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夫曼(俄國攝影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米哈伊爾·考夫曼(Mikhail Kaufman,1897-1980) 為“電影眼睛派“的重要成員,鮑里斯·考夫曼是吉加·維爾托夫和米哈伊爾·考夫曼的小弟弟。他的雙親把他帶離了處於內戰混亂中的俄國,輾轉來到巴黎求學。在巴黎他有機會看到了維爾托夫的許多影片,後來又和前來巴黎訪問的維爾托夫進行了深入地交談。他愛上了電影。通過書信,鮑里斯向米哈伊爾學習了攝影技術,並在塞納河畔和香榭麗舍大街上拍下了自己出色的習作,由此引出了他和一位流星般的電影天才(讓·維果)一段非同尋常的合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確定取消考夫曼
  • 外文名:Mikhail Kaufman
  • 國籍:俄國
  • 職業:攝影師
人物簡介,作品年表,

人物簡介

他與維爾托夫合作最著名的還是那部《持攝影機的人》(1928),而他正是影片背後那個持攝影機的人。米哈依爾導演的作品只有兩部,《莫斯科》(1927)和《春天》(1929),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兩部作品可以看成是《持攝影機的人》的姐妹篇,因為從主題和風格上來說,三部影片都有相通之處 - 即“城市交響曲”,反映城市人們每天工作生活的紀錄片,這種通過攝影和剪輯把各種生活畫面拼接成一首富有詩意的交響詩的紀錄風格在蘇聯的代表正是維爾托夫的電影實驗小組。《莫斯科》是考夫曼對魯特曼尼的《柏林:大都市交響曲》的一次精彩回應,同時也可以看做是《持攝影機的人》的前奏,所以能把這三部影片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應該是一件有趣的事,當然我目前沒這時間,大家可以自己去對照一下,但米哈依爾的攝影和構圖以及蒙太奇剪接依然保持著一貫的先鋒性,慢速攝影(馬車那一幕)逆向剪輯等在影片中都能看到,比如在跳水的那一幕中,人從水中躍回高台,使人聯想起維果的《尼斯景象》。
因作為黑白片《碼頭風雲 On the Waterfront》 (1954)的攝影師,獲得第二十七屆奧斯卡最佳攝影獎。

作品年表

《 Tell Me That You Love Me, Junie Moon 》 (1970) ...
《天倫劫/梟城喋血 Brotherhood, The 》 (1969) ...
《再見了勇敢的人 Bye Bye Braverman 》 (1968) ...
《 Group, The 》 (1966) ...
《電影 Film 》 (1965) ...
《典當商 Pawnbroker, The 》 (1964) ...
《黛綠年華 World of Henry Orient, The 》 (1964) ...
《田園春夢 All the Way Home 》 (1963) ...
《長夜漫漫路迢迢 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 (1962) ...
《天涯何處無芳草 Splendor in the Grass 》 (1961) ...
《逃亡者 Fugitive Kind, The 》 (1959) ...
《十二怒漢 12 Angry Men 》 (1957) ...
《 Patterns 》 (1956) ...
《壞種 Baby Doll 》 (1956) ...
《碼頭風雲/岸上風雲/在江邊 On the Waterfront 》 (1954) ...
《亞特蘭大號 Atalante, L' 》 (1934) ...
《蘇蘇 Zouzou 》 (1934) ...《蘇蘇 Zouzou 》 (1934) ...
camera operator《操行零分 Zéro de conduite 》 (1933)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