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黃縣摔面

老黃縣摔面

老黃縣摔面是山東龍口市(龍口市又稱黃縣)著名的小吃,麵食代表之一。它起源於龍口市老師店村、小金家村、大金家村一帶,老黃縣摔面是經過三遍鹽和三遍水反覆攪制,經過師傅在案板上摔打而成,所以老黃縣摔面口感上具有鮮明的食用鹼味道,老黃縣摔面一定要配上精心熬制的大骨湯和特色海鮮鹵湯,再配上一盤濃香的剔骨肉,堪稱絕配!老黃縣摔面已經成為黃縣人引以為豪的特色小吃,來到黃縣城你在大街小巷隨處都可以吃到正宗的老黃縣摔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老黃縣摔面
  • 別稱:拉麵
  • 主要原料:麵粉、食用鹼、鹽,排骨、海鮮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主要營養成分:鈣、鹼
  • 主要食用功效:面滑爽筋道,湯營養鮮美
  • 適宜人群:所有人
  • 副作用:無
  • 儲藏方法:即食
起源,介紹,

起源

山東省煙臺市黃縣(現龍口),地處膠東半島西北部,總面積893平方公里,海岸曲線長68.4公里;轄13個鎮(區街)、632個村(居),人口63萬。 黃縣地處膠東半島西北部,隸屬於煙臺地區。東臨煙臺,南近青島,北與大連、天津、秦皇島隔海相望,是環渤海經濟帶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市人民政府駐地郵編:265700。行政區劃代碼:370681。區號:0535。
黃縣,古縣名。今山東龍口市。秦置,屬膠東郡。秦始皇曾巡視經過黃縣、腄縣,游成山,登之罘山,樹碑頌功德。《史記·秦始皇本紀》:二十八年(前219),“始皇東行郡縣……並渤海以東,過黃、腄”,黃,即指黃縣。
老黃縣摔面即拉麵的一種,現如今當地人都稱之為拉麵,是煙臺龍口地區麵食的一面旗幟。相傳老黃縣摔面源於秦始皇時期。老黃縣摔面在黃縣、蓬萊一帶廣為流行。老黃縣摔面如同其他麵食,也是經歷種種麵食演變而來,讓其更適合當地百姓的口味,歷經千錘百鍊,才有今日老黃縣摔面這種美味麵食的問世。在黃縣城摔麵館最具代表的有小金家拉麵、大金家拉麵等。
談到摔面,無論是在幾十年前還是現在。來到黃縣縣城,每個街道角落都能見到老黃縣摔麵館(拉麵)字樣的麵館,深深的融入尋常老百姓的一日三餐之中,以其實惠的價格,無語倫比的美味,讓老黃縣面經久不衰。
老黃縣摔面以其用料精,製作細,製作工藝繁雜,湯料味美,久吃不厭而深受人們的喜愛。使老黃縣摔面更成為能和鄭州燴麵、蘭州拉麵等具有代表地方特色麵食的典範。
老黃縣摔面是美味,那真的要詳細介紹下了,每每經過摔麵館的時候,摔麵館里就會散發出十里飄香的味道,讓您有種欲罷不能,不吃不成的感覺。
老黃縣摔面是美味,那面入口有滑爽有筋道,且不失面香,鹵湯入口濃厚醇香,讓人胃口大開,有種欲罷不能的感覺,毫不誇張的比喻下,到了(寧舍滿漢席,也要吃摔面)的地步。
老黃縣的精髓在於鹵湯的製作。其鹵湯又分兩大類:1.大棒骨湯(排骨湯)、製作其關鍵大致是:將新鮮排骨切成小段(豬腿棒骨),先焯水撈出,將排骨加蔥姜和大料一起放在鍋內熬制,至肉爛油清時,再將食鹽和加入。大棒骨煮熟撈出,用小勺將肉剃下,用大蔥涼拌;2.海鮮鹵湯,製作其關鍵大致是:選取新鮮時令海鮮,最常用的食材有扇貝肉、海蠣子肉、海膽、鱈魚肉等,加澱粉熬制而成。待面出鍋後,根據個人的飲食習慣添加美味的鹵湯,老黃縣面就此呈現出來了,麵條的筋道,滷子的鮮香,排骨和剔骨肉那令人慾罷不能的香味,真是人間美味。

介紹

老黃縣摔面的由來也無需過分拘泥。黃縣,地處山東半島的北部沿海,
老黃縣摔面
名不見經傳。但是本地人頗多跑江湖者,闖過關東,也下過南洋,天南海北走過一圈,往往感嘆——上有天堂,下有蓬黃,吃——還得在黃縣!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這裡有山有海,黃縣美食,唯有摔面!
老黃縣摔面一是面好,二是鹵湯好。黃縣出產優質小麥,摔面要取小麥精粉,根據一年四季的不同,按比例用食鹽、食用鹼,和成麵團,反覆揉搓之後,製成可供師傅摔制的面坯,碼在案板上。 製做摔面時,廚師在案子上攤開面坯,左手捏面頭,右手捏面頭,猛地舉過頭頂,狠狠地摔在案子上。接二連三,噼里啪啦,邊摔,邊拉,邊閃,摔面由此而得名。面坯在師傅的手裡由由粗變細,折合多次,可根據客人要求拉出細如頭髮,形狀各異的的麵條,且粗細均勻。 撈起煮好的摔面,晶瑩透亮,。捏上一些嫩綠的香菜和蔥末放在上面,然後澆上熬好的鹵湯或排骨,無不使人食慾大增。
鹵湯的製作也十分講究。用料有精品排骨、花椒、桂皮、食鹽、時令海鮮、新鮮海魚等。熬制一鍋,各種用料按一定比例和順序投放。製作時,必須掌握好火候,才能把排骨燉燒得又香又爛,海鮮鹵又鮮又滑,恰到好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