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資源非農化價值損失評價模型與回響機理研究

耕地資源非農化價值損失評價模型與回響機理研究

《耕地資源非農化價值損失評價模型與回響機理研究》是依託四川師範大學,由任平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耕地資源非農化價值損失評價模型與回響機理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任平
  • 依託單位:四川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耕地資源是稀缺資源、戰略資源,保護優質耕地資源是世界各國共同的責任,也是學術界基本共識。傳統觀點認為,制度約束、技術因素和經濟激勵是保護耕地、遏制耕地非農化的最有效手段。然而現實結果顯示,我國耕地資源非農化趨勢非常嚴重,基本處於市場失靈和政策失效的狀態。本研究認為耕地資源流失核心問題之一是對其價值理論認知的缺失,耕地資源非農化過程和驅動機理是其價值認知和定量評價的重要理論基礎,耕地非農化價值損失回響機理是補償決策的重要技術支撐。因此,本研究主要致力於以下三個方面:(1)耕地資源非農化過程模擬與驅動機理識別;(2)耕地資源非農化價值基礎理論認知,耕地資源非農化價值損失評價理論與模型;(3)耕地資源非農化價值損失回響機理與補償決策。本研究對進一步豐富地理科學、土地科學、資源科學的基礎理論,對更好實現耕地資源保護、土地資源管理、耕地資源非農化補償決策等套用都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價值。

結題摘要

耕地保護的傳統觀點認為,制度約束、技術因素和經濟激勵是保護耕地、遏制耕地非農化的最有效手段。然而現實結果表明,我國耕地資源非農化趨勢基本處於“市場失靈”和“政策失效”的狀態。本研究認為耕地資源流失、非農化的核心問題之一是對耕地資源非農化價值理論認知的缺失,是對耕地資源非農化過程和驅動機理等科學問題研究還不夠透徹、不夠深入。本項目研究主要致力於耕地資源非農化過程模擬與驅動機理識別,耕地資源非農化價值損失評價理論與模型,耕地資源非農化價值損失回響機理與補償決策等三個方面。研究一主要藉助遙感影像解譯數據,實現非農化過程模擬,刻畫非農化時空格局,分析非農化時空特徵,挖掘內在驅動機理。研究二重點對耕地資源非農化生態價值進行小尺度定位監測實驗,構建耕地資源非農化價值損失評價模型,並進行數據建庫模擬。研究三對耕地非農化不同利益主體在不同價值類型下回響進行耦合分析,探索耕地資源非農化價值損失內部化作用機理,並建立補償機制。本項目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幾個方面成果:(1)最佳化典型區耕地非農化過程模擬方法,刻畫非農化時空格局,挖掘耕地非農化內在驅動機理。(2)改進了耕地資源價值的評價模型,測算了耕地價值總量,建立了區域耕地價值損失補償新機制。(3)定量刻畫耕地保護價值空間特徵,建立耕地非農化區域補償模擬實證。(4)實現了小尺度的定位採樣數據和IBIS修正模型評價耕地資源生態價值。(5)釐清和證實了原有耕地生態價值測算研究成果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因此,本項目對耕地資源非農化價值損失評價及其補償機制的研究,為征地補償制度改革與補償標準等問題提供技術支撐,為今後同類研究提供理論、方法參考,為土地資源高效管理、耕地資源可持續利用提供重要決策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