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巴特里爵主教座堂

聖巴特里爵主教座堂

紐約聖巴特里爵主教座堂(St. Patrick's Cathedral, New York City)是美國紐約市的一座新哥德式天主教教堂,天主教紐約總教區的主教座堂以及本堂區聖堂,位於曼哈頓中城50街和51街之間的第五大道東側,面對洛克菲勒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聖巴特里爵主教座堂
  • 外文名稱:St. Patrick's Cathedral, New York City
  • 地理位置:位於曼哈頓中城50街和51街之間的第五大道東側
  • 景點級別:主教座堂被列為國家歷史地標
歷史,購買地產,興建主教座堂,建築,

歷史

購買地產

1810年3月6日,耶穌會用11000美元購買了今日主教座堂所在的土地,為年輕的天主教徒開辦紐約文學學校(New York Literary Institution)。學校關閉後出售給紐約教區。 1814年,教區將這塊地送給躲避法國政府迫害逃亡到美國的嚴規熙篤會院長Augustin LeStrange,他在這裡開辦修道院,並且還照料33名孤兒。同年拿破崙倒台,修道士返回法國。這塊土地指定用作墓地。19世紀末,教區在附近開辦一所孤兒院。一些熙篤會修道士在加拿大安頓下來,最後在麻薩諸塞州的Spencer建立了聖若瑟修道院。
聖巴特里爵主教座堂

興建主教座堂

1913年照片
1850年7月19日,教宗庇護九世將紐約教區升格為總教區,同年10月6日,總主教John JosephHughes宣布他想在曼哈頓下城新建一座主教座堂,取代老主教座堂。1866年,老座堂被大火摧毀,1868年重建。
新座堂由小詹姆斯·倫威克設計,為哥德復興式建築風格。1858年8月15日舉行了奠基典禮,就在教區孤兒院以南。當時,曼哈頓中城還遠在紐約市的人口稠密區域以北。
工程開始於1858年,但是受到美國內戰的耽擱,1865年重新開工。座堂完成於1878年,1879年5月25日祝聖,以其巨大的體量高聳在當時的曼哈頓中城。1882-1884年增建了總主教和神甫住所,毗鄰的學校(現已不存在)開放於1882年。1888年增建了西立面的鐘樓,1901年開始增建東面,包括聖母小堂(Lady Chapel),其花窗玻璃於1912-1930年在英格蘭製造。1927-1931年座堂進行修理,安置了大管風琴,擴大了聖所。
1976年12月8日,主教座堂被列為國家歷史地標。

建築

  • 建築材料使用采自紐約州和麻薩諸塞州的白色大理石,能容納2,200人
  • 北到東51街,東到麥迪遜大街,南到東50街,西到第五大道
  • 尖頂高100米
  • 窗戶由沙特爾、伯明罕和波士頓的藝術家製作,大玫瑰窗是Charles Connick的主要作品之一
  • 聖彌額爾和聖路易祭壇由蒂芙尼公司設計。聖以利沙伯祭壇由羅馬的Paolo Medici設計
  • 聖若翰·喇沙祭壇紀念教師的主保聖人。毗鄰的花窗玻璃描繪梵蒂岡授予喇沙會Bull of Approbation,後者自1848年起,在整個天主教紐約總教區開辦了眾多的中國小校,以及曼哈頓學院和Lincoln Hall.
  • 苦路1893年在芝加哥哥倫布紀念博覽會贏得藝術獎
  • 《聖母憐子圖》是米開朗基羅作品的三倍大,由來自義大利卡拉拉的移民 Araldo Perugi雕刻
  • 座堂後部有一尊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半身像,紀念他1979年訪問紐約。
平安夜彌撒
  • 在1930年代末和1940年代初,弗蘭西斯·斯貝爾曼總主教更新了主祭壇區域。
  • 屋頂用緬因州Monson的石板製成
從第五大道對面看主教座堂和阿特拉斯銅像
主教座堂在美國建築師協會評選的150座美國最喜愛建築中排名第11位。
聖巴特里爵主教座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