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慮誘增交通量的交通需求預測模型的基礎研究》是依託大連理工大學,由趙勝川擔任醒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考慮誘增交通量的交通需求預測模型的基礎研究
- 依託單位:大連理工大學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趙勝川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新建或改良道路是解決道路交通擁擠的方法之一,但由於新建或改良道路在一段時間後和一定範圍內會帶來新的交通需求(稱為誘增交通量)從而可能導致新的交通擁擠。因此在進行交通需求預測時,必須充分考慮誘增交通量的影響。.本項目在國內外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建立考慮誘增交通量的交通需求預測模型。並利用1994年大連居民出行調查數據標定模型參數、開發交通需求預測系統,最後對大連市部分城市道路的誘增交通量進行實證研究。.本項目通過在四階段模型中導入可達性(accessibility)變數,建立具有反饋結構的交通需求預測模型。這樣不僅可以在出行生成、出行分布、出行方式劃分、交通分配的每一階段計算由於新建或改良道路而產生的誘增交通量,還可以改進傳統的四階段模型的預測精度,為制定滿足未來交通需求的交通規劃提供較為準確的交通量預測值。因此,本項目具有顯著的科學研究意義,其研究成果具有廣闊的套用前景。
結題摘要
誘增交通量是交通需求預測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制定科學的交通規劃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城市交通擁堵普遍存在的情況下,新建或改良道路在一定時間後和一定範圍內又會產生新的交通需求(誘增交通量)從而導致新的交通擁堵。因此,在進行交通需求預測時,必須充分考慮誘增交通量的影響。本項目首先收集了全國31個省市的1990-2010年的公路里程、出行公里數、人口和GDP等相關數據,探討我國公路里程與出行公里數之間的關係,得到全國範圍內公路里程與出行公里數之間的彈性係數為0.389,證實了誘增交通量的存在,同時對我國華北、華東、西南、中南、東北和西北等六個區域分別進行探討,並對彈性係數法進行了深入研究。其次,對大連市的東聯路、中山路和黃河路等輔路進行了實時數據收集,探討了符合我國實際情況的道路阻抗函式,建立了基於大連市路況的傳統經典型BPR函式。本項目還收集整理了1994年大連市居民出行調查數據,在傳統四階段模型中導入“可達性”(accessibility)變數,建立具有反饋構造的交通需求預測模型,並選擇大連市東北路快速路作實證研究,得出由於新建東北快速路而產生約10.6%的誘增交通量。本項目建立的考慮誘增交通量的交通需求預測模型不僅可以計算由於新建或改良道路而產生的誘增交通量,還可以改進傳統的四階段模型的預測精度,為制定滿足未來交通需求的交通規劃提供較為準確的交通量預測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