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火耗歸公
- 別稱:耗羨歸公
- 起源:漢朝漢隱帝
- 巔峰:清朝雍正年間
耗羨歸公一般指本詞條
火耗歸公又稱耗羨歸公。火耗是地方官徵收錢稅時,會以耗損為由,多征錢銀。雍正二年七月推廣全國,將明朝以來的“耗羨”附加稅改為法定正稅,並制度養廉銀,用...
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制度等。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在政治上,整頓吏治,創立密折制度監視臣民,設立軍機處以專一...
耗羨歸公。我國古代以銀、銅為貨幣,徵稅時,銀兩在兌換、熔鑄、保存、運解中有一定損耗,故徵稅時有一定附加費。此項附加費稱“耗羨”或“火耗”,一向由地方...
清世宗改革耗羨歸公 雍正帝清理虧欠,贓官賠償以外,就令官員以羨餘來彌補,所以清理財政的同時,必須進行耗羨提解。康熙末年有人提出整治濫收火耗和改變它的用途的...
關於耗羨的使用,田文鏡規定各州縣所需養廉銀必須報布政司批准後方可動用,其餘一律上繳布政司庫,雍正三年(1725年)具體公布各級養廉銀數目。耗羨歸公實施養廉銀...
在加強君主的政治統治的過程中,乾隆帝還繼續雍正帝堅持耗羨歸公、養廉銀和攤丁入畝等項政策,先後實行各種措施以推動封建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耗羨歸公、養廉銀和攤...
1. 為保證朝廷廉政 雍正實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制度 .人民網.2010-11-17[引用日期2019-05-16] 2. 改革:承上啟下 .人民網.2005-11-17[引用日期2019-05-17...
財政名。清代用於各省地方公事之經費稱為公項。公項來源有按制度留用之正賦(也稱正項)、耗羨歸公之銀兩以及封貯於庫的銀兩等。公項之動用均須按照既定規章,...
清初財政改革事業的頂點是“耗羨歸公”,這是在第三任皇帝即雍正皇帝統治時期實施的。各省官員被授權對所有向中央政府解送的地丁錢糧徵收一定比例的額外費用(即火耗...
雍正時,清廷欲以耗羨歸公,作為官員養廉之費,來杜絕此類弊端,但未生效。道光時,陋規已無法禁革,規禮遂成為變相的賦稅收入。 [1] ...
養廉銀的來源來自地方火耗或稅賦,因此視各地富庶與否,養廉銀數額均有不同。一般...4. 陳康祺《郎潛紀聞》卷二:“雍正間,耗羨歸公,定直省各官養廉,由世宗之獨...
21 《雍正帝與耗羨歸公的財政改革》《社會科學輯刊》1985年第3期22 《關於清前期松江府土布產量和商品量問題》《清史研究通訊》1985年第2期...
針對耗羨歸公和攤丁入地中的失誤,乾隆帝也予以糾正。雍正十三年(1735年)十月,乾隆帝規定,以後各地奏報墾荒田畝時,必詳辦查核,“不得絲毫假飾以滋閭閻之累”...
養廉銀制度起於清雍正年間,耗羨歸公後實行。支發各官的養廉銀,有一定的標準,首先是考慮到了各官地位的高低以及任所的事務繁簡。...
1670—1738 鑲藍旗滿洲人。清康熙末由筆帖式授國子監助教,累遷為監察御史。雍正三年(1725)署理江西巡撫,任內積極實施攤丁入畝、耗羨歸公及官給養廉銀等各項改革...
自雍正二年實行耗羨歸公後,地方官在正俸之外加發養廉銀。養廉銀的數量很多,一般是正俸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而且是官級越高,養廉銀越高。例如,地方總督的養廉...
第四章 錢糧火耗的由來及耗羨歸公的意義 第一節 錢糧火耗的由來 第二節 直省提解耗羨的經過 第三節 直省耗羨用途的分配 第五章 清查錢糧與直省虧空的彌...
雍正三年(1725)署理江西巡撫,任內積極實施攤丁入畝、耗羨歸公及官給養廉銀等...鄂爾泰督雲、貴,建策改土歸流,邁柱亦行之湖廣,收永順、保靖、桑植三土司。...
州縣地方差役的工銀、飯食,則由地賦中存留給地方的部分支用,並可從耗羨歸公中提一部分補給。這樣,原來役的開支有了新的保證。賦役的演變及實質 綜觀歷代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