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單打冠軍杯稱“聖・勃萊德杯”(St.Bride Cup),是原英格蘭乒協主席伍德科先生所捐贈,以倫敦聖勃萊德桌球俱樂部的名稱命名。第一屆世乒賽就開始設立。世乒賽的所有獎盃都是流動的,獲勝者只在獎盃上刻上自己的名字。各項冠軍獲得者可保持該獎盃到下一屆世乒賽開賽前,然後交給新的世乒賽再爭奪。唯有男女單打冠軍,如連續3次獲得“聖・勃萊德杯”或蟬聯4次獲得“吉。蓋斯特杯”,則由國際乒聯製作一個小於原獎盃一半的複製品,永遠由獲得者保持。世乒賽的7個獎盃都是銀質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聖-勃萊德杯
- 外文名:(St.Bride Cup)
- 角逐賽事:世界桌球錦標賽
- 擁有者:國際乒聯
- 知名人物:莊則棟,劉國梁,王勵勤等
賽事簡介
歷屆紀錄
中國首冠
賽事花絮
歷屆成績
地點 | 年份 | 冠軍 | 國家/地區 | 亞軍 | 國家地區 | 季軍 | 國家/地區 |
布達佩斯 | 2019 | 中國 | M·法爾克 | 瑞典 | 中國 | ||
韓國 | |||||||
杜塞道夫 | 2017 | 中國 | 中國 | 中國 | |||
韓國 | |||||||
蘇州 | 2015 | 中國 | 中國 | 中國 | |||
中國 | |||||||
巴黎 | 2013 | 中國 | 中國 | 中國 | |||
中國 |
比賽地點 | 時 間 | 冠 軍 | 國家/地區 | 亞 軍 | 國家/地區 | 季 軍 | 國家/地區 |
鹿特丹 | 2011年 | 中國 | 中國 | 中國 | |||
德國 | |||||||
橫濱 | 2009年 | 中國 | 中國 | 中國 | |||
中國 | |||||||
薩格勒布 | 2007年 | 中國 | 中國 | 韓國 | |||
中國 | |||||||
上海 | 2005年 | 中國 | 中國 | 丹麥 | |||
韓國 | |||||||
巴黎 | 2003年 | 奧地利 | 韓國 | 中國 | |||
希臘 | |||||||
大阪 | 2001年 | 中國 | 中國 | 中國台北 | |||
中國 | |||||||
埃因霍溫 | 1999年 | 中國 | 中國 | 奧地利 | |||
瑞典 | |||||||
曼徹斯特 | 1997年 | 瑞典 | 白俄羅斯 | 中國 | |||
中國 | |||||||
天津 | 1995年 | 中國 | 中國 | 中國 | |||
中國 | |||||||
哥德堡 | 1993年 | 法國 | 比利時 | 克羅地亞 | |||
瑞典 | |||||||
千葉 | 1991年 | 瑞典 | 瑞典 | 朝鮮聯隊 | |||
中國 | |||||||
多特蒙德 | 1989年 | 瑞典 | 瑞典 | 波蘭 | |||
中國 | |||||||
新德里 | 1987年 | 中國 | 瑞典 | 中國 | |||
中國 | |||||||
哥德堡 | 1985年 | 中國 | 中國 | 中國香港 | |||
中國 | |||||||
東京 | 1983年 | 中國 | 中國 | 中國 | |||
中國 | |||||||
塞爾維亞 | 1981年 | 中國 | 中國 | 本格森 | 瑞典 | ||
舒爾貝克 | 南斯拉夫 | ||||||
平壤 | 1979年 | 小野誠治 | 日本 | 中國 | 中國 | ||
中國 | |||||||
伯明罕 | 1977年 | 河野滿 | 日本 | 中國 | 黃亮 | 中國 | |
中國 | |||||||
加爾各答 | 1975年 | 約尼爾 | 匈牙利 | 斯蒂潘尼契 | 南斯拉夫 | 河野滿 | 日本 |
高島規郎 | 日本 | ||||||
塞拉耶佛 | 1973年 | 中國 | 約翰松 | 瑞典 | 斯蒂潘契夫 | 南斯拉夫 | |
舒爾貝克 | 南斯拉夫 | ||||||
名古屋 | 1971年 | 本格森 | 瑞典 | 伊藤 | 日本 | 中國 | |
舒爾貝克 | 南斯拉夫 | ||||||
慕尼黑 | 1969年 | 伊藤 | 日本 | 舒勒 | 西德 | 葛西健二 | 日本 |
田阪登紀夫 | 日本 | ||||||
斯德哥爾摩 | 1967年 | 日本 | 河野滿 | 日本 | 木村興治 | 日本 | |
舒勒 | 聯邦德國 | ||||||
盧布爾雅那 | 1965年 | 中國 | 中國 | 中國 | |||
舒勒 | 聯邦德國 | ||||||
布拉格 | 1963年 | 中國 | 中國 | 中國 | |||
中國 | |||||||
北京 | 1961年 | 中國 | 中國 | 中國 | |||
中國 | |||||||
多特蒙德 | 1959年 | 中國 | 西多 | 匈牙利 | 邁爾斯 | 美國 | |
日本 | |||||||
斯德哥爾摩 | 1957年 | 田中利明 | 日本 | 日本 | 安德里亞迪斯 | 捷克斯洛伐克 | |
施耐德 | 德國 | ||||||
東京 | 1956年 | 日本 | 田中利明 | 日本 | 諾和昭雄 | 日本 | |
富田芳雄 | 日本 | ||||||
烏特勒支 | 1955年 | 田中利明 | 日本 | 多利納 | 南斯拉夫 | 史蒂芬卡菲羅 | 法國 |
西多 | 匈牙利 | ||||||
溫布利 | 1954年 | 日本 | 弗里斯搏格 | 瑞典 | 安德里亞迪斯 | 捷克斯洛伐克 | |
伯格曼 | 英國 | ||||||
布加勒斯特 | 1953年 | 西多 | 匈牙利 | 安德里亞迪斯 | 捷克斯洛伐克 | 高基安 | 匈牙利 |
斯蒂佩克 | 捷克斯洛伐克 | ||||||
孟買 | 1952年 | 佐藤 | 日本 | 高基安 | 瑞典 | 阿毛萊迪 | 法國 |
魯特霍福特 | 法國 | ||||||
維也納 | 1951年 | 李奇 | 英國 | 安德里亞迪斯 | 捷克斯洛伐克 | 西多 | 匈牙利 |
瓦茨拉夫-塔萊巴 | 捷克斯洛伐克 | ||||||
布達佩斯 | 1950年 | 伯格曼 | 英國 | 索斯 | 匈牙利 | 安德里亞迪斯 | 捷克斯洛伐克 |
西多 | 匈牙利 | ||||||
斯德哥爾摩 | 1949年 | 李奇 | 英國 | 瓦納 | 捷克斯洛伐克 | 馬丁-來斯曼 | 美國 |
F·蘇斯 | 匈牙利 | ||||||
溫布利 | 1948年 | 伯格曼 | 英國 | 瓦納 | 捷克斯洛伐克 | 阿毛萊迪 | 法國 |
安德里亞迪斯 | 捷克斯洛伐克 | ||||||
巴黎 | 1947年 | 瓦納 | 捷克斯洛伐克 | 西多 | 匈牙利 | 里奇 | 英國 |
路易斯-派格利羅 | 美國 | ||||||
開羅 | 1939年 | 伯格曼 | 英國 | 埃爾利奇 | 法國 | 杜利納 | 南斯拉夫 |
瓦納 | 捷克斯洛伐克 | ||||||
溫布利 | 1938年 | 瓦納 | 捷克斯洛伐克 | 伯格曼 | 英國 | 巴納 | 匈牙利 |
迪波爾-哈茲 | 匈牙利 | ||||||
巴登 | 1937年 | 伯格曼 | 英國 | 埃爾利奇 | 法國 | 漢斯哈亭哥 | 奧地利 |
F·蘇斯 | 匈牙利 | ||||||
布拉格 | 1936年 | 科拉爾 | 捷克斯洛伐克 | 埃爾利奇 | 法國 | 伯格曼 | 奧地利 |
F·蘇斯 | 匈牙利 | ||||||
溫布利 | 1935年 | 巴納 | 英國 | 斯扎巴多斯 | 匈牙利 | 埃爾里奇 | 波蘭 |
歐文科恩 | 匈牙利 | ||||||
巴黎 | 1934年 | 巴納 | 英國 | 貝拉克 | 匈牙利 | 蒂博爾-哈茲 | 美國 |
斯扎巴多斯 | 匈牙利 | ||||||
巴登 | 1933年 | 巴納 | 英國 | 科拉爾 | 捷克斯洛伐克 | 葛蘭茲 | 匈牙利 |
阿德里安海登 | 美國 | ||||||
布拉格 | 1932年 | 巴納 | 英國 | 斯扎巴多斯 | 匈牙利 | 博羅什-伊斯特萬 | 英國 |
歐文科恩 | 奧地利 | ||||||
布達佩斯 | 1931年 | 斯扎巴多斯 | 匈牙利 | 巴納 | 英國 | 科瓦奇費倫茨 | 匈牙利 |
邁德加洛格 | 德國 | ||||||
柏林 | 1930年 | 巴納 | 英國 | 貝拉克 | 匈牙利 | 大衛-羅傑斯-利奧波德 | 匈牙利 |
伊斯特萬-克雷恩 | 匈牙利 | ||||||
布達佩斯 | 1929年 | 佩利 | 英國 | 斯扎巴多斯 | 匈牙利 | 安德里亞迪斯 | 英國 |
梅什洛維奇 | 匈牙利 | ||||||
斯德哥爾摩 | 1928年 | 梅什洛維茨 | 匈牙利 | 貝拉克 | 匈牙利 | 保羅弗雷茲曼 | 奧地利 |
艾爾弗雷德-萊爾貝斯特 | 奧地利 | ||||||
倫敦 | 1926年 | 雅各比 | 匈牙利 | 梅什洛維茨 | 匈牙利 | 班納特 | 英國 |
愛德華 | 奧地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