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耶魯北京中心
- 外文名:Yale Center Beijing
- 成立日期:2014-10-27
- 董事總經理:李恩祐
- 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建國門外大街8號
- 中心面積:1530平方米
- 耶魯校長:蘇必德(Peter Salovey)
“耶魯中國緣”,中心的成立,中心的宗旨,中心的團隊,中心的設施,中心的活動,
“耶魯中國緣”
耶魯大學與中國有著近200年的歷史淵源。清朝道光15年(1835),耶魯畢業生伯駕(Peter Parker)在廣州開創了眼科醫局(the Ophthalmic Infirmary,)(1859年改名博濟醫院,即今天的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前身,孫中山曾以“逸仙“之名在其附設的醫學堂學醫),四年後另一位耶魯畢業生塞繆爾·魯賓·布朗(Samuel Robbins Brown)來華開辦了中國第一所正式的西式學校,容閎(Yung Wing)曾就讀於該校,不久跟著布朗去了美國。
容閎(1828 - 1912)是中美關係史上的重要人物,1850年考入耶魯大學,四年後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成為第一位取得西方大學學位的中國人。回國後,他積極倡導西學東漸、洋為中用,在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並且促成了留美幼童班。詹天佑即是第一批幼童班的學員,於1881年從耶魯大學畢業。
1878年,耶魯大學任命衛三畏(Samuel Wells Williams)(1812 - 1884)為中文專職教授,開啟了耶魯的漢語教學和漢學研究傳統,這一傳統延續到現在;今天,耶魯著名漢學家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教授的大量著作都有中文版,並且在國內很暢銷。1901年,一群耶魯校友創辦了雅禮協會(Yale-China Association),旨在促進教育、衛生與文化的交流,至今仍十分活躍。
新世紀以來,多位國家領導人訪問耶魯大學並發表了公開演講,在演講中稱耶魯大學是“中美教育合作的先行者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這些歷史淵源和背景為耶魯北京中心的成立打下了基礎。
中心的成立
鑒於耶魯與中國深厚長久的友誼,和深化合作交流的需要,2014年4月耶魯大學宣布在北京建立其首個面向全校的海外實體機構——耶魯領袖中心(Yale Leadership Center),後更名為耶魯北京中心,定於2014年10月27日正式啟動。中心的成立得到耶魯校友沈南鵬、黃中核和耶魯友人徐小平的捐款和支持。
耶魯北京中心的成立,可為耶魯各學院和組織在北京舉辦研討班、會議和培訓項目等提供專用場地和設備。耶魯大學現有100多個研究中國或與中國大學的科研人員、政府機構和獨立研究所合作的科研項目,涉及廣泛的學科。
耶魯校長蘇必德(Peter Salovey)說,“耶魯是一所真正的國際學府。中心選址在北京能保持和延續大學與中國長期而意義深遠的關係。該中心不但有助我們擴大學校的國際影響力,也能夠為耶魯各院系和中心帶來更多機會,與中國的合作夥伴們展開更多富有成果的合作。”
中心的宗旨
耶魯北京中心的建立“更加有助於耶魯大學實現致力於為社會各界和全球各地區培養領袖的願景。憑藉耶魯大學作為全球性研究型大學的豐富資源和其歷來與中國的緊密聯繫,該中心的建立旨在促進決策者和思想領袖們就各種緊迫問題開展建設性對話及坦率交流。”
中心的團隊
首任董事總經理為李恩祐(Carol Li Rafferty)女士。
李恩祐女士出生於香港,12歲到美國留學,2000年獲耶魯大學經濟學與國際事務雙學士學位,2006年取得史丹福大學法律博士(J.D.)學位。2008年前,在華爾街的投行和律師事務所工作。回國後加入中國主權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專項和私募投資項目。她一直對提升女性領導地位有極大的熱情,2013年和幾位職業女性朋友聯合創立了女性互助組織Lean In Beijing,後來進一步發展成為全國規模的Lean In China。2014年10月出任耶魯北京中心董事總經理,負責聯繫中國和世界政、商、學等領域的精英和領袖,促進對話和交流。2016年3月當選為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青年領袖”(Young Global Leaders Forum)。世界經濟論壇對她的評價是“致力於促進中外決策者和領袖開展對話,為社會各界和全球各地區培養領導者”。
中心的設施
耶魯北京中心坐落在首都朝陽區CBD國際財源中心B座36層,擁有1530平方米的空間,主要包括一個階梯教室(可坐70人)、一個多功能廳(120人)、一個討論室和兩個小會議室,配備了先進的音頻、視頻設備和同傳設備,可實現遠程高清視頻會議和雙語言對話,為中心的各種活動提供空間便利和技術保障。另外的四間私人辦公室和敞開式學生工作區可供耶魯大學的師生使用。中心配有無線網路,上網便捷。
中心的活動
耶魯北京中心自2014年10月27日成立以來,已經舉辦了幾百場活動,包括講座、論壇、峰會、研討會、發布會、培訓項目等,涵蓋教育、醫療、環境、慈善、商業、投資、藝術等諸多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