耐受傾向性及對所聯合移植器官的免疫學保護作用

第二章 聯合器官移植的動物實驗研究
第一節 大鼠聯合器官移植模型的建立
一、肝腎聯合移植
二、肝小腸聯合移植
三、大鼠胰腎聯合移植
四、大鼠聯合器官移植的注意事項
第二節 豬聯合器官移植模型的建立
一、豬肝小腸聯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二、豬輔助性帶胰頭及十二指腸肝腸聯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三、豬胰腎聯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四、豬全腹臟器移植及器官簇移植術
第三節 犬心肺聯合移植模型的建立
一、術前準備及麻醉
二、供體心肺的聯合切取
三、受體心肺聯合移植術

第三章 聯合器官供體的獲取
第一節 器官保存的原則
一、器官供體保存的通用原則
二、影響器官保存的主要因素
三、胸腔聯合器官供體與腹腔聯合器官供體保存原則的區別
第二節 器官保存和移植中的細胞損傷機制
一、氧自由基的損傷作用
二、細胞凋亡的作用
三、無再流現象
第三節 器官灌洗和保存液
一、器官灌洗和保存液的原理與基本要求
二、目前臨床常用的多器官灌洗和保存液
四、營養支持的護理
第六節 肝胰聯合移植的護理
一、護理評估
二、護理措施
三、健康教育
第七節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的護理
一、術前護理
二、術後護理

第十一章 聯合器官移植放射影像診斷學
第一節 CT成像原理和技術
一、CT成像原理
二、基本概念
三、多排螺旋CT
四、CT檢查前準備和注意事項
五、CT檢查技術和後處理技術
第二節 磁共振成像原理和技術
一、磁共振成像原理
二、磁共振掃描技術
三、磁共振掃描技術
四、注意事項
第三節 數字減影血管造影
第四節 移植併發症
一、肝移植
二、腎移植
三、胰腎聯合移植

第十二章 聯合器官移植超聲診斷學
第一節 超聲診斷基礎理論
一、超聲診斷的基本原理
二、腹部常用超聲診斷方法
三、如何判讀腹部聲像圖
第二節 肝移植和含肝聯合器官移植
一、術前超聲
二、術中超聲
三、術後超聲
四、超聲對移植肝膽道併發症的檢測
第三節 移植腎
一、檢查方法
二、正常聲像圖
三、排異反直
第四節 胰腎聯合移植
一、胰腎聯合移植術後的外科併發症
二、胰腎聯合移植術後的排斥反應
第五節 肝胰十二指腸器官簇移植
一、肝胰十二指腸器官簇移植中正常移植肝臟聲像圖表現
二、肝胰十二指腸器官簇移植中正常移植胰腺聲像圖表現
三、彩色都卜勒超聲在肝胰十二指腸器官簇移植術後併發症中的價值

第十三章 心肺聯合移植
第一節 概述
一、心肺聯合移植實驗研究的歷史進程
二、心肺聯合移植的臨床實踐與現狀
第二節 受者的選擇
一、心肺聯合移植的適應證
二、受者選擇的標準
三、心肺聯合移植的禁忌證
第三節 受者術前管理
一、受者術前輔助檢查
二、受者術前治療
三、受者術前康復訓練
第四節 心肺聯合移植外科技術
一、受者心肺組織的摘除
二、供體心肺組織的植入
三、體外循環管理
第五節 術後常規處理
一、心肺聯合移植後的病理生理
二、術後早期處理
三、免疫抑制治療
四、心肺功能的監測和隨訪
第六節 術後併發症的預防和治療
一、出血
二、超急性排斥反應
三、移植物早期失功和原發性衰竭
四、急性排斥反應
五、氣管吻合口併發症
六、術後感染
七、慢性排斥反應
八、惡性腫瘤
第七節 療效評價

第十四章 胰腎聯合移植
第一節 適應證和受體的選擇
一、適應證及手術類型
二、受體的選擇
第二節 術前準備
一、免疫學供受者配型
二、供者的選擇
三、受者的術前準備
第三節 胰腎聯合移植外科技術
一、胰腺外分泌的處理方式
二、移植胰腺外分泌引流方式的選擇
三、移植胰腺靜脈血回流途徑
四、胰、腎聯合移植方式的選擇
五、供體器官的切取、保存與修整
六、胰腺、腎臟植入手術
第四節 術後處理
一、術後監護與監測
二、術後一般處理
三、免疫抑制劑的套用
第五節 術後併發症的診治
一、術後出血
二、移植胰胰腺炎
三、胰漏與胰瘺
四、移植胰血栓形成
五、代謝併發症
六、其他併發症

第十五章 肝腎聯合移植
第一節 適應證
一、不同病因同時累及的肝腎疾病
二、遺傳性疾病和代謝性疾病
三、肝腎綜合徵
四、急性中毒引起的肝腎聯合衰竭
第二節 術前管理
一、心理準備
二、併發症處理
第三節 肝腎聯合移植外科技術
一、供體手術
二、受體手術
第四節 術後常規治療方法
一、排斥反應和免疫抑制治療
二、肝腎功能保護
三、抗感染治療
四、重症監護
第五節 併發症的預防和治療
一、移植物原發性無功能和移植腎延遲復功
二、血管併發症
三、排斥反應
四、感染
五、心肺衰竭
六、膽道併發症
七、尿瘺
八、心血管系統併發症和高血壓
九、移植後糖尿病
十、惡性腫瘤

第十六章 肝胰聯合移植
第一節 適應證
一、終末期肝病合併1型糖尿病
二、終末期肝病合併2型糖尿病
三、囊性纖維化
四、上腹部惡性腫瘤
第二節 術前準備
一、供體選擇
二、受者術前準備
第三節 肝胰聯合移植外科技術
一、供器官的切取
二、供器官修整
三、肝臟、胰腺的植入手術
四、有關肝胰聯合移植手術的幾個問題
第四節 術後處理
一、術後監護與處理
二、免疫抑制治療方案
三、肝胰聯合移植術後排斥反應
四、術後併發症
第五節 預後

第十七章 肝小腸聯合移植
第一節 歷史與現狀
一、肝小腸聯合移植的發展歷程與現狀
二、我國肝小腸聯合移植開展情況
第二節 適應證、禁忌證和評估
腸衰竭、短腸綜合徵與小腸移植
第三節 肝小腸聯合移植外科技術
一、供體的選擇
二、供體的切取
三、供體的修整
四、傳統的肝小腸聯合移植術
五、保留胰頭、十二指腸的整塊肝小腸聯合移植術
六、輔助減體積肝小腸聯合移植
七、劈離式肝小腸聯合移植
八、非整塊肝小腸聯合移植
第四節 圍手術期處理和術後常規治療
一、供體的準備
二、肝小腸聯合移植患者術後監測
三、免疫抑制治療
四、術後感染的防治
五、移植物功能監測和腸功能恢復治療
六、凝血功能的調控
第五節 術後併發症的預防和治療
一、排斥反應
二、感染性併發症
三、PTLD
四、GVHD
五、其他併發症
第六節 療效評價
一、移植術後患者生存情況
二、移植術後患者生活質量
三、經濟學分析
第七節 展望

第十八章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供受者的選擇
一、上腹部器官簇移植的適應證和禁忌證
二、手術時機的選擇
三、受者的術前準備
四、供者的選擇
第三節 上腹部器官簇移植外科技術
一、供者器官的獲取與修整
二、受者手術
第四節 術後處理
一、ICU期處理
二、一般處理
三、免疫抑制劑使用
四、併發症的處理
第五節 展望

文摘

插圖:



一、免疫學概論
源於拉丁文immunitas一詞的免疫(immunity)是機體對“自己”和“異己(非己)”的識別、應答過程中所產生的生物學效應的總和。正常情況下是機體維持內環境穩定的一種生理性功能:免疫系統識別異己抗原,對其產生應答並清除之;而對自身組織抗原則產生免疫耐受。隨著對免疫學認識的不斷深入,移植免疫也得到了巨大的促進和發展。
免疫系統由執行免疫功能的組織、器官、細胞和分子構成,包括中樞和外周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等)、淋巴上皮組織(淋巴結、齶扁桃體、黏膜相關的淋巴組織等)、淋巴細胞、免疫輔助細胞、免疫效應分子(抗體、細胞因子等)、免疫相關抗原和分子(CD抗原、MHC抗原、黏附分子、補體)以及有關的基因等,在神經內分泌免疫系統網路調控下發揮特異性免疫防護功能。這些免疫器官、淋巴組織及細胞等都是在生物體種系發生和個體發育發展過程中生成的。
機體免疫系統的功能包括非特異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和特異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兩大類。
非特異性免疫是機體先天遺傳生成的天然免疫力(natural immunity),是宿主抵禦病原微生物入侵的首道防線,並啟動和參與獲得性免疫應答。非特異性免疫主要由機體正常生理屏障、正常體液殺菌物質以及大小吞噬細胞與NK細胞等共同構成的三道子防線組成:由皮膚黏膜組成的第一道防線(體表外圍屏障),可以機械地阻擋病原微生物入侵;由體內正常液、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網狀內皮系統)、吞噬細胞組成的第二道防線(體內防禦屏障),可以就地對抗入侵體內的病原微生物的擴散和增殖侵害;防止病原微生物隨血行傳人腦內等重要器官的第三道防線(血腦屏障),可以著重防止危害生命中樞及全身性臟器。
特異性免疫是抗原特異性、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高效防禦機制,是由免疫系統的淋巴細胞針對病原微生物抗原的免疫刺激誘導適應發展而生成的,也稱適應性免疫(adaptive immtmity);因其是後天生成的,故又稱獲得性免疫(acqtlired immunity),主要包括T細胞介導的特異性細胞免疫及B細胞產生的抗體所介導的特異性體液免疫等。

序言

人體器官按功能來分可分為兩大類:生命器官和非生命器官。生命器官(心、肺、肝、腎和胰等)如因疾病而發生功能衰竭、喪失,必然導致死亡;而非生命器官(上肢、下肢、肋骨和牙齒等)各有其一定的特定功能,如因疾病引起消退、喪失,可導致人體健康遭受損害,但一般而言,不至於發生死亡。從治療角度來說,生命器官功能喪失如已到達終末期,非當今中西醫療能予以治癒,則唯一有望的療法就是移植。20世紀以來,隨著移植醫學的蓬勃發展,器官移植已成為治療終末期疾病和器官功能衰竭的常規手段。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移植中心嘗試將聯合器官移植運用於臨床。隨著聯合器官移植從基礎研究到臨床套用的不斷深入,聯合器官移植術後生存率不斷提高,這就給為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帶來了生命的希望。
聯合器官移植無論是外科技術,還是在手術期處理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1996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原同濟醫科大學)器官移植研究所開展了亞洲首例腹部器官簇移植;同年,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開展了亞洲首例肝腎聯合移植;2003年,南京軍區總醫院和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合作,成功地開展了首例肝腸聯合移植。近5年,我國其他的移植中心開始逐步開展聯合器官移植,無論是基礎研究還是臨床技術,都逐漸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器官移植研究所作為國內最早開展聯合器官移植的單位之一,經過幾代人的刻苦鑽研,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陳知水教授在肝腎聯合移植及上腹部器官簇移植中造詣頗深,創造了多種不同的術式分別用於治療良性及惡性疾病。此次陳知水教授牽頭,組織全國各大移植中心知名專家共同參與編寫《聯合器官移植學》一書,反映了我國近年來在聯合器官移植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聯合器官移植學》一書全面而系統的介紹了聯合器官移植的基礎理論與臨床套用。參與該書編寫的作者均為國內各大移植中心相關領域的知名專家,他們總結了自己數十年來從事聯合器官移植工作的經驗和教訓,其中許多內容為目前國內外該領域最新研究進展,是一本實用型臨床參考書,適用於廣大器官移植工作者閱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