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助學會是香港市民葉勝傑先生在香港註冊的合法助學團體,以為祖國貧困山區培養人才為目的,以助學金和無息借款形式幫助貧困山區經濟困難,沒有能力完成高等教育的、品學兼優的學生提供經濟援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耕耘助學會
- 創建人:葉勝傑
- 性質:助學團體
- 創建時間:1999 年
成立宗旨,歷年資助情況,大學生資助標準,資助中學生,耕耘希望獎,其他慈善活動,
成立宗旨
葉勝傑先生歷來關注祖國內地教育事業的發展,長期以來都是香港苗圃行動的會員、義工,足跡遍及河南、湖南、河北、雲南、貴州等省的貧困山區。 1999 年,葉先生注意到很多貧困山區考上大中專學校的學生,因為經濟困難而沒有辦法完成學業,而對這些學生的關注還不是很多,為了幫助這些貧困山區的大中專學生,於是在香港註冊成立了耕耘助學會,以幫助那些考上學校而沒有能力完成學業的學子。
歷年資助情況
耕耘助學會於1999 年在湖南湘西保靖縣開始資助 , 共四批學生 145 人受到資助。同年在雲南昭通市永善縣開始資助,至2006年,先後在雲南昭通市大關縣、綏江縣、巧家縣、魯甸縣展開工作。至今,已經資助學生 800 余名,已經畢業的學生500餘名。耕耘學子中,已經有博士生一人,研究生數名。
大學生資助標準
耕耘助學會根據學生所在的學校地點以及所需費用和學生的實際家庭情況來確定資助金額,從1000 元—— 10000 元 / 年不等。從 2002 年開始,學生的資助金開始實行 50% 無償資助, 50% 需在學生畢業後六年內還至當地團委的耕耘助學金內以資助別的學生。並在學生資助協定里明確。之所以對資助方式進行調整,一是不想讓學生感到資助來得容易而不珍惜,二是也給學生一定的壓力,三是希望學生在受助的過程當中也得到一些教育,在走進社會的時候也能回報社會。在確定對學生資助的工作中,設計比較科學的程式,讓學生能自己決定(班級推薦),以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對受到資助的同學是每年一申請,但只要學生能履行協定書就資助到畢業。對學生的要求就是要同學在學校里能努力學習和每年寫兩封信匯報每學期的學習情況。耕耘助學會強調的是資助品學兼優的同學,首先是對同學的道德品質的要求,希望同學能關心國家,能關愛別人。
資助中學生
耕耘希望獎
除資助大中專學生外,葉先生自 2002 年以來,在大關、永善、巧家、綏江四個縣的高中設立了耕耘希望獎,以幫助高中的貧困學生,每年給予每縣 3——5 萬元。現仍在大關、綏江、魯甸三縣設立該希望獎,共獎勵援助高中學生800餘人。
葉聖傑先生還為大關一中、魯甸一中購置 255 台復讀機給學生學習英語, 20 台錄音機給大關各鄉中學。出資 9 萬餘元為巧家縣水塘國小修建學生宿舍和購置設備。
其他慈善活動
特別是 2002 年,大關一中高三學生岳蘭患白血病,家裡沒有能力來進行治療,當葉先生知道後,立即答應幫助岳蘭,拿出 25 萬元幫助小岳蘭治療,但岳蘭卻醫治無效。後葉先生將剩餘的 23 萬元在大關縣設立的青少年醫療救助金,幫助山區患病的青少年。在醫療救助金的幫助下,先後又有 5 名山區青少年得到醫療救助,其中一名因病情嚴重已故,三名是心臟病,經過手術都已經康復。但葉先生也說,在農村,醫療問題是很嚴重的,他也只是儘自己的一點努力。
2006年,對白血病患者昭通市昭陽區學生崔大請在次捐贈20萬元,現該患者已經成功移植骨髓。正在康復之中。
葉勝傑先生是幸運的,因為受資助的學生,他使金錢的價值變得更加不菲;這些同學是幸運的,因為葉先生的資助,他們不再為無錢而不能上學;有的同學在給葉先生的信中甚至提到了要考研,在他們的人生路途中有了葉勝傑先生的支持和幫助,生命從此更加輝煌。葉勝傑先生的名字將在他們的生命中銘刻,將在中國貧困山區人民的心中銘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