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劍(閣)江(口)公路過境。轄檬樹、魯公、新關、新中、永豐、長春、中山、大灣、建興、二郎10個村委會,48個村民小組,總人口5886人(2017)。全鄉共有耕地面積10598畝,其中水田5774畝,旱地4824畝,2009年全鄉人均純收入3500元。。鄉鎮企業有農產品加工廠。農業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籽,兼養生豬。
鄉鎮建設
聞溪鄉以“開展保先教育,構建和諧聞溪”主題實踐活動為載體,認真開展“六個一”活動,即,重溫一次黨章,接受一次黨性教育,相互提一條意見,做一件好事,幫扶一戶困難民眾,做一次保持先進性承諾。自開展活動以來,全鄉共收集了合理化建議30餘條,解決上訪戶及貧困戶具體困難60餘個。該鄉10個村黨支部還利用學習會組織黨員民眾學習烤菸、生豬、小家禽等養殖實用技術,增強農民致富本領;號召廣大黨員民眾積極捐資,投工投勞修建,主要抓了大灣村村組公路整治,從而改善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建成標準泥碎路3公里,新關村、魯公村、建興村整治山坪塘15口。全鄉已投勞6000餘個,開挖土石方1.5萬立方,整治村組公路8.9公里。
經濟發展
聞溪鄉屬於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樞紐淹沒區,涉及移民任務的有六個村,十九個組,其中有搬遷任務的五個村,十個組。共有178戶移民(含新集鎮28戶),692人(含新集鎮102人)搬遷安置人口,生產安置1141人(含新集鎮102人)。
新集鎮建設工作已完成精確紅線的放線、去雜工作,已將土地、林地面積、零星樹木等核查到戶,各項工作就緒。獲得上級批示後,將開展人口安置和搬遷過渡工作,建檔立制方面對已簽訂協定的戶全部建立了專門檔案,建立了領導輪值接訪制度,信訪維穩排查制度等。
庫區移民搬遷
2010年1—8月份已納入搬遷安置任務的有60戶,245人。已打登記冊46戶,已簽訂登記冊36戶,應簽協定37戶,已簽37戶,房屋應拆33戶,已拆33戶。有3戶正在基礎建設中,有4戶已主體完工入住。購房12戶,有14戶過渡。有2戶投靠,1戶線上有房。
1-7月份該鄉已完成搬遷任務37戶,其中二期圍堰31戶,人口118人,災後重建2戶,人口9人。含圍堰內過渡搬遷14戶,151人。應打登記冊23戶,已簽訂登記冊23戶,簽訂協定33戶,拆除房屋33戶,有8戶建房,有5戶完工入住,3戶在建。其中2戶已將建築材料備齊,1戶基礎完工,有12戶購房入住。 8月份工作任務調整將二郎三組15戶,人口68人,1組1戶,人口10人納入搬遷計畫,現有1戶自願申請不搬,有兩戶未落實好安置外,另外14戶已完成生產安置,並已予8月17號列印登記冊。 因“7.23” ,“7.24”特大洪災造成該鄉13戶移民在拆戶房屋受損和跨踏,其中二郎一隊4戶,新中一隊4戶自願申請提前搬遷,經請示移民局,已批准這8戶移民提前啟動移民搬遷工作,該鄉已將人口核定完畢,生產安置基本結束。 資金撥付:總撥預付款3405865.83元,獎勵資金305000元,應急補貼231000元。現已兌付預付款2808714.54元,下剩597151.29元,未兌付有兩戶,據民眾反應想回本隊建房,暫未兌付。已兌付獎勵資金305000元,兌付應急補貼231000元。 已有4戶移民戶已將土地、林山完成落實,並將新的土地契約證簽發到戶。8月18號向上級申請撥回生產用地安置費50萬元,即將下撥到各組。
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 8238
|
男
| 4252
|
女
| 3986
|
家庭戶戶數
| 2076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8165
|
家庭戶男
| 4209
|
家庭戶女
| 3956
|
0-14歲(總)
| 2128
|
0-14歲男
| 1093
|
0-14歲女
| 1035
|
15-64歲(總)
| 5574
|
15-64歲男
| 2917
|
15-64歲女
| 2657
|
65歲及以上(總)
| 536
|
65歲及以上男
| 242
|
65歲及以上女
| 294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8044
|
2017年,總人口5886人。
歷史文化
4~5月,配合亭子口水庫建設工程,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劍閣縣聞溪鄉發掘一批崖墓,共68座。墓葬主體分布於聞溪河西岸,在400餘米的岩體上自西北向東南密集分布57座,中段個別地方錯落兩排分布;在河東岸之零散分布11座。
根據墓葬形制及器物特徵,大體可將墓葬分為東漢、六朝兩期:
東漢時期:分布於西岸中、北段及東岸,總計53座。一般由墓道、甬道、主室、棺床、壁龕、灶台等組成,全部為單室;墓頂分為弧頂和穹頂;墓室不見裝飾;墓葬主室與甬道、墓道呈一條直線,主墓室兩邊是棺床、灶台等附屬設施;部分在墓室後部、左右兩側鑿龕;排水溝一般開鑿於墓道中間,延伸至岩體外。墓室底一般後高前低,便於排水,形制規整對稱。
隨葬品以陶器為主,也發現有鐵器、銅器等。陶器主要為兩大類:生活用器和陶俑。生活用器包括罐、碗、盤、甑、釜、壺等;陶俑有人物俑、伎樂俑、家禽家畜俑等,造型豐富。銅器包括五銖錢、釜、鏡、貨泉、弩機等。鐵器主要是刀、劍,也有生活用具釜。
這一期墓葬以M15為代表:長方形墓道,長約1.06米,寬約1.6米,高0~1.1米;長方形甬道,深約2.2米,寬約1.04米,高約1.06~1.3米。甬道前部分有排水溝一直延伸並貫穿墓道,長約1.76米,寬約0.1~0.16米。墓室為長方形,進深3.16米,寬約2.84米;弧頂,高約1.3~2.16米;墓室高出甬道0.1米。
六朝時期:共15座。形制較小,長1.2米~3.6米。由墓道、墓門、甬道、墓室、棺床等構成。均為豎穴式,一般在墓室一側利用原岩鑿出高約0.1米的棺床,棺床一般呈長方形,少量呈梯形。墓室底後高前低,便於排水。大部分沒有發現隨葬品,僅幾座墓葬有隨葬品。主要為陶罐等,另發現有銅手鐲、玻璃器等裝飾品。
該期墓葬以M9為代表:墓道近似長方形,長約0.4~0.46米,寬約1.18米,高約0.08~0.66米;長方形甬道,長約0.76米,寬約0.66米,高約0.66米。主室豎穴,長約2.44米,寬和甬道一致約0.66米;弧頂,往墓室後部漸收,高約0~0.64米。墓室高出甬道0.1米。
整個墓地布列整齊,中段交叉出現兩排,極少見打破現象。墓葬多數受破壞,部分坍塌嚴重,但仍出土了大量隨葬品。是廣元地區一次性發掘數量最多的崖墓群,為四川崖墓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閔 凱 張廣浩 宋述章 郭 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