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占補平衡中對新墾耕地質量及評價體系研究

《耕地占補平衡中對新墾耕地質量及評價體系研究》是由廣東省國土資源廳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高超越、謝戈力、趙忠瑜、蔣健容、周天生、劉海軍、彭科林、余崇祥、黃俊鋒、陳電波、周歡唱、倪宇智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耕地占補平衡中對新墾耕地質量及評價體系研究
  • 第一完成單位:廣東省國土資源廳
  • 主要完成人:高超越、謝戈力、趙忠瑜、蔣健容、周天生、劉海軍、彭科林、余崇祥、黃俊鋒、陳電波、周歡唱、倪宇智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20020182
成果名稱
耕地占補平衡中對新墾耕地質量及評價體系研究
第一完成單位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
主要完成人
高超越、謝戈力、趙忠瑜、蔣健容、周天生、劉海軍、彭科林、余崇祥、黃俊鋒、陳電波、周歡唱、倪宇智
研究起始日期
2000-01-01
研究終止日期
2001-12-01
主題詞
耕地;評價
任務來源
03;

成果摘要

本項目首次採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條件、土壤肥力指標、限制和障礙因素四大因素來衡量和評價新墾耕地質量使新墾耕地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更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突破了以往耕地質量多以土壤肥評價依據的局限;重點套用耕地生產力的標準作為評價新墾耕地的質量標準,這對新墾耕地來說沿屬首例;在進行耕地質量,分級定量評價中,特別是採用了灰色理論GM模型,對廣東省耕地後備資源及開發前景進行了預測,使結論更具有可靠性,為廣東省耕地後備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可靠依據;研究完成的“新墾耕地質量評價標準”和“新墾耕地驗收辦法”(草案),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打破了以往只重肥力,忽視耕地質量的慣例,更能真實地評價耕地質量。,本項目首次採用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環境條件、土壤肥力指標、限制和障礙因素四大因素來衡量和評價新墾耕地質量使新墾耕地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更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突破了以往耕地質量多以土壤肥評價依據的局限;重點套用耕地生產力的標準作為評價新墾耕地的質量標準,這對新墾耕地來說沿屬首例;在進行耕地質量,分級定量評價中,特別是採用了灰色理論GM模型,對廣東省耕地後備資源及開發前景進行了預測,使結論更具有可靠性,為廣東省耕地後備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可靠依據;研究完成的“新墾耕地質量評價標準”和“新墾耕地驗收辦法”(草案),具有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打破了以往只重肥力,忽視耕地質量的慣例,更能真實地評價耕地質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