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母號事件是1610年1月3日到1月6日發生的事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母號事件
- 發生時間:1610年1月3日到1月6日
- 發生地點:聖母號
事件背景,經過,結果,
事件背景
儘管豐臣秀吉在1578年就取消了葡屬長崎的自治地位,但每年到訪的大帆船卻依然是日本最重要的對外交流管道。葡萄牙商人不僅將香料等南洋商品輸入東瀛,也不忘為當地大名提供軍火和明朝產生絲。這樣的多邊貿易不僅對當地人有利,也鞏固了澳門和馬六甲的兩地繁榮。但與日俱增的耶穌會和基督徒數量,也始終被日本當權派視為不可控因素。
此時的南洋地區,已成為荷蘭與葡萄牙這兩大勢力的戰場。前者經常利用本地反抗者支持,集中力量圍捕那些分散航行的葡萄牙商船。稍後,他們更是與英國人一起登入,成功在日本建立了穩定外貿聯繫。就連作為葡萄牙宗主的西班牙人,也會從馬尼拉派船去到日本,以南洋商品和美洲白銀作為自己的敲門磚。
1608年時,就有1艘日本商船因天氣問題而滯留在澳門。因為先前的倭寇風波與兩國交兵,讓明朝地方官對這些人特別忌憚。加上日本水手在澳門鬧事,並打傷了前去處理的葡萄牙管事,澳門的葡萄牙人也決定收繳日本海商的武器,對他們進行控制。鑒於島上當時還沒有常設總督,臨時停靠的帆船船長就會兼職擔任最高長官。聖母號大帆船的安德烈船長,就奉命前去執行這項任務。在日本商人武力抗拒後,他下令縱火焚燒對方暫住的房屋,並因此造成27人死亡。餘下的50人也被迫簽下免責協定,才被允許重獲自由。這就為聖母號在後來所遭遇的不幸面下伏筆。
1609年5月,聖母號自己也從澳門出發,前往長崎進行貿易。經過漫長的航行,他們通過了隨時可能有荷蘭伏擊船隻出沒的台灣海峽後,有驚無險地抵達了日本。此時,已經是1610年的1月。
由於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搗亂,他們已經有2年沒有光顧那裡,因此囤積有大量的滯銷貨物。這讓他們需要比過往停留更長時間,以便一次性將三年的貿易份額完成。但坐鎮海港的大名有馬晴信,還是因當年的受害者告狀和德川幕府給出的指導意見,準備對安德烈的船隻動手。他調動33艘船隻和1200名士兵,準備在夜間占領敵船。
為了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有馬晴信曾邀請安德烈到自己的府上拜會,也有過要求派人上船檢查商品。但船長已提前通過當地基督徒而獲得訊息,並準備儘快離開這個是非之地,但終究慢了一步。人員上,葡萄牙方僅有80名葡萄牙人和一些非洲人,東印度水手,但占有軍事技術優勢和更豐富的海戰經驗。
經過
1月3日,首批日本軍隊正式動手。鑒於葡萄牙大帆船的高聳、堅固和火力優勢,他們故意避開白天行動,轉而在夜間慢慢靠近。然而,用於照明的火把還是暴露了行蹤,讓安德烈的船員已經有所準備。直到最後時刻,坐鎮後方的有馬晴信還給當地耶穌會傳教士寫信,表示自己動武的原因。安德烈船長也拒絕手下的優先開火建議,盡最大可能避免衝突爆發。直到日本足輕的火槍開始向船上射擊,才被迫下令船員進行還擊。
由於雙方靠得非常接近,少量葡萄牙火炮在射擊後都沒有時間進行再次填裝。船員就只能以火槍和小型鐵炮據守,直面大量的彈丸和箭矢。儘管日本船隻嘗試分頭行動,但都因噪音和火光而被看的清清楚楚。安德烈指揮數十名船員兩頭奔波,不停的以槍炮射擊對手,才迫使日本人暫時放棄登船。有馬晴信則認為自己的作戰計畫已經失敗,只是迫於德川幕府給出的最新命令,才堅決對聖母號繼續進行圍攻。
1月4日晚上,2名日本武士企圖偷偷潛上船。他們授命前去刺殺匪首安德烈船長,卻因為事情敗露而沒有獲得成功。隨後,又有死士準備從水下割斷聖母號的錨繩,讓大船順著海流撞上岸邊的礁石。但因動靜太大而沒有逃過船員警惕,繼而被居高臨下的火槍射擊所阻止。等到天亮,這一晚的偷襲就以徹底失敗而告終。
1月5日,有馬晴信又讓人準備釋放火船。但黑暗中的操作依然十分顯眼,以至於被大帆船的火炮和船員所共同阻止。除了有1艘火船撞擊到錨繩,再也沒有任何命中記錄。
直到1月6日下午,微微的海風開始吹拂長崎灣的海面。安德烈讓人切斷錨繩,準備抓住這個機會逃離日本。然而,由於風力很快消退,聖母號又失去了絕大部分動力。目睹此情此景的日本軍隊,則以更大規模的陣勢包圍過來。通過附近大名的增援,其陣中的戰士已擴增到3000。除了30艘較小的船隻,他們還將最大的3艘加以拼接,構成一個巨大的水面作戰平台。上面建造有高聳的塔樓,並部署了500名使用火槍和弓箭的士兵。利用聖母號再次停頓的視窗期,發動了具有決定性的致命一擊。
面對這場滅頂之災,葡萄牙人首先以優勢的火炮進行回擊。尤其是在較近的距離上,只需1次齊射就能對多艘敵船造成毀滅性傷害。等到更多敵人蜂擁而上,又投擲大量提前填裝好的炸藥桶。因為已有多人陣亡,他們的兵力不斷縮減,卻還需要負責甲板的各個方向。更糟糕的是,那艘載有塔樓的連體船也從尾部靠上了聖母號,避開了大帆船的側舷火炮攻擊。這迫使葡萄人登上尾樓,與跳上船的日本武士發生激烈搏殺。
結果
這樣的混戰持續了6個小時,安德烈和大部分倖存船員都變得精疲力盡。日本一邊則有大量武士和足輕被殺死,卻依然不願意放棄占領敵船的機會。混戰中,1名葡萄牙水手被浮動塔樓內的火繩槍打死。來不及擲出的炸藥桶也掉到了火藥邊上,進而引發可怕的爆炸和大火。安德烈帶著船員撤退到聖母號的艏樓,並意識到自己已無力挽回局面。在示意希望逃生的船員跳水後,親自將餘下的火藥全部引爆。聖母號便帶著她的船長、許多自願留下的乘員和大批貨物一起,迅速沉入長崎灣的深水之中。附近的日本戰船也出於泄憤而殺死了不少逃生者,卻沒有能得到他們期望的豐厚戰利品。
由於這場慘烈的聖母號帆船遇襲事件,幕府與葡萄牙的關係降至冰點。那些留在岸上的船員和耶穌會教士沒有受到加害,但貿易機會也因此喪失。但德川家康很快意識到政策推行太過猛烈,反過來傷害了日本自己的經濟發展。荷蘭與英國的商船貨物都不穩定,西班牙人同樣熱衷於傳播宗教。至於自己派出的朱印船也受到明朝限制,不可能直接到廣州裝載生絲。因此,當馬六甲方面派來大使,雙方很快就為貿易問題而達成妥協。
此外,安德烈的寧死不屈也讓武士們感到肅然起敬。他在最危機的時刻,用百人上下的人手硬抗3000對手,並以殉爆的方式拒絕失敗。
按照最誇張的說法,日本人有數百戰死,但這應當是葡萄牙人自己的吹噓。然而無論如何,有關聖母號事件的各類故事傳說,在日本一直傳頌到19世紀。不少商人也組織力量去打撈船上的殘留貨物,尤其是那些整箱裝運的銀條。類似的行為被持續到現代,依然會有人進行艱難的嘗試。
當然,聖母號事件還是給兩國關係造成了不可挽回的裂痕。在荷蘭與英國人的不斷輸入和慫恿下,德川幕府會在1635年將全部的葡萄牙人驅逐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