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灰禮儀

聖灰禮儀

“聖灰禮儀”是四旬期的第一天。這一天舉行聖灰禮儀,就是將上一年聖枝主日所祝聖過的樹枝燃燒成灰,再由主教或神父祝聖,然後用這灰在信友前額上劃十字聖號,同時念說:“人哪!你要記住:你原來是灰土,將來仍要歸於灰土。”(創三19)聖灰禮儀,在工業化的地區,大都在四旬期第一個主日舉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灰禮儀
  • 簡介:是四旬期的第一天
  • 說明:很古老的傳統
  • 補充:謙誠認罪及悔改最好的方式
歷史由來,現實意義,

歷史由來

聖灰禮儀是教會很古老的傳統。在舊約時代向頭上撒灰就是表示哀痛,例如喬布的三個朋友看到他所受的折磨和痛苦,“就放聲大哭,撕破了自己的外衣,把灰揚起,落在自己頭上,他們於是同他在灰土中,坐了七天七夜。”(約二12-13)在頭上撒灰,也表示懺悔和補贖,例如尼尼微人聽了約納先知的宣講之後;就“披上苦衣,坐在灰土中”(納三6)不吃不喝,悔改做補贖,求天主憐憫,不要降災懲罰他們。
慈母聖教會用各項禮儀和聖事培養教育自己的子女,使他們在信德生活中成長。為了準備虔誠地慶祝復活節,教會定了四旬期,以聖灰禮儀開始,表示在四旬期教友們應多追思默想耶穌的苦難與死亡,與耶穌同悲同傷,在頭上抹灰,放棄娛樂,穿上喪服,猶如孝子孝女為慈父守喪一樣。整個教會猶如基督的淨配(參閱格後十一2;默十九7),在四旬期內為紀念基督的苦難與死亡而守喪,以期待覆活節的來臨,與他同歡同樂。
聖灰禮儀也提醒教友要謙誠認罪、悔改、做補贖。聖經中充滿了謙誠認罪、悔改、做補贖的故事,例如尼尼微全城悔改做補贖的故事(納三5-10),稅吏匝凱(路十九1-10),盪子的比喻(路十五11-32),在耶穌十字架右邊的強盜(路二十三41-43)等。我們這個時代所犯的罪惡,不知要超過舊約與新約時代多少倍,所應受的懲罰,也應該比那些時代多出千萬倍。為這個緣故,聖母在露德法蒂瑪等地也苦苦勸告世人要認罪悔改做補贖。
謙誠認罪及悔改最好的方式,就是辦一妥當告解,真心實意和天主、他人、自己的良心以及受造之物合好,痛改前非,並以具體的行動補償已往的過犯缺失。如果侵犯了他人的名譽、權利、財物,就應該求人原諒寬恕,並以適當的方式,彌補別人的損失。教會要求成年教友在聖灰禮儀當天守大小齋,以補償罪惡缺失。在農業化的時代,教會要求教友們,除了主日及大節日之外,在四旬期要嚴守齋戒。但在工業化的今日社會中,因為上班工作的關係,教會勸勉教友以其它克苦代替齋戒,比如戒酒、戒菸,放棄正當娛樂等。
此外,教會也勸告教友多行愛德工作,以彌補過犯缺失。許多熱心的教友,在四旬期間,將節衣縮食以及犧牲娛樂的錢,施捨給窮人,並去撫慰老、弱、貧、病的人。甚至經濟能力並不好的教友,也盡力將自己所有些微的衣食和比自己更窮的人分享。愛德不但使人更接近天主更相似天主,而且也能補償過犯缺失,如同聖伯鐸所說:“因為愛德遮蓋許多罪過。”(伯前四9)

現實意義

聖灰禮儀也提醒人反省人生的終向和目標,現世的一切很快就要過去,使人好好地準備善終。孔子說:“不知生,焉知死”,我們信仰基督的人可以反過來說:“不知死,焉知生”。的確死亡可以教導人怎樣生活,使人有更清楚及更正確的人生觀及價值觀。為此主教或神父給人在額上抹聖灰時說:“人哪!你要記住:你原來是灰土,將來仍要歸於灰土!”
聖灰禮儀
聖灰禮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