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重慶影像志:老廣告

老重慶影像志:老廣告

本書是《老重慶影像志》叢書的《老廣告》分冊。本卷著重整理老重慶的各類廣告,如電影招貼、商品海報、月份牌、報紙廣告、產品包裝等等,選擇其中最美、最精彩的作品予以呈現。既反映當時重慶的經濟狀況,也體現當時重慶市民的審美取向。

基本介紹

  • 書名:老重慶影像志:老廣告
  •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重慶出版集團
  • 頁數:188頁
  • 開本:16
  • 定價:30.00
  • 作者:張正霞
  • 出版日期:2013年10月30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29065232
  • 品牌:重慶出版集團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作者簡介

主編:王川平,男,1950年19月生,漢族,江蘇鹽城人,中共黨員,研究館員,中國作協會員,曾任重慶作協副主席、重慶市文化局黨委委員、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館長。
出版詩集《墓塔林》、《王川平詩選》,話劇《王安石變法》,電視劇《陡坡》,詩《雩舞》在《中國》雜誌發表後,分別由《新華文摘》、《詩選刊》轉載。另有考古學、博物館學專業文章在《考古》上發表。

圖書目錄

總序
前言
古韻滄桑:傳統廣告
漫聲搖播的叫賣廣告
名副其實的實物招幌
寓意深刻的形象招幌
自我標榜的文字招幌
古韻滄桑的仿單
時尚摩登:現代廣告
美艷絕倫的月份牌
價廉物美的報紙廣告
城市嚮導的路牌廣告
浮華聲色的電影、廣播廣告
風起雲湧的話劇廣告
都市視窗的櫥窗廣告
美輪美奐的霓虹燈廣告
欣欣向榮:廣告行業
群星燦爛的廣告畫家
蓬勃發展的廣告公司
民國時期的廣告管理
形形色色:廣告折射的世態
香菸廣告背後的故事
商俗雅趣話招幌
名人與廣告
後記

文摘

在經營中,商人感到有的實物長年放在戶外不能經久耐用,有的懸掛起來-也不夠顯眼,有的不宜直觀展示,於是便借用與經營項目密切相關的物像為標記,即形象幌。這種招幌具有一定的直觀性,頗能引人注目。在漫長的商品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已逐漸約定俗成,家喻戶曉。人們只要見到門前懸掛物就知道該店的經營項目。如見到門前懸掛的一串三角形膏藥便知是中藥店;懸掛酒旗或燈籠的便是酒店。酒旗是最具盛名的幌子。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宋人有酷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謹,為酒甚美,懸幟甚高著,然酒不售,酒酸。”這可能是最早酒幌的記載。在公元23年,酒幌曾作了帥旗。據說,在宛城東古鎮的酒店,劉秀賒“劉記”酒店的幌子為帥旗招募兵卒。劉秀起兵勝利後,封該酒店為“賒酒店”。小說中提到的酒旗也很多。《水滸傳》:“三個人轉彎抹角,來到周橋之下一個潘家有名的酒店,門前挑出望竿,掛著酒旗,漾在空中飄蕩”;“武松在路上行了幾日……走得肚中饑渴,望見前面有一個酒店,挑著一面招旗在門前,上面寫著五個字道:‘三碗不過岡…。
早年重慶的旅館,無論是繁華市區的賓館或是鄉村的雞毛店,大多使用燈籠為幌子,這種紙糊成的燈籠,上面寫著“未晚先投宿,雞鳴早看天”的字樣,天剛擦黑,燈籠就亮起來,一來供照明,二來為遠道之人指引方向。當孤獨的你被無邊的黑暗籠罩時,那隱約閃爍的燈籠,會帶給你怎樣的欣喜!抗戰時期,著名學者盧冀野到重慶大學任教,向晚投宿在兩路口附近的嘉陵賓館,夜間小販淒越的叫賣聲、床底下老鼠寒率聲,擾得他一宿無眠,只有那“雞鳴早看天”的燈籠給他些許慰藉,熬過了不眠之夜。天亮了,新買的皮鞋只剩下一隻,另一隻昨晚已餵飽了飢餓的老鼠。
抗戰時期,燈籠不僅作酒肆旅館的招幌,百貨業也常使用,每當節日,商家總會掛燈籠以示慶祝,同時也有減價促銷活動採用此方法的。七星崗商社大減價,門前掛三個大紅燈籠,四個方燈籠,惹得農村老太太長久駐足觀看。
抗戰時期的燈籠幌還負有特殊使命。1939年,國民政府內遷重慶,長江三峽天塹擋住了日本鬼子進攻的道路,挫敗了日本速殲中國的陰謀。惱羞成怒的日本鬼子就對重慶實行慘絕人寰的大轟炸。一時間,哀鴻遍野,浮屍千里。為了挫敗敵人的陰謀,國民政府規定以紅燈籠為警報,燈籠的數量表示危險的級別。距離重慶最近的敵機機場在武漢,當敵機從武漢起飛時,就掛一個紅燈籠,快到重慶時,就掛兩個紅燈籠,當掛上三個紅燈籠時,人們就必須進防空洞了。一年多來,重慶人就伴著紅燈籠過著擔驚受怕的日子,難怪重慶人條件反射,只要說一句“掛燈籠了”,人人就噤若寒蟬。
世間萬物千奇百怪,商家經營的項目,有的還真無法以形象表達,就直截了當地用文字寫明經營品種、範圍、規模、店主的姓氏,如“和記面莊”,這即文字幌。文字幌是中國傳統商業中運用最廣泛的一種招幌,是商家廣告宣傳最主要的手段之一。文字幌也是一種原始的招牌,往往以單字、雙字簡單標示經營類別,如酒店掛有“酒”字的旗幟;茶館掛一“茶”字幌子;複雜的文字招牌,可表明籍貫、姓氏、經營品種,如“徽州老胡開文筆墨莊”。商品經濟發展後,由於商業競爭激烈,一些店鋪易主頻繁,但店鋪的字號卻不一定更改,尤其是一些已經創出牌子的商店,因而姓氏字號逐漸減少。大型的、老資格的店鋪更多地採用齋、堂、軒、居之類雅號。民國時期,重慶有以裱褙字畫、經營金石書畫為主業的店,其招牌為“大風堂”、“四寶齋”;有一家徽州人經營文房四寶的,招牌為“徽州老胡開文筆墨莊”。招牌的形制比較複雜,常見的有豎招、橫招、坐招和牆招。豎招是將豎寫的木牌、鐵牌掛於牆、門、柱上。內容多是自我吹噓之類,如“義中取利”、“普度眾生”之類的表白,句式多整齊押韻,如同對聯一般。民國時期的桐君閣藥房,店堂里就有一副滿金抱柱的豎招,左為“修合雖無人見”,右為“誠心自有天知”。今天的街衢市井,也隨處可見。“君之薇”火鍋店,大門兩側各掛一木牌,左書“聞香下馬”,右寫“知味停車”。

後記

鰭魚每天將近生一萬個蛋,而它是悄悄生的;母雞每天生一個蛋,它卻驕傲地喔喔高叫,所以,沒有一個人吃鰭魚的蛋,而幾乎人人都要吃雞蛋。商家要善於宣傳自己,廣告便是最好的手段。西方有一句諺語是“推銷商品而不做廣告,猶如黑暗裡送秋波”。廣告是商品社會司空見慣的現象,由叫賣到動畫,唯媒介進步而已。經歷人生幾多秋冬的你,再見了老廣告,冷眼看今朝,也許,會有幾許波瀾不驚。
本書在寫作中,時時流露出艱澀,史料和圖片鮮見。重慶自巴始便興旺的商業。唯重慶民國工商史料可資借鑑,資源不豐,恐言之不立,自始而終猶惴惴。迫於種種原因,如今只好草草封筆,見笑於大方之家。
始終無法釋懷的是雷昌德老師的幫助,他的掃描技術和認真態度使我輕鬆蒐集完部分圖片資料。同時,重慶話劇團的石曼先生,他增補了珍貴的圖片資料,為本書增色不少。及重慶出版社美術中心的全體工作人員,他們的勤勞和智慧,方使本書得以按時完成。

序言

看著這座古老的城市慢慢長大

儘管重慶直轄才十年,但它卻很古老;儘管重慶正以驚世的速度在長高、長壯,但它曾經十分古樸而低矮;儘管重慶一天天在變得靚艷,但它灰濛濛而沉甸甸的底色仍存留在記憶之中。當樓房的樣式和市民的生活越來越趨於類似的時候,這座城市的文化性格與城市品質就變得像空氣和水一樣重要和寶貴。
歷史與現實就是這樣複雜,這樣磕磕碰碰。重慶的文化人一方面驚訝於這座城市成長的速度,一方面驚訝於在此速度拉動下消逝了的那些值得保留的東西。這種驚訝同樣是複雜和美好的,因為他們不因驚訝而停住手腳,停止思考與行動。眼前這套《老重慶影像志》叢書就是他們這種努力的一部分。
《老重慶影像志》叢書共十本,分別是《老城門》、《老房子》、《老街巷》、《老碼頭》、《老地圖》、《老廣告》、《老檔案》、《老行當》、《老風尚》和《老錢票》。它們從不同的視角,管窺這座城市的昨天,內容涉及市政變遷、政治演變、經濟發展、市井生活、文脈流轉傳承等等方面,尤其是對老重慶的個性與嬗變、老重慶的靈性與魂魄、老重慶的根與源,力圖以圖文並茂的表述引起讀者的注意,與讀者作尋根之旅。本叢書的作者與編者,都是從事文物、圖書、檔案、出版、歷史和文化研究等方面工作多年的優秀人選,既有豐富的實際經驗,又有專門知識方面的學術積累,並儘可能在文字處理上通俗、生動、準確。叢書使用的兩千多張歷史照片,許多是第一次公開出版,足見其珍貴和罕見。
重慶是一座具有世界歷史與文化價值的城市,對於這一點,筆者在主編該叢書及撰寫《老房子》的過程中堅信不移。這不是直轄後的文化自大,而是遵循“實史求是”的原則準確對待重慶歷史得出的結論,是依據古為今用的原則建設重慶新文化的需要。可惜的是我們總以為自己的文化家底不夠厚,其實是我們現時的努力離目標還有較大的距離。令人高興的是直轄之初,筆者提出把重慶建設成為與長江上游經濟中心相適應的文化中心的文化建設遠期目標,已經為越來越多的市民所接受,正在成為這座城市的規劃和行動。從這個意義上說,《老重慶影像志》叢書的出版,確實是一件可喜可賀可敬之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