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湖概貌
浩蕩長江,孕育千秋英傑偉業;
秀麗湖山,目睹古今江城巨變。
在我們偉大祖國的東部、安徽省長江南岸,有一座古老而秀麗的城市——
蕪湖。它山環水抱、風光絢麗。蕪湖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自古以來為江南重鎮,近代乃安徽省東南部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曾與無錫、九江、長沙並列為全國
四大米市,並以商業和手工業發達著稱。被國務院闢為安徽省第一個對外貿易開放港口,被列為全國中等明星城市,日前又被命名為全國優秀旅遊城市。隨著
蕪湖經濟技術開發區和
蕪湖長江大橋的建成,這顆鑲嵌在“黃金水道”長江岸畔的明珠,更加光彩奪目。
歷史沿革
安徽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又名蕪湖市第十一中學,學校前身為廣益學堂,後易名
聖雅閣中學。這是一所教會學校,1899年由美藉瑞典人盧義德創辦。1903年由美藉英國人李愛倫任校長,1923年由美國人藍斐然任校長。在課程設定上增設聖經課、神學課,重視英語課,學生高中畢業後,大多數被送進湖北省華文書院(後改名為
華中大學)、
上海聖約翰大學、
福建協和大學深造,有的留學美國,有的被安置到海關、郵政等部門工作。從1927年起由中國人擔任校長,學校幾經遷移,數度易名,先後為廣益中學,廣益茂林分校,
培德女中,安徽大學附中,
安徽師範學院附中,1959年定名為蕪湖市第十一中學。“文革”期間改名
延安中學,1972年復名蕪湖市第十一中學。1999年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這一光輝檔案精神的指引下,經學校申報,並經省市教育部門審批,於2002年6月增掛安徽師範大學附屬外國語學校校牌。
校內建築
綠樹掩映叢中的一幢五層西式樓房,是該校百年滄桑標誌。佇立樓上,居高臨下,可以看到滔滔長江和校園美景。這座樓房是1910年建造的“聖雅閣學堂”,現為學校辦公大樓,被列為蕪湖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樓的兩側分別是“義德樓”和“經芳堂”。“經芳堂”又名“一九三六堂”,於1936年由李鴻章之子
李經芳捐資建造,現為學校多媒體教室。“義德樓”是為紀念“廣益學堂”創辦者——美藉瑞典人盧義德而建造的。王稼祥曾於1924年~1925年讀書於此,亦稱“王稼祥讀書處”。學校共有教學樓五座,理化生實驗樓和微電腦活動中心樓各一座。校園有新穎別致、古色古香的“好雨亭”,並開闢了多處“園林式景區”,鋪設了碎大理石地面,鋪蓋了草坪,新建了綠化帶、花圃……。位於學校小籃球場東南方的新穎別致、古色古香的“好雨亭”是供師生們學習、休憩的好場所。
附外英才
王稼祥(1906—1974)安徽
涇縣人。1924—1925年就讀
聖雅閣中學高中部。後被黨中央派往蘇聯深造,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和
紅色教授學院畢業回國。1931年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總政治部主任。1935年為中央三人軍事指揮小組成員。1943年首次提出“
毛澤東思想”的概念,並闡述了它的科學涵義。建國後任中國首任駐蘇聯大使並任外交部副部長,1951年回國任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此後,他一直負責黨中央國際活動方面的工作。他參與了中共中央有關國際政治活動方面的一些重大決策,促成我國與世界60多個兄弟黨建立了友好關係,是我黨著名的國際活動家。1956年當選為中央書記處書記,1959年任政協全國常委等職務。他被中共中央列為建黨以來38位卓越領導人之一。
李克農(1898—1962)安徽巢縣人。1914—1917年就讀於聖雅閣中學。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被譽為“黨的秘密工作四傑”。紅軍長征中,他任中共中央聯絡局局長,負責對外統戰工作。1936年,“西安事變”後,隨同周恩來去西安與蔣介石談判,任中共代表團秘書長。抗戰期間,歷任八路軍總部秘書長、
中共中央社會部部長等職。建國後,歷任外交部副部長、中央軍委情報部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並被授予上將軍銜。
阿英(1900—1977)安徽蕪湖人。現代著名文學家、戲劇家、文史學家。1912年就讀於聖雅閣中學。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0年任
中國左翼文化界總同盟常委,並與
夏衍等人積極投身電影事業。抗戰爆發後,他積極從事抗日救亡運動,與
郭沫若、夏衍共同創辦《救亡日報》。並主編抗戰雜誌《文獻》。建國後,歷任華北文聯主席、全國文聯副秘書長等職。在五十多年中,著作頗豐,他創作、編著的文學研究論文、小說、散文、詩歌及劇本等七十餘部一千多萬字。
宮喬岩(1892—1954)安徽蕪湖人。早年留學日本,1913年歸國,在聖雅閣中學任教。從1928年起,他與李克農一道從事黨的秘密工作,組織抗日運動。曾為中國西南地區的解放,作出過重大的貢獻。建國後,他擔任
中央人民政府情報總署副署長等職。
教育
為緬懷先烈的豐功偉績,發揚老一輩們的革命傳統,1986年經中共中央有關部門批准,在十一中校園內建立了“王稼祥紀念園”。園內由
王稼祥銅像、紀念碑、事跡陳列室、藏書室、接待廳等組成。四周蒼松翠柏,鱗次櫛比,渾然一體。王稼祥生前喜愛的
茶花、
香樟、竹子、百日紅點綴其間,更是花團錦簇,氣象萬千,優美的環境,尤其是紀念園豐富的內涵,使前來參觀、瞻仰的人逐年增多,建園以來共接待參觀者40多萬人次。先後被確定為“安徽省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為紀念王稼祥誕辰100周年,對紀念園進行了一次改擴建工程,使紀念園更加宏偉壯觀,史料更加豐富翔實,園內景致更加肅穆幽靜,因此被國家旅遊局驗收確定為AAAA級旅遊景區,成為全國獨無僅有的占地規模較小、檔次較高的4A級旅遊點。
成績
在一個世紀的雕琢與磨礪中,學校成為揚子江畔、獅子山頭一顆璀璨的明珠。這裡曾湧現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共產主義戰士
王稼祥;老一輩革命家和志士仁人李克農、
阿英、
宮喬岩、任重;黨的優秀兒女任佩芬(“八女投江”中的一名革命烈士)、梅光英、吳保萼、張圖漠;知名學者許原玉、蔡孝高、陳玉祥、婁洪、
張明堯、卜英勇、
柏龍華……。黨和國家領導人來校視察時,對該校在教育、教學等方面的工作,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前來該校視察的有原國家副主席王震、全國政協副主席
李貴鮮、全國政協常委
盧榮景、駐法國大使黃鎮等同志親臨學校視察,王稼祥夫人
朱仲麗曾多次來
王稼祥紀念園瞻仰、指導工作。
學校辦學規模逐年擴大,辦學模式不斷拓寬,教學設備日臻完善,教育質量穩步提高,社會信譽日益增加,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尤其是改革開放20年來更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先後為國家培養了大批有用的人才,有的任
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有的任大學校長、教授,有的走上各級領導崗位,有的留學國外,獲得博士學位,有的成為博士生導師,同時還有多名學生在全國學科競賽中獲獎。1982年學校被評為全國勤工儉學先進集體。1983年被授予全國民眾體育活動先進集體,並被省體委、省教委命名為安徽省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翟迎建同學榮獲亞運會
十項全能亞軍。1988年被省教委評為省中國小實驗室和儀器設備先進單位。1991年校“王稼祥中隊”榮獲全國
少先隊紅旗中隊光榮稱號,並在全國少先隊創造性活動競賽中獲得“創造杯獎”。1995年被省綠化委和省教委授予“花園式學校”稱號。1996年
王稼祥紀念園被安徽省命名為“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央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同時被評為蕪湖市對外開放旅遊景點。2000年學校承擔國家“九五”重點課題:“《幾何畫板》與
高中數學整合”的實驗工作,並榮獲國家級優秀實驗學校的稱號。2001年該校又被省教育廳授予“安徽省學校藝術教育工作先進單位”。 2003年承擔了國家“十五”規劃國家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深化研究與推廣實驗”的子課題“中等學校與家庭、社會教育相結合的深化研究”。
自從創建外國語學校以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效益顯著,辦學水平逐年提高,辦學成績碩果纍纍: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德育先進實驗室學校”、“全國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學校”“安徽省家教名校”“全國優秀(示範)家長學校”、“全國外國語特色教育研究理事學校”、“安徽省綠色學校”、“國家級綠色學校”、 “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安徽省花園式學校”“蕪湖市文明單位標兵”;此外,學校黨支部被評為“市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學校團委被評為“省紅旗團委”、“蕪湖市A級團組織”,學校多次被市教育局評為“市級辦學水平優秀等級學校”,並榮耀地躋身於蕪湖市“民眾滿意的學校”行列。
師資
學校領導一班人團結進取,開拓創新,始終堅持以德育人的宗旨,把德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並做到五個到位:即組織到位、內容到位、途逕到位、方法到位、考評到位,為教育教學注入了生機和活力,湧現出一批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的骨幹隊伍。近幾年來,學校教師獲市級優秀園丁、先進工作者24人次,獲省級12人次,獲國家級5人次。學校實施科教興校的發展戰略,啟動青年教師“園丁工程”,通過“備課—說課—上課—
評課”,系列活動最佳化課堂教學,將素質教育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之中,一大批青年教師脫穎而出,成為學校教育教學的骨幹。數學教師
李潔在2001年全國第二屆國中
計算機輔助教學觀摩會上的
說課《梯形的中位線》榮獲一等獎。數學教師
張文杰被評為安徽省優秀教師、市優秀園丁和省級教壇新星。英語教師孫鳳在全國英語大獎賽中獲得二等獎,被公派赴加拿大進修。英語教師吳有義在省級教學大獎賽榮獲一等獎,並被評為省教壇新星。語文教師鄧柏林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在職的教師中,獲得大學本科學歷的達90%以上,另有12人為碩士。
特色教育
鑒於該校在藝術教育、英語教育和師資方面的潛在優勢以及與安徽師範大學之間深厚的淵源關係(1954年,為“
安徽師範學院附屬中學”)。1997年和2001年分別與安徽師範大學藝術學院、
安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聯辦了高中音樂、美術特色班和高中英語特色班,聯辦雙方配備一流的教學設備和一流的教師參與教學與管理工作,確保了辦學質量。學校堅持“
小班化、高質量、創特色、建名校”的精品發展戰略,培養“合格+特長”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複合型人才。2002年該校在
安徽省教育廳和
蕪湖市教育局的支持下,創辦了安徽省第一家公辦外國語學校。
為了實現“規範加特色,合格加特長”的辦學目標,學校在德育上以全面育人為中心,在教學上以整體質量為核心,在科研上以課題攻關為軸心。以“文理並重,強化外語”為手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努力使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外語見長”,決勝於高考,為各類高等院校輸送生人才。有200多人次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國各級各類學科競賽中嶄露頭角,贏得殊榮。以藝術班為主體的校管樂隊、合唱團、舞蹈隊屢屢在全國、省、市文藝匯演中獲得特等獎、一等獎。這不僅檢驗了藝術班學生的專業學習能力,而且也為學校整體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強化美育,突出特色,起到了推動和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