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證論補評自序

《聖證論補評自序》是皮錫瑞所著作品,出自於《皮錫瑞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聖證論補評自序
  • 作者:皮錫瑞
  • 創作年代:近代
  • 作品出處:皮錫瑞卷(中國近代思想家文庫)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治經分門戶相攻擊,自王肅之攻鄭君始;偽造古書,依託聖言,亦始於肅。漢時劉歆請立《左氏春秋》,博士不肯置對,范升、陳元互相排詆,止爭家法,非有私見。鄭君於許叔重、何劭公亦具有駁難,然《五經異義》或從或駁,《箴膏》、《起廢》入室操戈,說禮仍多從今《春秋》。君子和而不同,是則是,非則非,未嘗吹毛索瘢,蓄意乘隙,且托聖言以助之攻也。肅集《聖證論》以譏短鄭,蓋自謂取證於聖人之言,《家語》一書是其根據。鄭君名重天下,肅以為必假聖訓,乃足以奪其席。兩漢經師聚訟,由今、古文家說不同。鄭兼通今、古文,擇善而從。譽之者以為鄭學宏通,毀之者以為壞亂家法。肅善賈、馬之學,其父朗師楊賜,楊氏世傳《歐陽尚書》,是肅亦兼通今、古文者,乃不能分別家法以難鄭,反舉兩漢今、古文聚訟莫決者,一皆托於孔子之言以為定論。獨不思孔子沒而微言絕,重以秦火,學者不見全經,各守專門,莫能通貫,至於石渠、虎觀,天子稱制臨決,若孔子之言如此彰灼,群言淆亂折諸聖,尚安用此嘵嘵為哉!漢人作注,發明大義而已。肅注《家語》,如五帝、七廟、郊丘之類,必牽引攻鄭之語,以肆其抨擊,適自發其作偽之覆。故其時鄭學之徒,皆雲《家語》王肅增加,或雲《家語》王肅所作,則肅所謂聖證,人皆知其非出於聖。而自宋以來,猶有信《家語》、袒王肅者。甚矣,人之易惑也!
孫叔然駁、釋,惜不傳於世。馬昭之駁、張融之評,稍具崖略,亦多未盡。行沖雲“子雍規玄數十百件”,又雲“王肅改鄭六十八條”。今已亡,玉函山房輯本約三十條,劣得其半,比所輯為備。予服膺鄭學,乃據其本,更加校訂,採取先儒申鄭之說,參以己意,為之補評。肅論皆引,以互勘,十得七八,亦有不見於者。正義引王肅“六宗”之說,用之文,疏王肅議“六宗”,取“宰我問六宗”云云,而今無言“六宗”者,則世所傳王肅本有缺佚矣。茲引其見於者,具列其文與注,以抉王肅依託之隱,而申鄭君未盡之旨,庶後人於兩家之得失有所考焉。

作者簡介

皮錫瑞(1850—1908),字鹿門,湖南善化人,光緒壬午科舉人,四次會試落第後,絕意功名仕進,以講學、著述終老,最終成為晚清經學大師、教育名家。他精治《尚書》,兼攻鄭學,晚年融貫群經,創發大義,是清代今文經學的集大成者之一。他一生窮經究史,通達古今之變,在戊戌維新時提出“不引經書,專講史事”,以使變法跳出“康學窠臼”,又在晚清新政中倡導“善變而取法於古”,反對“全盤西化”,力圖從舊學中開啟新知。皮錫瑞從經世救時走向維新變法、由“窮愁著書”轉而“通經致用”的經歷、言行與思想,可謂晚清數十年間社會政治和學術文化變遷的一個縮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