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耜經

《耒耜經》是中國有史以來獨一無二的一本古農具專志,是唐朝著名詩人陸龜蒙撰寫的專門論述農具的古農書經典著作。《耒耜經》共記述農具四種,其中對被譽為我國犁耕史上里程碑的唐代曲轅犁記述得最準確最詳細,是研究古代耕犁最基本最可靠的文獻,歷來受到國內外有關人士的重視。

基本介紹

  • 書名:耒耜經
  • 作者:陸龜蒙
  • 裝幀:平裝
  • 收錄:笠澤叢書
  • 時代:唐朝
  • 國別:中國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社會影響,創作背景,

作者簡介

陸龜蒙,字魯望,自號江湖散人或天隨之,人稱甫里先生,唐代江蘇吳江人(今江蘇吳縣),平生事跡見《新唐書·隱逸傳》。這本書是他晚年隱居松江甫里,從事農耕時所作。

內容簡介

我國古代有許多可以稱之為農書的古籍文獻,但多數是講農藝的。王禎的《農書》中雖然有很大篇幅講農具,但也還不是講農具的專著。像《耒耜經》這樣專門講述農具的,確是古農書中少有的著作。
陸龜蒙寫成《耒耜經》後,最初收在他的《笠澤叢書》中。開始流傳於世的《笠澤叢書》可能是手抄本。據陸龜蒙十一世孫陸惠元說:最早“叢書版刻於元符間,然蕪沒久矣”。可能這種版本以後就失傳了。後來宋朝葉茵匯《笠澤叢書》《松陵集》及陸龜蒙逸詩百餘首,編成了《甫里文集》二十卷。宋朝陳振孫在《直齋書錄題解》中收錄《笠澤叢書》兩種版本的題解,即十七卷蜀本和四卷補遺本。元朝馬端臨的《文獻通考》也題錄了《笠澤叢書》七卷本。顧楗碧筠草堂、陸鐘輝水雲漁屋、許連古韻閣等三家書舍,都曾刊行過手寫版《笠澤叢書》,世稱“寫刻本”或“精刻本”。歷代許多官修民撰的大型叢書、類書,如欽定《授時通考》《古今圖書集成》《夷門廣牘》《農政全書》《全唐文》等,都曾將《耒耜經》全文轉引或影錄。

社會影響

《耒耜經》問世以後,曾得到很好的評價。《四庫全書提要》說《耒耜經》“敘述古雅,其詞有足觀者”。元代陸深曾將《耒耜經》與《汜勝之書》《牛宮辭》並提,譽為“農家三寶”。英國的中國科技史專家白馥蘭說:“《耒耜經》是一本成為中國農學著作中的‘里程碑’的著作,歐洲一直到這本書出現六個世紀後才有類似著作。”(《中國壁犁的演講》)
《耒耜經》全篇並不長,連序文在內,只有633字,但文章寫得相當嚴謹,層次分明,條理清晰,述論有序。當然文字有些古奧,現在讀起來是不太好懂的。

創作背景

作者首先在《耒耜經》的序文中,交待了自己的寫作動機。他認為:人類學會種莊稼以後,無論統治者還是老百姓,都是不能離開農具的。這當然是廣義的說法。他甚至這樣說:如果一個人只會吃飯睡覺,而不了解怎樣種莊稼,怎樣用農具,就等於不懂人生的意義,就和禽獸沒有什麼兩樣了。他提倡上層人士向農民學習,學習農民的農業知識,學習農民的淳樸作風。陸龜蒙作為一個上層的知識分子,在當時能有這種思想,應該說是十分可貴的。他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他不僅學著“古聖人”的樣子去參加了一些農業勞動,而且還將在勞動中對農具的考查研究,寫成了專論,傳給了後代。他說,他所以撰寫《耒耜經》,就是為了使後人不忘掉這些在農業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的農具。
陸龜蒙在《耒耜經》正文的開頭,首先解釋“耒耜”的含義。他說,“耒耜”是農書中的用語,是“學名”;人民民眾習慣上把“耒耜”叫做“犁”。這就是說,在《耒耜經》中所謂“耒耜”即“犁”的代名詞,因而所謂“耒耜經”自然也就是“犁經”了。
當然在古書中,“耒耜”是不是一定指“犁”,這倒不盡然。在不同文獻中“耒耜”的含義是不盡相同的。在許多文章中,“耒”“耜”和“耒耜”兩詞的含義是不甚分明的。也有一些古書把“耒耜”作為農具統稱的代詞,即泛指各種農具。把“犁”稱為“耒耜”,在一些文學作品中比較多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